联合起来消除结核病——写在世界防治结核病日

结核病,在很多人的心里,都是既熟悉又陌生的。要说熟悉,语文课本里鲁迅先生提到的用人血馒头“医治”的肺痨,就是肺结核,甚至鲁迅先生自己也是死于肺结核,在老一辈人眼中,肺结核可是绝症。而陌生呢?随着几十年前抗结核药物的问世,结核病的死亡率已经逐渐降低,已经不再是人人闻之色变的死神代名词了,结核病在年轻一代心目中的知名度也随之下降。

大多数人都不知道的是,尽管这些年“结核病”一词在各种媒体上亮相的频率,远不如艾滋病、禽流感、埃博拉、乙型肝炎等疾病来得高,但它对人类的威胁,或许却是更为严重的。近年来,在全球范围内造成死亡人数最多的两种传染病,一直是结核病和艾滋病。世界卫生组织(WHO)认为直到2020年,结核病将依然是世界上成人致死率最高的10种疾病之一。


何为结核病

结核病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一种慢性疾病,全身器官都可能成为结核病的病灶,但以肺结核最为常见,且通常只有肺结核具有传染性

结核杆菌又叫结核分歧杆菌,是一种有荚膜的需氧性细菌,对恶劣环境的耐受能力很强。很多对普通细菌有效的物理或化学的消毒灭菌方法,都不能杀灭结核杆菌,隐藏在阴暗角落的结核杆菌可以在宿主体外存活长达8个月。不过紫外线可以杀灭结核杆菌,因此把肺结核患者的衣物、被褥放在阳光下暴晒可减少结核病的传播。

结核病主要经呼吸道传染,有传染性的肺结核病人在咳嗽、喷嚏、谈话时,会喷出大量含有结核杆菌的飞沫,其中直径小于5微米的飞沫被健康人吸入到肺泡后可造成感染。因此咳嗽时用肘关节捂住口鼻、不随地吐痰、禁止吸烟等都是有助于控制结核病流行的手段。

全世界约有1/3的人感染有结核杆菌,但其中只有约5~10%的人会发病,绝大多数人终生携带病菌但不发病,也没有传染性。在健康人身上,结核杆菌感染通常不引发症状,因为人体免疫系统会发挥作用阻挡细菌。正是因为当侵染人体的结核杆菌数量较少,毒力较低或机体免疫反应较强时,人体的免疫细胞能将结核杆菌暂时控制在小范围内,使局部出现增生,就像是一个一个的小核,因此本病得名“结核病”。

结核病的早期症状比较隐匿,不典型,很容易被忽视或误诊。在肺结核发病早期,患者可能会发低烧、盗汗、体重减轻、食欲减退、容易疲劳等症状。若这时没有察觉异常,没有及时就诊治疗,病情继续进展,则可能出现咳嗽、胸痛、气短、痰中带血等症状。其他器官的结核病症状各不相同。

免疫系统较弱的人患结核病的风险更高,结核病是HIV携带者的头号杀手,结核病与HIV共同感染,往往迅速瓦解人体免疫系统的功能,HIV携带者患结核病的几率比非携带者高约25~30倍,HIV携带者中约有35%因结核病死亡。

??

结核病可防可治

过去,人们曾说“十痨九死”,形容肺结核死亡率高。第一次有记载的肺结核大规模流行发生于18世纪末,席卷欧洲和北美洲的工业革命,使得的大批农村人口涌入城市,人口密度的剧增和贫穷造成的营养不良抵抗力低下,给了结核杆菌可乘之机,一场“白色瘟疫”夺去了无数人的性命。19世纪的欧洲约有四分之一的人最终死于结核病,时至今日,结核病也一直是累计杀死人类最多的传染病。

幸运的是,曾经让全世界医生束手无策,一旦患上就只能听天由命的绝症“肺痨”,随着科技的进步,变得可以预防、可以治疗。

预防结核病的人工疫苗是由法国细菌学家卡默德和介兰共同研制的,因而被称为“卡介苗”。很多动物都可能罹患结核病,但病原体略有不同,能对人类致病的结核杆菌主要有人型和牛型,卡介苗就是经过数百代选育得到的毒力减弱的牛型结核杆菌,卡介苗是世界上现有唯一的一种对抗结核病的疫苗

和普通疫苗能基本上预防罹患对应疾病不同,新生儿接种卡介苗后,只能预防儿童时期发生结核性脑膜炎、粟粒性结核病等重症结核病,保护作用约持续10年左右,而并不能终生、彻底预防结核病的发生。尽管并非完全杜绝患结核病的可能,接种卡介苗还是对儿童的健康成长很有好处,WHO研究证实,接种卡介苗预防结核性脑膜炎和播散性结核病的平均有效率为86%,预防结核相关死亡的有效率为65%,预防结核性脑膜炎死亡的有效率为64%,预防播散性结核死亡的有效率为78%。

卡介苗接种后的并发症较罕见,接种后致死的几率约为0.19~1.56/100万,并且几乎无一例外地是因为接种的个体本身存在严重的免疫缺陷。因此,世界上的大多是国家都将卡介苗纳入儿童计划免疫,WHO也明确建议(没有感染HIV的)新生儿需尽快接种卡介苗

如果不进行治疗,2/3的结核病患者会死亡,但如果按照“早期、规律、全程、适量、联合”的原则进行正规的治疗,大多数结核病患者是可以达到杀灭结核菌、病灶恢复,最终治愈的。目前,结核病患者的治疗成功率全球平均约为83%,但是由于经济和科技、医疗水平不同,世界各地存在很大的诊断和治疗差距。

传统上将抗结核药物分为一线药物和二线药物,基本的一线抗结核药物包括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乙胺丁醇和链霉素。只要不是多重耐药结核,发现及时、坚持完成整个服药疗程,一线药物就完全可以治愈患者的结核病。多重耐药结核则意味着患者体内的结核杆菌是耐药性突变病菌,患上这种结核的病人需使用二线药物,治愈的难度也更大。

?
?

世界防治结核病日

1882年3月24日,德国微生物学家罗伯特·科霍在柏林宣读了他发现结核病病原体的报告,这为后来的结核病研究和控制工作提供了重要的科学基础。一百多年后,为了推动全球结核病预防控制的宣传活动,唤起公众与结核病作斗争的意识,世界防治结核病日出现了,并被定在每年的3月24日。

根据WHO的《2016年全球结核病报告》,2015年,估计全球有1040万例结核病新发病例,其中仅有610万例被发现和报告。有6个国家的结核病病例数量占到全球的60%,依次是印度、印度尼西亚、中国、尼日利亚、巴基斯坦和南非。结核病遍布世界各个角落,但大多数病例分布于亚洲(61%)和非洲(26%)。2015年全球死于结核病的人共有180万(其中包括40万HIV携带者),死亡人数超过艾滋病和疟疾。

据统计,2016年我国全国(不含港澳台)共报告法定传染病发病6944240例,死亡18237人,其中,肺结核发病数为836236例,死亡2465人,占所有传染病发病人数的12%和死亡人数的13.5%,可见肺结核在我国仍然是一种严重威胁居民健康的传染病。

2017年世界防治结核病日的口号是“联合起来消除结核病:不让任何人掉队”。今年是以“联合起来消除结核病”为主题的两年期世界防治结核病日活动的第二年,世卫组织将特别关注针对“不让任何人掉队”做出的联合努力,包括为解决耻辱感、歧视和边缘化以及为消除治疗障碍所采取的行动。


  • 发表于 2017-03-23 00:00
  • 阅读 ( 1102 )
  • 分类:其他类型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相关问题

0 条评论

请先 登录 后评论
admin
admin

0 篇文章

作家榜 »

  1. xiaonan123 189 文章
  2. 汤依妹儿 97 文章
  3. luogf229 46 文章
  4. jy02406749 45 文章
  5. 小凡 34 文章
  6. Daisy萌 32 文章
  7. 我的QQ3117863681 24 文章
  8. 华志健 23 文章

推荐文章

联系我们:uytrv@hotmail.com 问答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