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材的不同切法,是怎么影响吃时的味道?

经常做饭的人可能会有这样的疑问:同一食材的不同切法,似乎会影响菜肴的味道,而且有时候在用刀具切食物时,总感觉食物上会有一股“刀具”的味道,不如直接手撕的来得好吃,这是真的吗?同一食材切成丁、条、丝...味道会有所不同?其实,答案是:YES!

图片来源网络

处理食材的常用刀法

常用刀法有切、劈、斩、批四大类。

切:切就是在操作时,刀与所切的原料保持垂直状态,自上而下地用力,一般适用于较脆的或无骨原料。切的方法有直切、推切、拉切、铡切、锯切、滚切等,这些切法主妇们再熟悉不过了。

劈:劈也称为砍,用于处理带骨的或坚硬的原料,劈时用力较大,手指要紧握刀箍以上,劈的技法有直劈、跟刀劈、拍刀劈,一般大型超市生鲜区经常会上演“劈”的刀法。

斩:斩也称剁,适用于处理带肉的原料,如鱼、排骨。斩分为排斩、直斩两种,这个刀法,很多家庭主妇操作起来都没问题。

批:也称片,用于处理无骨的脆性、韧性和软性原料。批分为推刀批、拉刀批、斜刀批、反刀批和抖刀批,这个刀法在家庭中也会时常用到,比如做水煮鱼片,涮羊肉等。

在处理食材的时候,我们常见的还有一种切法——花刀,花刀快是在原料上使用花刀放纹,这个主要是为了造型美观,易于入味、易成熟且保持鲜嫩。常见的有麦穗形花刀块、球形花刀块和梳子形花刀块,比如大家常吃的炒麦穗鲜鱿、炒鸡球和炒腰花。花刀还分为菊花花刀、鱼鳃型花刀和蓑衣花刀等。

图片来源网络

看到这儿,有的人可能会说,这也太讲究了吧?是的,这一切都是为了16个字:利于烹饪、利于入味、利于食用、利于造型!经过刀工处理的原料,其形状、大小、厚薄、长短规格完全一致,烹调时,可使原料在短时间内迅速而均匀受热,达到所要烹调的标准。处理后的原料,因为形态一致,厚薄均匀,调味品能很快渗入原料内部,对菜肴的烹制成功起到关键的作用。整块食物原料不利于食用,将形体大的原料改刀成各种形状,不但便于烹饪,而且便于食用。好的菜肴,不仅味道鲜美,营养丰富,而且外形美观、赏心悦目,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注重刀工的不同用法。

切法会影响菜肴的色、香、味

很多人认为烹饪中切菜是最不重要的一道工序,其实不然,俗话说“厨以切为先”,切得一手好菜,不仅决定烹饪的难易程度,甚至还会影响菜肴的营养价值和口味。

烹饪大师们认为,同一原料,同一烹调方法,只是刀工方法选择不同,菜肴成品质地就会有差异。比如,一般情况下,成熟快的菜就可以切丝、片、丁、粒等,相反则要切大一些,更粗更厚一些。 刀工处理是为了让食材的大小、厚薄、长短、形状都能符合烹饪的要求,因为它不仅决定了原料最后的形状,还对菜肴制成后的色、香、味起着决定性作用。

图片来源网络

切法是怎么影响味道的?

不论什么原料,切后形状越大越利于营养素的保护,形状越小越容易损失营养素。以沸煮蔬菜为例:同样的蔬菜,同样是沸煮,如切大块,则维生素C损失22%-23%,蛋白质损失2%-8%。若切小块,这两个值分别变成32%-50%和14%-22%。不过,这儿需要补充一点的就是,针对老人和幼儿的食材,要切得细小一些,以便他们方便咀嚼,然后在营养素补充剂上做个适量的添加。

细心的人可能会说,那吃蔬菜、水果什么的也需要注意刀法吗?有些蔬菜和水果刀法不同,口味和香气也都会有所不同。比如西红柿,你把它切片后拌沙拉或糖拌,和把它切块炒鸡蛋、炖土豆牛腩或菜花,那种口感和香气都是不同的。你会发现,切片的会得到更多的浓郁的番茄味。当你切开西红柿的时候,就相当于打碎了部分食物的细胞,然后细胞开始释放酶,引发了一系列化学反应,产生了我们闻到的香味。香味明显的水果蔬菜有榴莲、橙子、芒果、洋葱、韭菜、茴香苗、大葱、大蒜等。当食物完整时,这些香气是不太明显的,切得越细,香味越重。而梨或西瓜之类的水果,因为水分大,你把它切块食用,大脑就会认为更鲜美多汁。

从营养角度说,因为蔬菜、水果切开后很容易氧化,流失营养素,所以建议现吃现做,如果蔬菜需要炒制,一定要旺火急炒。

编辑:鲁凡英

(专家:吴建美,国家二级营养师,科普中国微平台原创首发)

  • 发表于 2017-03-10 00:00
  • 阅读 ( 667 )
  • 分类:其他类型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相关问题

0 条评论

请先 登录 后评论
admin
admin

0 篇文章

作家榜 »

  1. xiaonan123 189 文章
  2. 汤依妹儿 97 文章
  3. luogf229 46 文章
  4. jy02406749 45 文章
  5. 小凡 34 文章
  6. Daisy萌 32 文章
  7. 我的QQ3117863681 24 文章
  8. 华志健 23 文章

推荐文章

联系我们:uytrv@hotmail.com 问答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