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喜欢的“中国结”啊,其实来自印度丨杂物科考队

原创 2017-03-21 老梁 视知

中国结,中国的象征。

在上世纪80年代末,绝大多数中国人还对这个东西闻所未闻,然后短短几年,它就迅速成为中国的象征符号,几乎可与长江长城、黄山黄河并驾齐驱。

我们不太方便把长江长城挂在倒车镜下面,但是中国结可以。从90年代开始,它迅速占领了中国人的节庆、婚礼、日常装饰,乃至城市景观。

从某个角度说,这是一场超级成功的文化营销。

接下来你将看到:

● 绳子是人类历史的一大谜团

● 绳子的神秘力量变成日常审美

● 要说绳艺,还是明清人

● 台湾同胞打捞了中国结,然后交给小商品市场

为这个选题激动了好几天的值班编辑 / 老梁

绳子是人类历史的一大谜团

-+-

人类什么时候学会了制作和使用绳子,这依然是考古学界的一大悬案。

人类可能很早就会使用自然界的材料,比如藤条、树皮,作为捆绑或连接的工具。但从自然材料中加工出绳索,对早期人类而言是一项非常高科技的技能。因为绳索意味着,人类使用工具的历史从原始材料走向了复合材料的飞跃。

有了绳索,原始的材料,比如石头、木棍,就可以组合成更复杂的工具——斧头、长矛、弓箭、投石器。但是绳索易于朽坏,我们只能从石器时代的一些工具,比如箭镞、石斧上,推测出当时人类使用绳索的状况。

● 距今约7000年至5000年的仰韶文化石器陶器上,记录了人类用绳索,将木棍和石器捆绑起来,制成石斧的方法

2015年,欧洲科学家发现了一个距今4万年前的小玩意儿。

它由猛犸象牙制成,上面有均匀的钻孔,这是已知最早的、用来编制绳索的工具。它是我们今天人类的直系祖先刚刚抵达欧洲时留下的。

而在山西省阳高县许家窑村,距今10年前的远古人类留下了更古老的绳索痕迹。在这一片古人类遗址中发现了上千个石球,同时还有数以百计的野马化石。

考古学家推测,这些消失在进化长途中的许家窑人是一群技术高超的猎马者,他们投掷用绳索连起来的石球,准确地绊倒野马。这说明,至少在10万年前,人类就学会精巧而牢固地

用绳索打结。

在这样实用的技能之外,绳结才被赋予了“结绳记事”和宗教祈祷的含义,也有了对绳结的审美。

绳子的神秘力量变成日常审美

-+-

作为一种吃饱了就容易想多的物种,人类很快对绳结产生了审美和神秘崇拜。

中国的仰韶文化中,绳子编织的网出现在大量陶器花纹中。

在日本,公元前12000年到公元前300年的时期,居民也广泛用绳索图案装饰陶器,也就是日本历史上所谓的“绳纹时代”。

青铜器和玉器上,也都有绳结形象的存在,并产生了各种复杂的变形。

汉代建筑中的瓦当,常常有将龙蛇盘成双钱结的样子(绳结的样式之一,又称同心结,形状如两铜钱相套),似乎寓意着某种神秘而不可测的力量。

● 瓦当上的双钱结纹(汉代)

除了在器物上的装饰,古人的衣服和配饰也是绳结出没的地方。那时候的人们,穿着讲究“宽衣博带”,结的样式就有束服之结、装饰之结。

● 东晋顾恺之《女史箴图》局部(图中由左至右第三人腰间佩有简易蝴蝶结)

● 五代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局部(图中左侧第一人衣带上的结饰)

上层贵族又喜欢在腰间佩玉器和珠宝,便以编结的绳子加以连缀。于是绳结的技艺也得到丰富和提高。

● 东周信阳楚墓出土的彩绘木佣复原图(图中二人腰悬玉璜、玉璧、彩结、彩环组佩)

身上的各种结多了,便有相应解结的工具,名为“觽(xī)”。佩觽也表示男子跨入了成年的行列。

● 龙纹玉觽(西汉)

南北朝文人骚客的诗句已经将某些种类的绳结(典型为同心结)赋予男女间美好情愫的意义。

信佛的南朝梁武帝萧衍,就曾吟诵“腰间双绮带,梦为同心结”。这类风气到唐代达到鼎盛。

诗仙李白《捣衣篇》中,描写了少妇思念军戎在外的丈夫,内中便有“横垂宝幄同心结,半拂琼筵苏合香”。吟诵同心结的诗句还有刘禹锡《杨柳枝词》、王建《赠离曲》等。孟郊的《结爱》更展现了一个女人心中千转百回的“情结”:

“心心复心心,结爱务在深。

一度欲离别,千回结衣襟。

结妾独守志,结君早归意。

始知结衣裳,不如结心肠。

坐结行亦结,结尽百年月。”

● 双鸾衔绶纹铜镜(唐代),图中鸾鸟嘴衔飘动的系有“同心结”的绶带

要说绳艺,还数明清人

-+-

到了明清时期,绳结工艺应用更加广泛。

彼时皇帝老爷们已经对这类工艺品相当青睐。从目前所知的材料看,明孝宗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 明孝宗坐像(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屏风两边悬挂的盘长结)

● 系有结饰的宫廷如意(清代)

上有所好,下必甚焉。清代的绳结技艺(时称“打络子”),就成为了判断宫女是否合格的一项手艺。

据《宫女谈往录》一书说,

“宫人出宫,都能带出一双巧手去。……尤其出色的是打络子,满把攥着五颜六色的珠线、鼠线、金线,全凭十个手指头,往来不停地编织,挑、钩、拢、合,编成各种形象的图案,真是绝活。”

有时宫女们能编成似蝙蝠的络子,而特别受到太后的宠爱。

花样多多的绳结工艺,在小说《红楼梦》中也有体现。其书第三十五回里,莺儿回答贾宝玉打络子的花样就有“一炷香”、“朝天凳”、“象眼块”、“方胜”、“连环”、“梅花”、“柳叶”、“攒心梅花”之多,并且花色、用途不一。

众多用品如轿子、彩灯、窗帘、帐钩、笛箫、折扇、扇套、眼镜袋、腰带、帽扣、荷包、香袋等,都能见到编结的踪影,与平民百姓的生活联系也越来越紧密。

● 明代唐伯虎《吹箫图》局部

● 香袋(清代)

台湾同胞打捞了中国结,然后交给小商品市场

-+-

不幸的是,近代以来,战乱频繁,绳结这种不能当饭吃的民间工艺和闺房雅趣,自然被抛到时代浪潮的后头。

到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台湾英文汉声杂志《ECHO》的编辑同仁姚猛嘉、黄永松以及在台北“故宫博物院”工作的陈夏生,决定打捞和整理中国传统的绳结法,决定将这类绳结工艺总其名号为“中国结”,对其出刊、出书,在学校开设“中国编结艺术”课程,很快中国结便风靡岛内。

● 陈夏生

台湾的学人们又热心举办“中国结”的展览活动,除在台湾岛外,也在韩国、新加坡、美国等地巡展,扩大了海外的影响力。传统的绳结,被作为国族、文化认同的吉祥物,推向了华人世界。原先作为香袋、玉佩附属物的结,从配角变成了主角。

喜欢抒发乡愁的余光中,在这一时期也发表诗作《中国结》,将实物寓意中的家国情感分享给了更多的人。

● 余光中《中国结》书影

由于受海峡两岸隔海而治的影响,中国大陆大概在1988年10月召开的民艺学学术讨论会上,才听说对岸学人在“中国结”上的贡献。同时,瞄准商机的生意人,则将中国结引进到了大陆的小商品市场,吸引了众多消费者的眼球。

官方层面的认同“中国结”,也发生在这一时期。彼时有报纸说,台湾星云法师访问大陆时,向时任全国政协主席的李先念赠送了刻有“吉祥如意”字样的玉制“中国结”(见《李先念会见台湾星云法师》,载《人民日报》,1989-3-30,第2版)。

数年之后,高大上的《人民日报》已开始解读“中国结”身后的爱国情感,说道:

“中国结,这个萦绕在世界华人心头、流动在世界华人血液之中的情结,是高山大海无法隔绝、任何强大的力量也不能分割的一种剪不断、撕不开、推不走、拂不去的情愫。它将与华人的生命同在,与世界同在。”(《剪不断的中国结》,载《人民日报》 ,1994-3-7,第8版)

高校的学子是这一寓意的实践者之一。上世纪末澳门回归之际,北京师范大学的学生曾制作了1999个红色的“中国结”,表达对澳门同胞的美好祝愿和国家的祝福。

之后,中国结就成为了中国人家国情怀的“保留项目”。

它被写入歌曲:

打个中国结 请春风剪个彩

愿祖国的日月年年好运来

你凤舞太平年 你龙腾新时代

你幸福的家园迎来百花盛开

——《好运来》 演唱 祖海

好运来祖海-再唱为了谁

升腾的太阳是中国红,

大大的喜字是中国红,

编个中国结中国红,

高扬的旗帜中国红。

——《中国红》 演唱 叶俊华

带中国结 写中国页

让全世界 一起凤凰花烛夜

——《花烛夜》 演唱 凤凰传奇

被展示给外国友人:

● 孔子学堂向外国学生介绍中国的“传统艺术“中国结,来源/国家汉办网站

被竖立在无法计数的城市广场上:

● 大庆城市广场树立的世界最大水上中国结

然而,这里还有一个神转折。

这些中国结的形式,大多数来自一种传统的绳结——

盘长。

盘长是佛教的八种宝物之一,绳结没有开头,没有末尾,回环往复不绝。佛教认为,这意味着贯彻一切通明,无始无终。这种花纹,在东汉末年随着佛教传入而进入中国。

● 四川绵阳东汉墓葬出图的盘长纹砖

● 典型的盘长结就是这个样子,没错,中国联通的logo就是来自盘长结

“贯彻一切通明”显然不符合中国群众的口味,于是象征“无始无终”的盘长,在中国民间被改造成子孙无穷无尽、幸福连绵不断的中国特色寓意。

今天广泛流行的中国结,其实是一个

来自印度的花纹。

参考资料:

梅慧玉:《结缘——访中国结艺师陈夏生女士》,载《国立台湾大学考古人类学专刊第十四种 第七年度中国民间传统技艺与艺能调查研究》,1989年7月;

曹振峰:《姚猛嘉与中国结》,载《装饰》,1996(6);

陈夏生:《中国结的历史面貌》,载《当代中华艺术的多点透视——海峡两岸暨港澳地区艺术论坛论文集》, 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9年;

徐雯编著:《中国结》,合肥:黄山书社,2013年;

梁诗晨:《从中国年看中国结》,载《寻根》,2014(2)。

  • 发表于 2017-03-22 00:00
  • 阅读 ( 1094 )
  • 分类:其他类型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相关问题

0 条评论

请先 登录 后评论
admin
admin

0 篇文章

作家榜 »

  1. xiaonan123 189 文章
  2. 汤依妹儿 97 文章
  3. luogf229 46 文章
  4. jy02406749 45 文章
  5. 小凡 34 文章
  6. Daisy萌 32 文章
  7. 我的QQ3117863681 24 文章
  8. 华志健 23 文章

推荐文章

联系我们:uytrv@hotmail.com 问答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