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的毒物中毒都有哪些?如何避免?

前不久,吉林的一家幼儿园发生了食物中毒事件,不过这一看似普通的食品安全问题却在几天之内,因医院检测到患儿的血液中含有鼠药溴敌隆,而迅速发酵成为轰动全国的“投毒案”。虽然医院的结果最后被证实为虚惊一场,绝大多数患儿如今也已康复出院,但事件造成的影响还是让人不禁深思:一旦中毒事件发生在我们身边,我们又有什么方法来避免悲剧的发生呢?

实际上,各类中毒事件在全球范围内都并不少见,尽管预防是避免这类事件所导致的悲剧的最佳手段,但及时的院前处理、有效的针对性治疗依然能够尽最大可能减轻中毒的严重后果。

什么是毒物中毒?

一般情况下,毒物中毒是指人在以各种方式(如经口摄入、皮肤污染等)摄入对人体有毒的化学物质后,产生一系列中毒症状的情况。毒物既可以来源于各类非食用物质(例如农药、化学试剂、药物、工业用品等),有时也可能是自然界中的有毒有害动植物(例如被误认为草药的有毒植物等)。毒物进入人体后,会通过产生对细胞的直接毒性,或是破坏人体所必需的各类生理活动(例如能量代谢、呼吸、神经活动等),从而损害人体各器官,造成严重后果。在生活中,毒物经常通过以下途径进入人体,导致中毒的发生:

经口摄入:这是毒物进入人体最常见的手段。经口摄入毒物通常包括误食被毒物污染的食物、食用未得到妥当处置的有毒食材和有毒有害动植物(该情况通常和治疗疾病有关)、因疏忽导致口服药物过量、为自杀而口服中毒量的有毒有害物质等几种情况。由于人体经口摄入绝大多数物质后均可以通过胃肠道而吸收入血,从而使物质的全身效应得以发挥,因此经口摄入毒物无疑会对人体造成巨大的损害。而在摄入腐蚀性物质等对局部组织危害巨大的物质的情况下,消化道脆弱、损坏时可与腹腔直接相通、内含大量可致病微生物的特点也会使此类中毒难以治疗。

经皮肤、黏膜摄入:由于某些毒物具有较强的脂溶性,因此它们可以通过人体的皮肤来吸收,大面积应用外用药物所导致的药物过量、喷施农药时未做好皮肤防护措施所发生的农药中毒等就是经皮肤摄入毒物的典型情况。除此之外,人体的各类黏膜组织有着丰富的血流供应,黏膜本身也有着容易让物质自由透过、进入血液循环的特性,所以毒物在接触黏膜(例如口腔、眼部、生殖器等)之后迅速吸收入血引发中毒,也是很有可能出现的。

吸入毒物:尽管吸入毒物导致中毒的情况并不是特别常见,但鉴于吸入毒物后中毒症状出现更快、病情更严重,这种情况依然值得我们注意。最常见的吸入毒物中毒情形即是煤气(一氧化碳)中毒,中毒者通过呼吸摄入一氧化碳后,一氧化碳很快通过肺部的血气交换机制而进入血液循环,在短时间内诱发中毒症状。当然,能够通过吸入途径导致中毒的毒物并非仅有一氧化碳一种,部分农药、氰化物、毒气等也可以藉此进入人体,导致中毒。

常见的毒物中毒都有哪些?

在文章开头所述的“中毒”乌龙事件之中,食物中毒患儿的血液标本被误检出了著名杀鼠剂溴敌隆,从而引发了患儿家属的疑虑。作为最著名的中毒毒物之一,各类杀鼠剂时常出现于近些年和中毒有关的报道之中,而在实际生活中,常见的可以诱发中毒的毒物还有很多。下面这些毒物由于在生活中应用广泛、容易因失误而引发中毒等特点,需要我们多加注意:

杀鼠剂(鼠药):杀鼠剂一般指在家庭卫生/公共卫生领域,用来杀灭害鼠的农药制剂。不过,杀鼠剂中毒一般仅有两种情况——毒鼠强中毒和抗凝血类杀鼠剂(维生素K拮抗剂,VKA)中毒。毒鼠强是一种神经毒素,中毒时主要表现为难以控制的癫痫发作等神经系统障碍;虽然毒鼠强早已被列为明令禁止生产的鼠药,但民间保有的大量毒鼠强,依然使和它有关的中毒事件非常常见。而作为当今合法鼠药的主流,VKA(包括敌鼠、华法林、溴敌隆、杀鼠醚等)则是通过干扰凝血反应来产生毒性作用,中毒症状以全身各部位出血为主。

杀虫剂:杀虫剂中毒在生活中同样十分常见,除了最为常见的服毒自杀以外,喷施杀虫剂时经皮肤/呼吸道吸收,或者是食用被杀虫剂污染的食物而中毒,也是较为常见的中毒方式。最常见的两种杀虫剂为有机磷酸酯类杀虫剂(包括敌敌畏、乐果、敌百虫、马拉硫磷等)和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敌杀死、苄氯菊酯、溴氰菊酯等),两者均通过干扰神经系统而发挥毒性,其中有机磷酸酯类杀虫剂较常用于农田害虫的防治,而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则广泛存在于家用杀虫喷雾剂、蚊香、电蚊香液之中。

除草剂:在我国,最常见的可引起严重毒性的除草剂非百草枯莫属。尽管百草枯已经被严格限用,但每年因服用百草枯自杀、误服百草枯或是因喷施时接触百草枯而死亡的案例比比皆是。百草枯服用后可以导致不可逆转的肺纤维化,加之其清除速度极其缓慢,因此服用超过10ml百草枯的中毒者死亡率即接近100%。除百草枯之外的除草剂一般毒性不大,但草甘膦可引起消化道损伤或是可逆性肾功能障碍。

一氧化碳:俗称“煤气中毒”的一氧化碳中毒,不仅在生活中极为常见,而且拥有可怕的死亡率和致残率,其危害性自不必多说。生活中的一氧化碳通常来源于液化石油气或是烹饪时燃料的不完全燃烧,吸入中毒量的一氧化碳后,血红蛋白的携氧功能即被完全阻断,人体会逐步出现组织缺氧的症状,最终导致死亡或残疾等后果。

如何避免中毒悲剧?

如前所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的确存在各种可以导致毒物中毒的意外情况,而对于绝大多数毒物中毒而言,处置稍有不及时,便有可能酿成一场悲剧。正是因为这样,我们才需要有效的手段来避免毒物中毒事件的发生,或是尽最大可能降低毒物中毒的危害。目前为止,公认的可以有效预防中毒悲剧发生的措施有如下几种:

减少接触毒物的可能性:在很多中毒案例中,中毒者正是由于可以轻而易举地接触毒物,加之对毒物的警惕性过低(或者中毒者自身有强烈的自杀实施倾向),才会有意或无意摄入毒物。因此,我们应该尽可能将潜在的有毒有害物质存放在安全区域(例如隐蔽的高处),并将其与食物、生活用品等完全分开,以减少他人接触毒物的可能性。

做好防护措施:使用潜在有毒有害物质时过于疏忽大意、没有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无疑会大大增加因意外(皮肤、黏膜、呼吸道接触)而中毒的可能性。为了避免这种情况,我们可以在使用潜在有毒有害物质(例如给房间杀虫、在田间喷施农药)时做好针对一切暴露部位的防护措施,并正确使用此类物质,这样就会大大降低意外中毒的概率。

学会急救手段:在部分情况下,对毒物中毒的早期急救手段缺乏认识,或是采用了错误的急救手段,均有可能导致严重后果。对于农药和家庭/公共卫生用品类毒物而言,其包装上均印有不慎中毒后的正确处置措施,可按照其指示完成初步的急救/自救工作。此外,发生中毒事件后,及时就医并在就医时携带可能引起中毒的物质,也会对解毒治疗起到一定的帮助作用。

  • 发表于 2017-03-31 00:00
  • 阅读 ( 1005 )
  • 分类:其他类型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相关问题

0 条评论

请先 登录 后评论
admin
admin

0 篇文章

作家榜 »

  1. xiaonan123 189 文章
  2. 汤依妹儿 97 文章
  3. luogf229 46 文章
  4. jy02406749 45 文章
  5. 小凡 34 文章
  6. Daisy萌 32 文章
  7. 我的QQ3117863681 24 文章
  8. 华志健 23 文章

推荐文章

联系我们:uytrv@hotmail.com 问答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