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韩国执意部署并不能保护首都的萨德?

雪松有话说:最近一段时间,“萨德”一词反复在各类媒体中出现,都快把人的耳朵磨出茧子了。3月7日,萨德反导系统的部分组件已经运抵韩国,无论中俄如何反对,萨德入韩基本已经木已成舟。

萨德问题正在导致中韩关系破裂,这对韩国几乎有百害而无一利。与中俄交恶会给韩国带来重大经济损失,而这种声称是为了防御朝鲜而建的反导系统甚至都不能覆盖首尔市区,此外韩国民间对部署萨德也有极大的反对声音……

既然有百害而无一利,那么韩国政府为何要“一意孤行”部署萨德呢?

“凡事总须研究,才会明白。古来时常吃人,我也还记得,可是不甚清楚。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吃人’两个字!”

这段经典的文字出自《狂人日记》,鲁迅先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宝贵的思路,当我们对现实问题产生疑惑时,不妨去翻翻历史,看看能否从字缝里看出些字来。

今天我们来简单回顾一下朝鲜半岛的近代历史,看看能否找到问题的答案。

(一)强盗都不屑来

提起近代中国人最先想到的可能会是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

的确,如何衡量一个国家何时步入近代?这个复杂的问题在东亚历史中似乎变得简单而明确,一个国家从闭关锁国变为门户洞开,我们就可以说这个国家正在步入近代。

十九世纪中后期,东亚地区清、日、朝三国相继在武力胁迫下国门洞开。

1840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迫使大清签订《南京条约》打开了大清的国门。

1853年“黑船事件”,美国以炮舰威胁日本签订《神奈川条约》,迫使日本打开国门。

自此我们也许会假设,顺理成章地,下一个被西方炮舰打开国门的将是朝鲜。而吊诡的是,直到十九世纪70年代,西方列强仍未打开朝鲜国门,反而是日本在1875年迫使朝鲜签订《江华条约》从而打开了朝鲜国门。

在当时的东亚三国中,只有朝鲜的国门不是被西方列强而是被邻国打开的,这是为何呢?

1866年,朝鲜杀死九名法国传教士,法国派出军舰“惩戒”朝鲜,后被朝鲜击退,史称“丙寅洋扰”。

1871年,美国又派出舰队进攻朝鲜,史称“辛未洋扰”,又被朝军打退。

列强对中日两国皆是一击倒地,为何两次打击朝鲜都没有成功?难道是因为当时朝鲜的国力强于中日吗?这显然不成立,而且如果是这样朝鲜的国门又怎会在仅仅四年后被日本打开呢?

对此问题李鸿章的解释可谓准确而权威,他的奏折中称法美两国未能武力打开朝鲜国门皆因列强“志不在此”,否则朝鲜无论如何抵挡不了。

我们都知道西方觊觎亚洲的原因,一开始是黄金和香料,后来是市场和原料,然而这些东西朝鲜都没有。

朝鲜半岛仅产些稻米,且往往自己都不够吃,这显然不能吸引列强,如果他们想要稻米自可以从中国、日本和东南亚得到。

朝鲜半岛最出名的是人参,但西方人又不喜欢这种东西,可以说从物产上朝鲜对西方并没有什么吸引力。而朝鲜人口相对中日较少又相对贫困,显然也谈不上什么市场。

此外从地理位置上看它对西方也没什么吸引力,它并不在沟通东西方的主要航路上,比中国和日本的港口都要靠北,因此近代史上西方列强一直对朝鲜没什么大兴趣,朝鲜国门没有被西方列强打开不是因为它很强大而是因为列强对它不感冒。

(图)云扬号事件又称江华岛事件,是朝日《江华条约》签订的导火索,最终迫使朝鲜打开了国门。

(二)亚洲“火药桶”

一个地区如果经常成为战争导火索,就会被称为“火药桶”,其中最有名的就是欧洲火药桶——巴尔干半岛。

同为半岛地形的朝鲜也有着类似属性,历史上多次成为重大战争的触发地,所以被称为“亚洲的巴尔干”或“亚洲火药桶”。

古代史上中日间多次战争起源于朝鲜半岛,这在笔者的前文《对马海峡的前世今生》(←点击文字即可查看原文内容)中已有梳理,在此不作赘述。

近代以后半岛又多次成为重大战争发源地。

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起于朝鲜;

1904年日俄战争亦与半岛有关;

1950年的朝鲜战争险些点燃两大阵营引发第三次世界大战,将刚刚结束内战急需重建的中国拖入对外战争。

朝鲜半岛确实不愧“亚洲火药桶”的称号。

这主要是因为朝鲜半岛重要的地理位置,它处于东北亚的十字路口,自古夹在中日之间,近代以后随着俄罗斯深入东北亚和美国深入太平洋,半岛便逐渐处于中日俄美四大国之间,身处四战之地强邻环伺。

(图)东北亚区域地图

前面说列强没有打开朝鲜的国门原因之一就是半岛的位置对西方列强不是很重要,现梳理了半岛引发的战争又足见半岛战略位置的重要,这矛盾之处就能帮助我们看出半岛地缘政治的尴尬。

它既重要又不重要,商贸位置不是很重要,战略位置却极重要,这就决定了朝鲜半岛地缘政治的尴尬处境——好事轮不到它,坏事总找上它。

由于战略位置重要自身实力又一直较弱,所以半岛长期以来处于大国矛盾的交叉地带。

四周大国实力均衡时,半岛则成为缓冲地带,成为大国博弈的战场;

四周大国实力失衡,半岛往往成为大国交锋的战场甚至被一方彻底吞并。

从这一角度讲,这个半岛注定永无宁日。

(三)大国博弈的战场

1.清日争霸的战场

朝鲜长期以来是中国的附属国,但一直保持很高的自由度。近代以后随着西方的入侵和日本崛起,附属国相继脱离大清,以清为中心的宗藩体系逐渐崩溃。

19世纪60年代大清开展洋务运动,几乎同时日本开始明治维新,清日两国国力的提升不可避免地导致两国利益在夹在当中的朝鲜半岛相撞。

1871年,60余名琉球船民遇风暴漂流至台湾,其中大多数被台湾土著杀害。

由于琉球长期以来向中日双方称臣,日本借机向大清发难,并派兵入侵台湾,迫使清政府签订《北京专条》,除赔款外还给清政府挖了个暗坑,留下了日后吞并琉球的法理依据。

大清由此意识到了日本的扩张野心,但碍于无力自保对琉球宗主权的捍卫一直很消极,坐视琉球(今日本冲绳县)被日吞并。

1875年,日本武力迫使朝鲜签订《江华条约》,开始了入侵朝鲜半岛的步伐。

虽同为藩属国,朝鲜的地位比琉球要重要的多,琉球孤悬海外,朝鲜与中国接壤,如日本吞并朝鲜大清则会与虎狼为邻,朝鲜将成为日本侵华的跳板,陆上可直指辽东进而威胁京津要害,海上亦可直攻直隶、山东,这些都是大清的要害,因此无论如何不能坐视日本吞并朝鲜。

1882年朝鲜发生壬午兵变,叛乱士兵攻击了日本使馆,日本借此派兵1500人登陆朝鲜。

由于琉球的前车之鉴,大清以宗主国身份派兵3000人入朝平叛,并反制日本的扩张企图,自此拉开了清日两国在朝鲜半岛的对峙局面,直至1894年引发甲午中日战争,半岛一直是清日争霸的战场。

(图)日本画,甲午中日战争

2.日俄争霸的战场

甲午战争后日本彻底扫除清国势力,企图独霸朝鲜并夺取辽东,这一扩张野心引起了俄国的不满。

此时俄国势力早已进入中国东北,辽东和朝鲜早被俄国视为囊中之物,绝不允许日本抢先一步。

为此俄国干涉日本将辽东归还中国,还庇护朝鲜王室,制止了日本吞并朝鲜。

甲午战争之后朝鲜王室及政府迁入俄国使馆办公长达一年,朝鲜史称“俄馆迁播”。

吃到嘴里的肉被俄国夺了出来,自此日俄又在半岛杠上了,直到日俄战争结束,朝鲜半岛一直是日俄争霸的战场。

(图)日俄战争

3.美苏争霸的战场

日俄战争后半岛最终被日本吞并,直到二战结束。

战后苏军控制了半岛北部,美军控制半岛南部,双方以北纬38度线为界。

二战战火将息,冷战阴云又起,半岛又成了两大阵营博弈的战场。

1950年更是爆发了冷战中的热战——朝鲜战争,导致中美直接介入苏联间接介入。

直到苏联解体冷战结束,朝鲜半岛一直是美苏争霸的战场。

(图)朝鲜战争

(四)何去何从?

位于四战之地,夹在大国之间,朝鲜半岛的生存之道就是夹缝求生,在大国之间“打太极”。

因为他从来就没有能力以自己的实力保卫自己,每当有一个国家威胁它,它一定要引入另一个国家制衡,永远要在周边大国间摇摆,时刻保持周边大国对立而不冲突。可见半岛的安全一直是走在钢丝上的,玩好了就能夹缝求生,玩不好就万劫不复。

朝鲜明成皇后曾企图另寻一条小国的生存出路,使朝鲜成为“远东之瑞士,永久之中立国”,但这些努力都失败了,半岛所处的战略位置是不可能容许它成为永久中立国的。

1875年,日本打开朝鲜国们后,朝鲜将头号威胁视为日本,此时朝鲜的政策就是依靠大清抵抗日本。

1882年,清军借壬午兵变进入朝鲜,从此在朝鲜驻军不走了,企图加强对朝鲜的控制并对朝鲜的内政施加影响,甚至在朝鲜取得了租界和领事裁判权。此时朝鲜又将大清视为最大的威胁,开始联合日本驱逐大清。

1894甲午战争之后,日本独霸朝鲜。此时日本又成为朝鲜最大的威胁,朝鲜开始引入俄国势力制衡日本。

分析了朝鲜半岛的战略位置,梳理了朝鲜半岛近代外交战略的变化,我们发现朝鲜半岛的生存之道就在于夹缝求生左右逢源,延续到现代这一手仍然是半岛南北两方都擅长的外交手腕。

中苏破裂期间朝鲜领导人就曾经跑到莫斯科大骂中国以要钱要物,后又跑到北京大讲苏联的不是,再一次满载而归。

同样由于在中美间周旋的需要,韩国一度是美国盟友里对待中国最友好的国家,在中日矛盾中曾经多次站在中国一面。

朴槿惠上任后致力于发展与中国的良好关系,这里面的逻辑和朝鲜近代以来的外交思想都是一致的,那就是依靠一方抵制另一方从来无法奢求可以凭借自己的实力保护自己。

此时韩国最大的威胁来自朝鲜,依靠谁能够抵制朝鲜的威胁,韩国在外交上就将倒向谁。

一开始韩国政坛显然认为依靠美国是抵制朝鲜的唯一选择,朴槿惠上台以后,认为中国对朝鲜有很大的影响力,企图依靠中国来阻止朝鲜的核进程,这才有了前几年中韩关系的蜜月期。

而事实证明朴槿惠所期待的中国对朝鲜的影响力并没有很好地体现出来,朝鲜不顾中国的反对和劝阻,多次试射导弹,搞核试验,将中国的外交处境逼入尴尬的境地,一次次在外交上给中国挖坑,一次次为美韩部署萨德提供充分的借口。

金正恩上台后中朝领导人从未会面,中朝关系趋于冷淡,中国也不愿背上“管束朝鲜”这口锅。

此时依靠中国阻止朝鲜核进程显然是不可能的,如果有一天朝鲜真的攻击韩国,谁最有可能真的为韩国出头呢?

也许美国不一定会,但俄罗斯和中国一定不会。

由于韩国的地缘政治特点,在中美之间“不选边站”是不可能的,韩国除了全面倒向美国并没有更好的选择,因此即便部署萨德对韩国弊大于利,但只要是美国想要的,韩国就一定要做到。

近代以来韩国的地缘政治决定了韩国的外交政策一定要避免其独自应对危机,一定要时时依附一个大国。

如果不能是中俄,那就只能是美国。

历史大学堂官方团队作品 |文:林雪松

  • 发表于 2017-03-17 00:00
  • 阅读 ( 945 )
  • 分类:其他类型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相关问题

0 条评论

请先 登录 后评论
admin
admin

0 篇文章

作家榜 »

  1. xiaonan123 189 文章
  2. 汤依妹儿 97 文章
  3. luogf229 46 文章
  4. jy02406749 45 文章
  5. 小凡 34 文章
  6. Daisy萌 32 文章
  7. 我的QQ3117863681 24 文章
  8. 华志健 23 文章

推荐文章

联系我们:uytrv@hotmail.com 问答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