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人类是地球上最聪明的物种?

人类常以万物之主自居,就因为人类大脑发达,聪明异常,远超乎其他动物。那么,人类到底聪明在什么地方呢?

人类大脑并不独特?

近年来,上海当代艺术馆举办过几场世界艺术大师的作品展,经常门庭若市。可是参观者并非都懂艺术,有的人只是追求时尚,来一睹世界名画的风采,甚至有的人还是一生中第一次看画展。不过没关系,只要经过稍加培训、讲解,这些人就能明白鉴赏名画的方法,甚至能分辨出毕加索、莫奈、梵高等艺术大师的不同风格。

在文化艺术方面的欣赏、创造能力,似乎是人类独有的,很多动物都不具备。但是事实上,有的动物不仅具备,而且其艺术创造力超乎人类想象。蜜蜂所建的蜂巢,就是建筑师最为惊叹的动物界杰作之一。蜂巢里都是六边形房室,极具空间美感,同时这也是在最小面积上建筑最多空间的最优方案,而且在结构上也是最牢固的。法国和英国数学家仔细测算蜂巢后,将蜜蜂誉为“天才的数学家兼设计师”。

有人说,即使蜜蜂造出了具有空间美感的蜂房,也只是出自本能,它们不一定能欣赏,仍无法与人类相比。但是科学家在赞比亚发现了令人震撼的现象,有一只雌性黑猩猩把一簇花草戴在耳朵上。显然,这没有任何其他意义,除非它自认为戴耳朵上好看。随后不久,这只雌黑猩猩所在的群落里,其他许多黑猩猩竟然纷纷效仿,一时之间耳朵上戴一簇花草成了“时尚”,这实际上就是一种装饰。科学家将此解释为黑猩猩的一种文化鉴赏。

那么人类引以为傲的其他能力呢?比如分工合作、正义感乃至自我意识,这些复杂高级的大脑思维,动物应该不具备吧?

其实不然。比如蜜蜂与人类一样,也是团队合作的高手,分工合作在蜂巢里体现得淋漓尽致,蜜蜂还能以一种神秘方式相互交流,即著名的“蜜蜂摇摆舞”。蜜蜂还拥有类似人类的计算能力,外出采蜜时,蜜蜂能计算飞到不同花朵的距离,规划复杂的路线,从而飞最短的距离但收集最多的花蜜。

虽然人类的大脑神经元大约是蜜蜂的10万倍,但人类大脑的许多能力,都能在蜜蜂身上看到其萌芽状态。而且,在大猩猩、喜鹊、海豚和鲸鱼等动物身上,也有类似的情况。因此,达尔文曾将人与动物之间的区别描述为“程度上的差异,而非种类上的”。

这样对比下来,让人对“万物之主”的地位感到很泄气。难道人类大脑里那么多神经元,仅仅是相当于发挥了量变的作用?迄今人类所取得的一切文明成就,所倚仗的独特能力究竟表现在哪里?

人类终究有其独特之处

那么,人类与动物的差别仅仅是“程度上的”而已吗?答案自然是否定的。

首先从大脑上来看,大脑只占人体重量的2%,但每天人类所吃食物中,约20%都用来供应大脑,其中主要是1000亿个灰质细胞的能量消耗。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大脑的灰质皮层功能正常。如果这些功能与动物的大脑相比,仅仅是“程度上的差异”,那这个“大脑袋”真的是浪费空间又浪费粮食了。

人类“大脑袋”最显然的一个好处,就是大大提高工作效率。举例来说,蜜蜂外出寻找采蜜场所,考虑目标需要一个接一个地进行,不能同时考虑几个目标。人类则不然,人类的“大脑袋”会一次性考虑所有目标,可以同时处理多任务,即“多线程运行”。比如人可以一边走路一边吃东西,同时还能与人谈事情,而且偶遇熟人还能打招呼。

记忆容量上,蜜蜂仅能记住少量信息,主要是不同地点间食物标记之间的联系。这种联系多了,蜜蜂就会迷茫。另外,鸽子的记忆容量也很大,它能识别出1800多张图片。然而,这些与人类相比根本算不上什么。比如世界吉尼斯记忆冠军,能流利背诵圆周率π小数点后面6万多位数字,而且正确无误。背诵这种无限不循环小数就是纯粹地考验记忆能力。

突破时空的思维能力

从某种程度上说,上述两项能力虽然在人类与动物之间存在着巨大差异,但或许仍是在量变上的比较,而下面这两项绝对是人类所独有的,人类聪明的本质就在这里。

第一,人类可以自由交流。一家人坐在一起吃晚饭,可以边吃边谈,涉及到饭菜味道、一天经历、心情感受等等。蜜蜂通过跳摇摆舞,也能交流,但是仅限于交流采花的位置,或者警告周围是否有天敌出没。蜜蜂不会把它出去采蜜又回来,这一路上所有的“经历见闻”都与对方交流,蜜蜂的交流受限于眼前的环境。而人类的交流则是开放式的,情感、经验、希望等等任何方面都可以。而且在几乎无限的语言库里,人类可以随意选择词语,以此表达内心深处的情感,也可以描述深奥的自然规律。如果当前没有合适的词语来表达,人类还会创造新词。

第二,更重要的是,人类的交流内容不仅涉及面广,而且可以突破时空限制,不局限于眼前。我们能够随时随地回想过去,比如上次生日收到心仪已久的礼物,激动、惊喜之情犹在眼前;一次爱情的失败,其刻骨铭心的痛苦甚至有可能跟随我们一生。通过对以往经验进行回忆、编织,可以影响到我们对当下的现实世界进行判断,从许多可能的选项中做出最合理的决定。当我们购买第二部手机时,肯定会把第一部手机的使用体验作为重要参考,就是这个道理。

除了回到过去,人类也可以随心所欲地展望和想象,比如下周五与好朋友将去必胜客聚餐,下个暑假与爸妈将去游览日本富士山……这些事情虽未发生,却能在脑海里“出现”那时的情景。

我们想象未发生的事,感受未发生的感受,这只是表明有件事在我们头脑中进行着,它与预知是完全不一样的。预知是知道将要发生什么,比如我们知道明年夏天将要到来,那时天气会变热,这是预知;同时我们能感受到自己在明年夏天的阳光下,皮肤被太阳晒得很热,这是想象。另外,它与计划也不一样。比如下周五与好朋友将要聚餐,我们会规划合适的地点、时间,点餐时考虑到每个人的口味等等,这是计划。想象是指我们在脑海中浮现出聚餐那天坐在靠窗桌旁、翻阅着菜单、与好朋友见面等一系列情景,这与计划是不一样的。

人类能回想过去,展望未来,其实就是意识思想上的时间旅行,它是人类的一种自主意识。这种意识能让人类在时间流逝的情况下,仍然感觉到自身的存在,而且是独立又长久的,比如对曾经某个辉煌成就,我们可以在事后反复回味,成就感不断“重现”;也可以憧憬下一个辉煌成就,通过想象能在事前预先“体验”成就感。

?独特的优势:传承与发展

穿越时空的思维能力是人类独有的一项技能,也正是这项能力让人类在地球上显得独一无二,这或许正是人类聪明的本质体现。

其他动物做不到这一点。比如,蜜蜂分工合作非常精细,但只限于对眼前的情况作出反应;它只想飞到下一朵花上采蜜,不会想下一朵花在哪里;对于天敌,蜜蜂也只想着怎么应付眼前的,不会想这个天敌之后是否还有天敌;同样,它也不会去回忆“当年”作为一只幼虫,曾经的感受是什么。冬天围在火炉边时,狗不会回忆天气暖和时它曾在野外撒欢跑圈的情景,同样它也不会因为在某地偶然发现死兔子得以饱餐一顿,从而想象着再次回到那个地方大快朵颐。守株待兔的故事肯定不会发生在狗身上。

因此,只有人类具有这种能力,这种独特的能力能够给我们带来什么优势呢?当我们回忆往事时,脑海里能浮现出当时的画面、声音,能唤起多重感官的体验。比如有人去北京参加过国庆升旗仪式,那么当他回忆往事时,当时嘹亮的国歌声,猎猎风声,还有人头攒动的观礼群众,都能浮现眼前,犹如再次“身临其境”。这种记忆是立体式多层次的,再配上语言,我们就能在记忆里进行“时间旅行”,穿梭古今,并且能把自己的既往经验、未来梦想与他人分享,同时还能建立一套套的知识体系,一代代地传承下去。

如果人类没有这个能力,那么科学、建筑、技艺、历史等等,一切都将不复存在,就像你现在能读到这篇文章,都依赖于这种能力。

而凭借对未来的想象能力,我们即便身处此时此地,也可以想象并感受“彼时彼地”,并用来指导当下的工作。我们可以设计出各式各样的不同方案,来满足不同类型的人,以及不同用途的需要。比如各种建筑物,不同居室的房屋和别墅、不同用途的公共场馆(博物馆、商场等),还有各种交通工具,适应不同路况的轿车、越野车、装甲车等等。人类的文明长河里充满了这种智慧结晶。

另外,我们还可以想象明天、下周,甚至明年、若干年后,将要经历的事情,并对可能发生的情况进行评估,提前规避有可能出现的风险。这可能会使我们产生一定的负面情绪,比如抑郁、焦虑。

负面情绪也是人类心理状态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但是只要程度轻微,就能促进我们化解未来的可能风险。比如学生不可避免要遇到毕业考试,假如下周考试在即,最近几天我们肯定有些焦虑,或者抑郁;这种心理状态带来两方面结果,一方面驱使我们现在就要努力复习功课、积极备考,另一方面就是求助,它“发出”信号使其他人知道我们可能需要一些帮助。换句话说,由意识思想上的时间旅行衍生出一些轻微的负面情绪,这可能就是人类心理状态的一种正常功能,有利于积极应对未来。

本文源自大科技<百科新说> 2017年第2期杂志重点文章

  • 发表于 2017-03-24 00:00
  • 阅读 ( 904 )
  • 分类:其他类型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相关问题

0 条评论

请先 登录 后评论
admin
admin

0 篇文章

作家榜 »

  1. xiaonan123 189 文章
  2. 汤依妹儿 97 文章
  3. luogf229 46 文章
  4. jy02406749 45 文章
  5. 小凡 34 文章
  6. Daisy萌 32 文章
  7. 我的QQ3117863681 24 文章
  8. 华志健 23 文章

推荐文章

联系我们:uytrv@hotmail.com 问答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