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放枕边,辐射伤脑吗?

近日,“福岛核电站2号机组内辐射值爆表,几十秒可致死”的消息引人关注,也再一次引发了关于“辐射危害”的话题。事实上,在我们生活的环境中辐射无处不在。从家用电器、家居装饰,到电子产品以及各种安全检查和医疗检查等等。这些辐射和福岛核电站的核辐射,对人体的危害一样吗?哪些无需担心,哪些辐射则应该尽量避免?对于生活中的有害辐射,怎样做才能保护自己?

本期【有请大医生】我们特邀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医学影像科副主任唐磊给大家详细说说。

Q:每天接触手机辐射,会对人体产生哪些危害?

答:不会有危害。

辐射分两种,电离辐射和非电离辐射。两种辐射都是电磁波,区别在于频率和波长不同。

电离辐射频率高,波长短、能量大,能够从原子、分子或其他束缚状态中放出一个或几个电子,使物质产生电离,也能在穿透人体组织的时候破坏DNA、杀伤细胞、造成机体损伤同时存在致癌风险。常见的电离辐射包括X射线、CT检查、PET-CT检查等等。

非电离辐射波长长、但频率和能量较低,不会使物质原子或分子电离,常见的包括微波炉、无线WIFI、手机、雷达、电视、电脑辐射等等。非电离辐射不会杀伤细胞或破坏DNA,而是产生热效应。

Q:打手机时间长了耳朵发烫,难道是手机辐射量爆表了?

答:不是,这是非电离辐射的热效应。

接打手机时,人体的水分子受到电磁辐射会相互摩擦,进而引起机体升温,这就是我们前面说过的非电离辐射的热效应。类似的情况还有微波炉,通电之后微波炉的辐射通过使食物中的水分子极速运动而产生热量,并把热量传给食物及食物器皿,这也是微波炉的加热原理。

这种热效应对人体的影响非常微弱,因此无论是打手机还是使用微波炉,都不会对健康造成危害。

Q:手机接打电话时辐射增强,会对身体有影响吗?

答:辐射增强也还是非电离辐射,对身体不会有影响。

从非电离辐射到电离辐射,频率呈几何倍数增长,也就是说电离辐射的频率要比非电离辐射高10的N次方(千倍或万倍)以上。所以即使接打电话时手机辐射量稍有增大,但也还是局限在非电离辐射的范围内,大可不必担心。

再形象点举例,手机放身边不用的辐射量相当于我轻轻打你,接打电话的量等于我再用力点打你,但除了稍微有点疼,对你都不会有任何伤害。而电离辐射就不一样了,相当于我拿铁棍子暴揍你,那个后果就严重了,轻则骨折,重则丧命。

Q:手机放枕边等于大脑至少接受辐射8-9小时,这恐怕有危险吧?

答:手机放枕边的危险性缺乏研究证据支持,如果担心其辐射风险,可以把手机放在离枕头至少50厘米外。

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任何关于手机放枕边睡觉是否会有健康风险甚至致癌风险的相关研究结论。出于伦理方面考虑和研究方法的局限性,准确的研究结论恐怕也比较难以获得。

不过可以告诉大家的是,辐射剂量会随着辐射源与身体距离的增加而锐减。像手机,如果把它放远一点,比如距离脑袋50厘米以上,那么辐射剂量就微乎其微了。

Q:可世界卫生组织都说了手机辐射是致癌物,还能说它没危害?

答:世卫组织推测手机或有致癌可能性,但尚无证据证实。

首先,世界卫生组织下设的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将包括手机辐射在内的“射频电磁波”划定为2b类致癌物,2b是啥概念呢?即“射频电磁波”与癌症的发生可能存在因果关系,但证据尚不充分。除此之外,猪肉、牛肉、羊肉等红肉也属于2b致癌物范畴。

第二,事实上,在我们生活的环境中射频电磁波辐射几乎无处不在。联合国原子辐射效应科学委员会的报告指出,天然本底辐射每年对个人的平均辐射剂量约为2.4毫西弗,相当于做了一次CT检查。

《国际电离辐射防护和辐射源安全的基本安全标准》及我国《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GB18871-2002)》规定:对公众年平均有效剂量限值为1毫西弗;对辐射工作人员年平均有效剂量限值为20毫西弗,标准中的剂量限值不包括天然本底剂量及医疗剂量在内。

我们日常接触的辐射包括太阳辐射、装修材料辐射、岩石土壤辐射(也叫本底辐射)、世卫组织提到的射频电磁波辐射,就连喝水都会吸收辐射。也就是说只要活着,这些辐射就全都无法避免。

“射频电磁波致癌”,到目前为止可以说是世卫组织出于谨慎而作出的一种推测,但没有任何证据支撑。

Q:孕妇使用手机,辐射对胎儿的影响有多大?

答:手机辐射是非电离辐射,非电离辐射对胎儿没有影响。

同样,没有任何证据证明非电离辐射对胎儿会产生不良影响。不过还是不建议孕妇长时间接触手机。如果因为长时间玩手机意味着长期保持一个姿势不活动,或者休息不好,那倒真的会影响宝宝了。

Q:B超、核磁、X射线和CT,哪些医疗检查有非电离辐射?哪些有电离辐射?

(图片来源:123rf.com.cn图库)

答:

  • 电离辐射:包括X射线(胸透、腹部平片、胸部平片)、CT、PET-CT、核医学造影检查(骨扫描);一般做一次胸透的电离辐射剂量是1个毫西弗左右、拍一次胸片大约有0.1个毫西弗、现在做一次CT筛查的电离辐射剂量也差不多有1-2个毫西弗。

  • 非电离辐射:核磁共振、B超。

建议大家看病的时候把之前做检查种类、时间、频率和次数如实向医生说清楚,以避免重复照射。

Q:孕妇能做有电离辐射的医疗检查吗?

答:能做,但最好先咨询医生,在医生的指导下再进行检查。

美国妇产科协会发布的指南明确指出,孕妇接触电离辐射剂量不超过5毫西弗对胎儿不会产生任何影响。对于有怀孕打算的女性,建议遵循“十天原则”:即尽量在月经结束的10天之内接受电离辐射医疗检查,比如CT、X射线等等。这个时期怀孕的可能性相对较小,电离辐射不会影响到胎儿。

对于因病或者其他问题需要接受X射线、CT、增强CT等有电离辐射医疗检查的孕妇或备孕女性,一定要听从医生的建议,由医生来判断此时是否应该接受此类检查、有无其他替代方案、相应的辐射剂量和保护措施等等。

远离有害辐射,还需要知道这些:

  • 通过正规途径购买的微波炉、电磁炉、吹风机、装修材料等等,其产品质量和辐射量均符合国家标准,对人体健康不会产生任何损害。

  • 地铁、机场的行李安检仪有电离辐射,行李过检时耐心等一会儿,不要把手伸进帘子里提前取包。

  • 防辐射眼镜、孕妇防辐射服等市面上常见的防辐射设备对电离辐射无效。由于防范非电离辐射的必要性不大,因此这类产品更多能起到心理安慰的作用。

  • 航空飞行有电离辐射,但剂量很低且在国家允许的范围之内,无需担心健康风险。

  • X光透视仪和CT机一旦关机之后辐射就消失了,所以从医院放射科、拍片室门口经过时,同样不用担心被辐射。

主讲人:唐磊

唐磊,医学博士,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医学影像科副主任,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兼任院门诊部副主任。

擅长:

主要研究领域为消化系统肿瘤影像学,近五年以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8篇、国际会议报告30余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两项。参编专著及教材5部。北大-清华生命科学联合中心临床研究人才。获中国抗癌协会科技二等奖及北京市科学技术三等奖。

其他荣誉:

中国医师协会MDT专委会委员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通讯编委

中华放射学会磁共振专委会腹组委员

中华放射学会青年委员(兼青委腹部学组副组长)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精准医学与MDT专委会委员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青年专家委员会委员

题图来源:123rf.com.cn图库

版权声明:本文为春雨医生原创稿件,版权归属春雨医生所有,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授权与合作事宜请联系reading@chunyu.me

  • 发表于 2017-03-02 00:00
  • 阅读 ( 992 )
  • 分类:其他类型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相关问题

0 条评论

请先 登录 后评论
admin
admin

0 篇文章

作家榜 »

  1. xiaonan123 189 文章
  2. 汤依妹儿 97 文章
  3. luogf229 46 文章
  4. jy02406749 45 文章
  5. 小凡 34 文章
  6. Daisy萌 32 文章
  7. 我的QQ3117863681 24 文章
  8. 华志健 23 文章

推荐文章

联系我们:uytrv@hotmail.com 问答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