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为什么会过敏,过敏是不治之症吗?

你有过过敏的经历吗?在现实中,为什么有的人能欣赏美丽的花朵,而有的人见了花就赶紧躲开?为什么有人可以想吃啥就吃啥,而有的人在吃东西之前,不得不一遍遍地对照食物成分表,连一日三餐都吃得胆战心惊?

说到“不治之症”,我们通常会联想到癌症、艾滋病等一些奇怪的病,但你知道吗,过敏也是一种“不治之症”。在一百年前,过敏还不算常见,但是到了20世纪末,WHO已经把它列入重大公众健康问题,各国每年也为此耗费巨资。过敏为什么被划入“不治之症”的范畴呢?在过敏反应产生后的医疗手段大多只能缓解症状,不能根治源头,基于免疫学的脱敏疗法并非对人人有效。比如,手术也好,吃药也罢,一个花粉过敏者下次遇到花粉依然会出现红疹。过敏不是传染病,但任何传染病都没有它流行。

什么是过敏呢?所谓过敏,就是免疫系统把某些本来无害异物认作严重威胁,方寸大乱之下大动干戈,结果反造成人体伤害。按理说,免疫系统向来是人体最忠诚的“保镖”,它怎么会让我们的身体受伤呢?然而,即使这是一种看似荒唐的说法,但事实就是事实。人们很可能吃了什么东西、脸上涂了什么化妆品、被小虫子叮咬了一口,身体就会出现不舒服。

过敏的症状很多,我们常见的有满身起疙瘩奇痒难忍,不断打喷嚏寝食难安,双眼红肿不断流泪。因此,很多情况下我们知道这些症状是过敏引起的,却无法自己判断因何过敏。因为“过敏家族”的成员实在不少:哮喘、药物过敏、食物过敏、过敏性皮炎、过敏性鼻炎..看看吧,有多少人正遭受着过敏的折磨。

我们知道,如果一个孩子的双亲都过敏,那么这个孩子过敏的概率也较高,遗传是过敏的一个因素。但综合数据显示,过敏的骤增是在二战后,很显然,过敏与人所处的外部环境有关。目前,“卫生假说”的观点比较得到认可,即工业化进程加速、西方化的生活方式、卫生习惯的改变使得人们在生命早期接触感染性因素的机会减少,从而使得免疫机制向更容易出现过敏的方向偏移。

流行病学资料表明,人在生命早期对细菌产物等的接触有助于减少过敏性疾病的发生,然而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食物,饲养的宠物,使用的药物、化妆品等种类越来越多,这些都增加了人与过敏原接触的机会。因此,近年来,食物过敏、宠物过敏、药物过敏、染发剂过敏等过敏性疾病有较快的上升趋势。

人到底因为什么过敏呢?有人认为是过敏原,因为接触了过敏原才会过敏;有人认为是全球化带来的前所未有的流动性,比如地球另一边的生物迁移到了地球这边;还有人认为是环境污染等等,貌似没有定论。

直到1989年,英国流行病学家斯特拉坎在《花粉症、卫生与家庭规模》一文中发表了关于过敏的观点:一个家庭里人口越多,兄弟姐妹越多,一般来说,孩子小时候被交叉感染的机会就越高,而其长大后过敏的概率就越低。斯特拉坎的这种猜想就是上文中提到的“卫生假说”。

我们的免疫系统,并不是我们一出生就带来的全能的卫士,它也是需要训练和学习的。它就像一个士兵,需要经过各种考验,千锤百炼之后才能承担起保护我们身体的重任。但是,如果你从来不给它锻炼的机会,那么它怎么可能有能力保护你呢?

在人类漫长的进化过程中,我们已经习惯了与环境中的许多“异物”共生,在与它们接触的过程中,我们的免疫系统会慢慢地减少对它们的攻击,甚至我们的免疫系统要依赖这种接触来让自己正常运作。如果我们把自己的生活弄得过于干净,接触异物的机会总是被尽可能地减少,那么我们的免疫系统就会失衡。它将时刻保持高度警惕,只要外来一点刺激,就会发动大规模的战争,结果受伤的当然是我们自己。

有研究显示,那些从小在农村里长大的孩子,往往要比在城市里长大的孩子过敏概率小很多。这是为什么呢?一般来说,孩子小时候,也是免疫系统接受训练的时候。如果这个孩子是独生子女,并且家里没有养过宠物之类,那么其免疫系统就不能得到很好的训练,等他长大后,接触到宠物或某种细菌,就很可能过敏。

因此,为了孩子少过敏,请允许他们放肆地把自己变成小泥猴吧,这是一种健康快乐的教育。

原理:过敏是一种机体的变态反应,是人对正常物质(过敏原)的一种不正常的反应,当过敏原接触到过敏体质的人群才会发生过敏。一般将容易发生过敏反应和过敏性疾病而又找不到发病原因的人,称之为“过敏体质”。

作者:雨果科普

本作品为“科普中国-科学原理一点通”原创 转载时务请注明出处

  • 发表于 2017-02-21 00:00
  • 阅读 ( 877 )
  • 分类:其他类型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相关问题

0 条评论

请先 登录 后评论
admin
admin

0 篇文章

作家榜 »

  1. xiaonan123 189 文章
  2. 汤依妹儿 97 文章
  3. luogf229 46 文章
  4. jy02406749 45 文章
  5. 小凡 34 文章
  6. Daisy萌 32 文章
  7. 我的QQ3117863681 24 文章
  8. 华志健 23 文章

联系我们:uytrv@hotmail.com 问答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