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因素会让我们“管不住嘴”?

一直以来,“管住嘴,迈开腿”这句简单的减重口号,不仅得到了诸多专业人士(包括营养师、医生等)的推荐,也成为了无数减重人士心中的唯一目标。不过,很多人在“坚定”执行一段时间后却会发现,自己的体重并没有什么明显的下降,甚至于还会有少许反弹。在遵照减重指导之后体重反弹,想必并不是大家所愿意看到的,那么这样的情况究竟是什么因素所导致的?

实际上,在做到运动合理的情况下发生的减重反弹,有很大一部分是因为你并没能完成既定的节食目标,当然这并不意味着你没有在减重上用心,而更可能是诸多意料之外的因素影响下的结果。

在外吃饭,吃的更多?

在重视交际的当今,和他人一起外出就餐成为了许多人的常态,这一活动也被赋予了就餐之外的更多的人际交往意义。除此之外,有时因为工作、旅行等因素,我们也不得不在外就餐。然而人们也不难发现一个现象:经常在外就餐的人,相较那些选择在家就餐的人更容易出现肥胖问题。这一现象事实上是成立的,在外就餐会在多个方面影响你的就餐偏好,从而让你不知不觉地进食更多的食物,甚至于更容易用“垃圾食品”填饱肚子。

在很多时候,人们在外和他人就餐时,往往会存在一个特殊的倾向——自己会通过(不经意间)调整进食分量以使其契合自己的性别,同时又会尽量让食物偏好与其他人相接近,以迎合他人的喜好。一般情况下,人们会认为男性更适合食用大份、味道浓重的食物(例如红肉),而女性则更适合食用小份、味道清淡的食物(例如蔬菜、白肉、海鲜)等,这一印象在餐桌上无疑会影响人们的饮食习惯。而若考虑到人们还会被同时就餐的其他人的饮食偏好所影响,那么在进餐时本来饮食习惯健康的人,受到干扰后食量增加,乃至于饱餐一顿不健康食物,自然也是不足为奇了。

除此之外,在工作环境下就餐(尤其是选择“叫外卖”),也可以大幅增加选择“垃圾食品”为正餐的可能性。这一方面是因为工作的紧张和忙碌会严重压缩我们的烹饪时间,而在根本没什么时间烹饪食物又需要尽快吃饭的场合,随叫随到的“垃圾食品”自然是最契合要求的。而另一方面,“垃圾食品”餐厅通常有分布在人流密集区域(如商业圈)和写字楼周边的倾向,而烹饪时间被严重压缩的绝大多数又是工作于写字楼的“白领”,这样一来,白领在选择“叫外卖”时,经常会处于可供选择的“垃圾食品”餐厅远多于普通餐厅的情况,这同样会促使人们选择“垃圾食品”作为解决方案。

不健康食品的“营销战”

正如前面所述,我们很多时候选择各类不健康食品,可能并非因为它们的风味更佳,而是在考虑了多个选择之后,认为不健康食品是目前最好的就餐方案。在生活中,这样的例子绝非少见,不健康食品通过不断向人们强化它们的“潜在优势”来诱使更多的人选择它们,而若想打破这一怪圈,恐怕需要的不仅仅是民众的努力。

我们不难发现的是,很多并不健康的食品(甚至于“垃圾食品”)的价格往往较为低廉,它们与健康食品之间的差价甚至可以达到十分恐怖的水平。不仅如此,我们也能够看到更多关于它们的广告宣传和营销,相比之下,健康食品的营销则十分有限。这样的价格、营销、宣传等方面的差异,让不健康食品在市场上得以大受欢迎。例如在近些年来,诸多碳酸饮料的厂家便开始赞助各类型的公众活动,并通过不断的宣传,使更多的青少年开始选择饮用碳酸饮料,更何况碳酸饮料的价格在几乎所有国家均并不昂贵。这些因素综合起来,最终导致了碳酸饮料销量的不断攀升,当然随之而来的,也有包括肥胖、龋齿在内的一系列健康问题。

由于不健康食品在很多时候所产生的优势,会使普通人难以抵抗,因此在很多时候,消除不健康食品所带来的影响,往往需要卫生主管部门在政策上做出针对性的调整。例如最近一段时间,各国的卫生部门开始了针对各类不健康食品流行的措施,包括减少它们的可获得性(尤其是禁止在校园等场合售卖不健康食品)、加强对饮食健康方面知识的宣传(通过公益广告、宣传单、义务教育阶段的相关课程等)、对部分不健康食品(例如碳酸饮料)进行征税等,此类手段尽管因实行时间较短而仍需进一步考验,但主动对不健康食品“宣战”本身即是一个值得赞扬的改变。

小习惯决定体重控制?

除了上面所提到的因素之外,某些看起来不会引人注意的小细节,却很有可能成为控制饮食路上的“十字路口”。诸如在夜晚浏览美食图片(或文章)、在进餐时用较大号餐具等,都有可能让你在不经意间吃下更多食物,从而不利于饮食控制。

尽管食量受周围环境影响早已被人所知,但以往却少有针对周边环境与食量的相互作用的研究。而从最近的一系列研究来看,倘若你在就餐时选择了更大号(尤其是较你平时所用餐具更大)的餐具,便很有可能会在不经意间吃下更多的食物。尽管至今为止这一效应背后的具体机理还未能完全阐明,但该结论在各类环境下(例如自己家、餐厅、酒吧等)均成立,也已经表明这一结论绝非偶然因素所造成的。

不仅如此,“视觉饥饿”效应也往往是你在非就餐时间段内吃下更多食物的“罪魁祸首”。所谓“视觉饥饿”,即是指人们在观看精美诱人的食物图片时,大脑内负责食欲的部分会因此而激活,进而使你产生进食欲望(无论在此之前你有没有饥饿感),这一效应和视觉系统对食物的感知密切相关。目前社交媒体上所流行的“深夜报社”现象,即很可能是“视觉饥饿”所带来的效应之一。

  • 发表于 2017-02-26 00:00
  • 阅读 ( 765 )
  • 分类:其他类型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相关问题

0 条评论

请先 登录 后评论
admin
admin

0 篇文章

作家榜 »

  1. xiaonan123 189 文章
  2. 汤依妹儿 97 文章
  3. luogf229 46 文章
  4. jy02406749 45 文章
  5. 小凡 34 文章
  6. Daisy萌 32 文章
  7. 我的QQ3117863681 24 文章
  8. 华志健 23 文章

推荐文章

联系我们:uytrv@hotmail.com 问答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