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交WiFi步履维艰:是我们不想蹭WiFi了?

昨日听闻一个坏消息:从今往后,在中国不少城市的公交车上,你或许很难再“蹭”到免费WiFi了。国内最大的公交WiFi运营商16WiFi官方宣布:在广州,上海,深圳,佛山,福州,天津,长沙,杭州,海口,绍兴,开封暂时关停WiFi服务,只保留北京和昆明“作为样板城市”。

2016年中国WiFi领域最大融资事件的创造者,在进入2017年后显得举步维艰。若你是上述城市的用户——浏览公开声明后面粉丝那些感伤的留言(尽管情绪上更像哀悼一项“公益事业”的意外夭折,而非商业逻辑的先烈),这一决定确实令人沮丧。同时,对于公共出行免费WiFi,甚至整个商业WiFi产业而言,这一决定则令人生疑:不是说好了没有WiFi是现代社会的最大酷刑么?在未来人类进化环境中我们与WiFi不是鱼水之欢么?更何况,当免费WiFi在其他环境中充分普及,交通出行不是一直被视为“WiFi行业最后一个痛点”么?为什么给公交车这一方天地提供WiFi的创业者命运多舛?

答案也许就出在公交车这“一方天地”上。

嗯,如果你像我一样,相信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流量”二字的意涵正逐渐变成“使用场景+用户时长”,审视16WiFi这个坏消息的角度就会清澈一些:问题或许就出现在16WiFi选择了“市内短途”——这一距离创业目标实则漫长的道路,因为无论“场景”还是“时间”,都会让后向运营模式受阻,非常遗憾,这二者几乎是移动互联网竞争的全部。而剖析它的对立面,将目光聚焦在出行免费WiFi的长途空间,这一行业的未来就要晴朗许多。

在路上,你需要的是哪种WiFi

事实上,在公开声明中,16WiFi自己解析了暂别原因,理由有三:首先即是运营费用高企,而费用很大一部分是向公交集团缴纳的“入场费”。理由之二就是后向运营模式的受阻。在官方描述中:“由于市场流量资费下降的趋势以及种种其他原因,下载APP的人数并没有达到我们的期望值,因此短时间内后向运营模式也无法弥补巨额的成本压力。”理由之三,16WiFi将苦衷倾诉给了政府:“我们做的是建设智慧城市,绿色出行,给百姓带来的是便捷免费WiFi和娱乐生活,这种积极响应国家政策的公益之举,却没有公益资金来扶持,让人不免叹息。”——上述三条原因,更像是衔尾蛇那般互为因果,最终形成死结,而我在看来,死结中最令人绝望的一环是这个:用户需求。

直觉便知,相较于长途出行中的百无聊赖,“打发”短途出行的时光要容易得多,甚至容易到令人忘记“这里可以连WiFi”,何况如一位网友所言:在又晃又挤的公交车上,你真有闲情刷WiFi么?

当然,更核心的忽视理由是不在乎。人民网发布的《中国移动互联网发展报告(2016)》蓝皮报告书显示,2012—2015年,国内移动流量平均资费年均下降17%,2015年降幅甚至超过了40%——移动流量费用每一个下降的百分点,不恰当地说,都更像是短途免费WiFi供应商的每一滴血,毕竟如今一天24小时的多数时候都有室内WiFi,对越来越多人来说,通勤路上的短暂时光已经构不成人性深处的“损失厌恶”。

但毫无疑问,长途就不一样了。举个例子,相信在国内航班WiFi尚未普及之前,会有越来越多人喜欢高铁胜过飞机,尽管网络速度慢信号差,但聊胜于无,也只有在这种动辄几个小时的场景之下,可以调动人们的损失厌恶(哪怕是通俗意义上“不差钱”的人),免费WiFi才是需求。所以可以预见,国内也早有运营商瞄准了这种场景下的差别,目前最大玩家是航美旗下的“往返”,他们为包括长途大巴,铁路,航空领域在内的长途交通出行场景提供免费WiFi。

哪怕从各个博弈方的态度上,长途出行就与16WiFi的感伤氛围不同。举例而言,与公交集团相对强硬的“入场费”不同,航美与长途大巴公司和航空公司采用战略合作分成模式——当然,与“铁老大”铁路局还是需要缴纳入场费的,但由于是长期合作,且用户在火车上使用WiFi时间长,对运营商的商业贡献基本与流量使用成本相当;而在政府关系上,看起来长途WiFi也更受政府青睐,航美已和全国九大铁路局建立密切合作关系,将“往返”安装在下辖大部分火车上。另外也已经和联通成立合资公司,专注于交通流量的运营。

一切顺遂都指向一点:这个时代,忽视场景,就等于忽视用户——如果说生物演化是靠外界环境,那么若将商业模式比作物种,它得以生存的关键就是场景。机缘所致,几年之前,“出行免费WiFi”这一祖源依不同场景分化为不同物种,而现在看来,它更适合做“长途旅行”。

当然,也正是由于更广阔的需求,商业WiFi最核心的竞争力——规模效应才成为可能。要知道,无论长途还是短途,这都是一个规模制胜的行当,唯有攻克全国市场才能实现盈利最大化。更关键的是,渠道优势的率先夯实让长途WiFi很容易成为一个颇具排他性的收益递增游戏。

目前的领跑者航美当然乐见其成,官方数据:整个长途出行领域(大巴,铁路,航空)已覆盖65亿人次,2020年这一数字可能将达到150亿。拆分来看:大巴市场年覆盖率超过45亿人次,约占总客流量25%;铁路市场签约列车总数量达全国列车总数的一半,年覆盖率超过15亿人次,约占总客流量60%;航空方面,航美与国内诸多航空公司达成长期战略关系,和联通成立合资公司,与东航南航合作做机载WiFi,以消弭现代社会唯一与世隔绝的信息孤独。

时间战场

最后,让我们换个观察角度,从“场景”切换到“时间”。

常识是:WiFi已成刚需,商业WiFi运营商需要在基础服务之外提供更多市场化服务。但一切服务都建立在时间,或者说用户时长的基础上。而由于短途,即便用户选择免费WiFi,似乎也很容易将它看做是一种连接工具,而不是内容平台。

这很危险。在整个2016年,包括支付宝在内,各种工具类应用都试图添置更多内容因素,猎豹移动更是喊出了向内容转型的大战略。很好理解,在所谓移动互联网“下半场”,当人口红利结束,用户注意力成为最宝贵的商业资源,商业模式也就更多依附于抢夺时间份额的时间战场,让用户在平台停留更久的时间——但短途WiFi行走在这一逻辑的岔路。也因如此,16WiFi试图凭借免费入口构建内容平台的路径就非常艰难。

由于使用时长,长途免费WiFi实现这一路径要容易得多。拿航美来说,由于需求带来了海量用户(官方数据是:目前已积累用户数千万,预期今年每日活跃度达到3000万),即可在此基础上构建“WiFi后服务市场”:在个性内容推荐,版权视频和游戏等领域做出内容供给,甚至打通出行生态链,提供叫车,住宿,景点门票等服务(毕竟现在美团上都可以直接打车了)。而值得一提的是,在“往返”构筑的“移动出行第四方平台”框架中,上述服务提供方多来自滴滴,网易,优酷等第三方平台,这意味着,用户无需额外下载这些龙头APP即可在同一平台完成服务。

未来,像其他出行类产品一样,基于出行数据分析,长途免费WiFi运营商也会在提供个性化服务之时,帮助商家更精准的与用户对接。当数据流淌,更多可能也就得以涌现。

在我看来,这是一个关于出行WiFi更好的故事。当你“哀悼”同族时,调转视角,就能看到不一样的风景,理由只有一个:没人愿意活在一个长时间没有WiFi的地方。

李北辰/文(知名科技自媒体,致力于用文字优雅的文章,为您提供谈资与见识)

  • 发表于 2017-02-19 00:00
  • 阅读 ( 706 )
  • 分类:其他类型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相关问题

0 条评论

请先 登录 后评论
admin
admin

0 篇文章

作家榜 »

  1. xiaonan123 189 文章
  2. 汤依妹儿 97 文章
  3. luogf229 46 文章
  4. jy02406749 45 文章
  5. 小凡 34 文章
  6. Daisy萌 32 文章
  7. 我的QQ3117863681 24 文章
  8. 华志健 23 文章

联系我们:uytrv@hotmail.com 问答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