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血认亲”有没有科学道理?

提起亲子鉴定,很多人会想到古代小说上常常提到的滴血认亲。在各大热播的古装剧里,古人也往往具有现代人无法想象的智慧和超能力:食物是否有毒,一根银针就能搞定;两人是否父子,两滴血就能证明……

那么,这些所谓的“真理”,在现实生活中真的靠谱吗?

图片来自网络

回放

那些影视剧中的“滴血认亲”

A:《甄嬛传》中,甄嬛被告发与太医温实初有奸情。滴血认亲的水碗里被掺了明矾,滴血后温实初与皇子血液相融,甄嬛提出水有问题。

B:电视剧《寻秦记》中,大殿滴血认亲一幕,穿越到古代的项少龙也是利用“加料”的小动作,证明了假嬴政与秦王的亲子关系。

C:《九品芝麻官》结尾,恶霸常威不肯招供强奸戚秦氏的事实,包大人掉包让其与自己儿子滴血认亲,两滴血相融,骗得常威招供。

解答

何为滴血认亲?

滴血认亲,顾名思义,就是把受试者的一滴或数滴新鲜血液与另一个人(可能是亲属)的一滴或数滴新鲜血液混在一起,通常是在一碗清水里,根据混合后的两个来源的血液融合反应的情况来判断二者是否为直系亲属关系。如果混合后的血液自由相容,没有发生沉淀现象,可判断二人是直系亲属关系;反之,如果发生凝集沉淀现象,就可判断二人没有直系亲属关系。

背后的原理是不同个体血液中的化学成分有所差异,例如血红细胞表面的一种特异性凝集素的差异;成分相同的相容,不同的则不相容。相容可以自由融合,不发生细胞破碎或沉淀现象,不相容的则发生红细胞聚集以及随后的沉淀现象。

图片来自网络

提醒

“滴血认亲”是有局限性的

应该说,过去滴血认亲是有一定科学性的,特别是在没有更好办法的情况下。按照科学的说法,人类的ABO血型系统可以把某个个体的血型大致分为A型、B型、AB型和O型,其中有些型又被细分为纯合型与杂合型,如A型可细分为AA和AO型;B型可分为BB或BO。简单地说就是同型血相容,异型血凝集。

血型由基因控制。人的每个基因都有两个拷贝,一个来自父亲,另一个来自母亲。上述血型的杂合与纯合的背后是人类由婚配引起的个体遗传基因的差异。一般而言,血型相同的血液就相容。直系亲属间如父子父女或母子母女,血细胞相关基因按照遗传分离规律由亲代分配给子代;体液的其他成分包括免疫也都经历了一系列的筛选与配合适应,他们的血液一般都是相容的,否则母亲的十月怀胎就无法完成。但是没有直系亲属关系的两个血液样本混在一起,在绝大多数情况下会激发特异血液凝集性沉淀甚至溶血反应。

但是,滴血认亲有其明显的局限性。首先他是一个粗线条的简单粗糙的方法,并非准确可靠。古代人限于科学技术水平条件,没有更好的办法,可谓不得已而使用;其次,即使是古代这种大多数情况下仅适用于直系亲属,而且不能排除一些特殊情况。现代科学发展到今天,几乎没有人再使用这种不可靠的方法。

严格而言,血型相同并不能自动证明就是亲生的。通常以此判定是否亲生还要有其他一些线索依据。现代科学条件下,通过有资质的单位分析血液中遗传基因可以准确判断亲子关系。

编辑:纪阿黎

(专家:马润林,中国遗传学会专家、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博士生导师,科普中国微平台原创首发)

  • 发表于 2017-03-04 00:00
  • 阅读 ( 677 )
  • 分类:其他类型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相关问题

0 条评论

请先 登录 后评论
admin
admin

0 篇文章

作家榜 »

  1. xiaonan123 189 文章
  2. 汤依妹儿 97 文章
  3. luogf229 46 文章
  4. jy02406749 45 文章
  5. 小凡 34 文章
  6. Daisy萌 32 文章
  7. 我的QQ3117863681 24 文章
  8. 华志健 23 文章

推荐文章

联系我们:uytrv@hotmail.com 问答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