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半寿司店标错标签?寿司的真实成本有多少?

其实早在几年前,,欧美消费市场就发现“挂牛头卖马肉”的事情,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信任度不断下降。在2012年底发布的一项报告中披露,在其抽样调查的81家纽约商场和餐馆中,有约39%的海鲜产品涉嫌假冒,以乱贴标签或者乱写菜单等方式误导消费者。如今这种现象又在洛杉矶出现了。

到美国洛杉矶寿司餐厅点寿司时,最好要求餐厅提供证明,以确认盘中飧跟想点的没两样。为什么这么说?从2012年至2015年,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的学生对当地26家口碑较高的寿司餐厅进行抽样调查,他们从寿司中10种比较流行的鱼取样,进行DNA检测。研究发现47%的寿司菜品与标签不符,其中不乏故意掺假现象。

主持研究的UCLA教授巴勃说:“我们买的,有一半跟我们认为的不同。”研究成果发表在《保育生物学期刊》。这项研究共同作者魏勒特指出,食品标示不实并非新鲜事,但情况如此普遍,尤其在像洛杉矶这种拥有高度识的巿场,那就令人惊讶了。在一家餐厅,菜单上标示的3种不同种类的鱼类菜品被端上餐桌后,调查者发现这不过是同一种鱼。

研究表明,大比目鱼经常被替换成廉价的其他种类比目鱼;黄鳍金枪鱼经常被换成大眼鲷金枪鱼,后者是一种被过度捕捞的鱼类。而三文鱼几乎不被替换,蓝鳍金枪鱼从未出现掺假现象。其中,94%被标识为“白金枪鱼”的鱼肉制品其实是王梭鱼,后者所含毒素可能导致腹泻;调查的16家日本寿司店全部都涉嫌销售假冒鱼肉制品;从一家小型超市购买的红鲷鱼和大比目鱼样本实际上是方头鱼,后者因含有大量的汞被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FDA)列入不适合食用鱼类的名单。鲑鱼几乎可肯定没误标,平均每10个样本中约仅1个标示不实;蓝鳍鲔则是1次都没标错,「但43份比目鱼、32份红鲷鱼寿司的DNA测试结果,却都显示出其他的鱼类」。另外,蒐集到的9份黄鳍鲔寿司中则有7份标示不实,通常用早已过度捕捞的大眼金枪鱼取代。

研究还警告,除了欺骗消费者以外,掺假行为对某些鱼类食物过敏者及孕妇和小孩造成健康风险。美国人通常习惯吃鱼排等食品,所以他们会在商场和超市中购买成品鱼肉。业内人士表示,对于这些鱼肉种类,普通消费者往往难以辨别,大部分消费者只能依照食品标签购买产品,很容易在完全不知情的情况下购买到廉价鱼肉或问题鱼肉,引发健康问题。分析指出,由于海鲜的市场供应环节多且复杂,所以批发商、供货商和分销商都应提高警惕,杜绝假冒。

美国人通常习惯食用鱼肉,而不是整条鱼,这让许多商家更容易以次充好。食品安全比天大。但是在现实中,的确存在监管不力的客观原因。食品行业本身是一个良心行业,只有包括企业、政府在内的各个环节共同努力,才能重建消费者的信心。(科技新发现 康斯坦丁/文)

  • 发表于 2017-02-10 00:00
  • 阅读 ( 892 )
  • 分类:其他类型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相关问题

0 条评论

请先 登录 后评论
admin
admin

0 篇文章

作家榜 »

  1. xiaonan123 189 文章
  2. 汤依妹儿 97 文章
  3. luogf229 46 文章
  4. jy02406749 45 文章
  5. 小凡 34 文章
  6. Daisy萌 32 文章
  7. 我的QQ3117863681 24 文章
  8. 华志健 23 文章

推荐文章

联系我们:uytrv@hotmail.com 问答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