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科学拼酒指南:从选杯子开始,一步步来

选杯子也是一门学问

如果有的选择,记得选细高的杯子,能选择口大底小的杯子更好。由于圆柱体体积的计算公式是V=π r? h,要想保持体积不变,半径每缩小n倍,高度必须增加n^2倍。少量缩小杯子的半径在视觉效果上并不明显,但高度的增加却很显著,这会让人们觉得细高的杯子更大,这样不知不觉就能少喝一些酒。加上人们在倒酒的时候通常不会倒的特别满,如果是杯底比杯口小的杯子,实际上能装的酒会更少,看起来却由于液面高度和普通杯子一样而显得一样多。

这三个圆柱体积一样大 ?果壳

杯子选好之后,就该选酒了

本着对身体负责的态度,当然是酒精度数越低的越好。但通常过节拼酒时,这种情况不太可能发生。所以,蝌蚪君的歪招是:选没那么香的酒。如果酒没那么好喝,本来就会喝的少些。另外,酒的香味是酒中的“同系物”(congeners)导致的。同系物是酒在发酵过程中形成的除酒精之外的“有效杂质”。它们悬浮在蒸馏后的酒精溶液中,可以给蒸馏酒附加味道、色泽和芳香等。我国的白酒绝大部分都是蒸馏酒。科学研究发现,酒中的同系物会让宿醉更严重。香味不浓的酒说明同系物更少,可以为身体代谢酒精之外减少更多额外负担。

终于该开始喝了,最要紧的是别着急

喝之前先吃点东西

胃黏膜屏障由胃上皮细胞靠近胃腔一侧的细胞膜紧密连接构成,阻挡胃腔内的胃酸侵犯粘膜内组织。高浓度的酒精可以直接破坏胃黏膜屏障,加上胃酸的腐蚀,最终造成胃粘膜糜烂、出血。所以在喝酒之前,一定要先吃点东西。

肉类等脂肪食物不易消化,除了能保护胃黏膜之外,也能减少酒精的渗透吸收。蛋白质类食物富含氨基酸,能加速酒精的分解代谢。但不要用咸鱼、香肠、腊肉等腌腊制品下酒,这类产品多含有亚硝胺,亚硝胺在酒精中的溶解度较大,会增加患食管癌、胃癌的风险。

可以一边喝酒一边喝非碳酸饮料

同样的饮酒速度,喝不含酒精的饮料勾兑过的酒相当于降低了酒精的浓度,也能减慢酒精的吸收。不过,传说中的用蜂蜜或果汁(中的果糖)来解酒的方法却并不十分可靠。同等体积的饮料和酒,糖比酒精的含量少很多,而在相关研究中,服用10毫升酒精要同时服用31克果糖才能达到解酒的效果[1]


不喝碳酸饮料是因为,饮料中的二氧化碳气体能使胃部迅速膨胀,增加胃吸收酒精的面积,还能促进酒精进入小肠的速度,增加酒精在小肠中的吸收。

与喝酒之前先吃东西一个道理,喝酒途中也要小口慢饮,边吃边喝,才能稀释酒精浓度,延缓酒精进入血液的时间。

喝下去的酒开始代谢了

酒精主要由肝脏进行代谢。经由胃和小肠吸收入血的乙醇,通过门静脉输入肝脏,90%的酒精通过乙醇脱氢酶(ADH)转化为乙醛,再通过乙醛脱氢酶2(ALDH2)转化为乙酸,之后转变成热量(最终产物为水和二氧化碳)或储存为脂肪。还剩大概10%的酒精会以原形通过尿液、汗液和呼吸排出体外。

整个过程需要大量的水,因此,不管是喝酒时还是酒后,大量饮水都能帮助身体更快地将酒精排出体外。

很多人酒精代谢时会脸红,蝌蚪君奉劝,这样的人最好不要喝酒。喝酒脸红的元凶是乙醛。乙醛对许多组织和器官都有毒性,可能造成DNA损伤,也被认为有多种致癌效应。在动物试验中甚至用乙醛来做癌症模型的诱变剂。ALDH2如果出了问题,乙醛就容易大量堆积,很快你就会脸红。喝酒容易脸红的人正是代谢乙醛存在缺陷的人,表现在基因上,就是不能喝还非要喝的ALDH2 Lys / Glu杂合子。正常人群有着正常的ALDH2,可以更快的代谢乙醛 ,不容易引起乙醛的堆积,对健康的危害稍小些。但对于基因存在缺陷的人,情况又分为两种。ALDH2 Lys / Lys纯合子,由于完全不能代谢酒精,不胜酒力,很快就醉倒了,所以反而不会去喝酒,对健康也就不会有什么大的影响。但如果是ALDH2 Lys / Glu杂合子,由于还是具有弱的ALDH2活性,经过不断的磨练,会逐渐对乙醛、脸红现象产生耐受,成为习惯性的重度饮酒者。尽管没有醉倒,但实际上乙醛在体内的堆积越来越多,对机体的损伤也随之增大。

有研究表明,对于酗酒的人来说, ALDH2 Lys487等位基因同时对脸红和食道癌的高发有着重要的影响,只能产生ALDH2 Lys / Glu杂合子的人如果酗酒的话,可能罹患食道癌的风险要比没有这种基因缺陷的人高。

接下来就是关键提醒:一定千万切记别酒驾!

吸收和代谢是一个动态的复杂的过程,而且要看个体差异性。理论上说,90%酒精可在0.5-3小时被吸收入血,吸收酒精的90%会在肝脏代谢。健康肝脏1小时能分解13.6克,初次接触酒精或有肝病的肝脏代谢速度较慢。

计算一下就可以得到,每小时我们能分解335毫升啤酒(5°)、129毫升红酒(13°)、37毫升白酒(45°)。

代谢需要的时间是,一瓶啤酒(600毫升)1.8小时,一瓶红酒(750毫升)5.8小时,而一瓶白酒(500毫升)要13.5小时。(此时长不作为科学指导建议~)

折腾了一夜,如果第二天还难受的话……

记得多喝水,原因前面已经说过了。另外,这个时候其实可以喝碳酸饮料,是有好处的。经过一夜,就算酒精代谢没有完成,也已经进入血液了。酒精进入血液后,即随着血液循环迅速分布于全身各组织,由于有脂溶性,较易透过血脑屏障。乙醇进入大脑的速率主要取决于血液中的乙醇浓度,浓度越高,进入大脑的酒精就会越多,直到二者大致持平。二氧化碳气体和乙醇一样,是通过扩散作用透过血脑屏障的,虽然不会影响乙醇进入血脑屏障的速率,但能通过稀释作用减缓这个过程。

喝着碳酸饮料,可以再吃点“硬货”。选择一些碳水化合物以及高蛋白低油脂的食物,可以促进体内新陈代谢,将酒精从血液中赶走。

吃饱喝足,再睡一觉吧。很多人都以为喝醉的人大闹之后就是大睡,实际上宿醉的人根本睡不好:体内的酒精会阻止大脑进入深睡眠状态(REM),所以在体内酒精含量下降以后再美美地睡上一觉,也就成为了打败宿醉的最佳选择之一。

温馨提示:吃药了就别喝酒

有一种治疗慢性乙醇中毒和乙醇中毒性精神病的药——双硫仑(disulfiram)。其是戒酒硫类药物的通名,又称戒酒硫、双硫醒,作为一种戒酒药物已在很多国家使用。应用本药后饮酒会出现恶心、呕吐、恐惧等严重反应,而使酗酒者惧怕饮酒,从而起到戒酒作用。目前临床上使用的某些药物,其化学结构或作用机理与双硫仑相似,可产生双硫仑样反应。能引起双硫仑样反应的常见药物有:

(1)头孢类抗生素如头孢哌酮、头孢匹胺、头孢哌酮舒巴坦钠、头孢盂多、拉氧头孢、头孢美唑、头孢米诺、头孢甲肟、头孢尼西、头孢替安、头孢噻肟、头孢他啶、头孢磺啶、头孢唑肟、头孢唑啉、头孢克肟等。

(2)硝咪唑类如甲硝唑、替硝唑,不论是口服或静脉给药,不论是何种酒,也不论是饮酒量多少,都会直接与吸收入血的乙醇发生反应,而出现双硫仑样症状。饮酒后要使用甲硝唑,必须禁酒5d,在使用甲硝唑时也应提醒患者应禁酒7d以上,以免引起双硫仑样反应。此类药物化学结构中含有甲硫四氮唑基团。

(3)其他药物和食物,呋喃类如呋喃唑酮(痢特灵)、氯霉素、酮康唑、灰黄霉素、磺脲类降糖药如氯磺丙脲、达美康、甲苯磺丁脲(D860)、优降糖、苯乙双呱、华法林、三氟拉嗪、妥拉苏林、胰岛素等。

最后蝌蚪君奉劝大家,酒还是少喝为妙,最好不喝。喝酒越少,心脑血管越健康。

----------------------------

参考文献:

[1] The effect of fructose on the the metabolism of ethyl alcohol in man.THORNE M. CARPENTER; ROBERT C. LEE; J Pharmacology and Experimental Therapeuties; July 1937 vol. 60 no. 3 286-295

  • 发表于 2017-01-25 00:00
  • 阅读 ( 812 )
  • 分类:其他类型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相关问题

0 条评论

请先 登录 后评论
admin
admin

0 篇文章

作家榜 »

  1. xiaonan123 189 文章
  2. 汤依妹儿 97 文章
  3. luogf229 46 文章
  4. jy02406749 45 文章
  5. 小凡 34 文章
  6. Daisy萌 32 文章
  7. 我的QQ3117863681 24 文章
  8. 华志健 23 文章

推荐文章

联系我们:uytrv@hotmail.com 问答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