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斯卡颁奖季,怎么成了从业者与影评人的撕逼?

奥斯卡金像奖无疑是电影界最著名,也最重要的奖项。奥斯卡的“前戏”无疑也是最长的,从上一年11月底第一个奖项——哥谭独立电影奖颁发,到2月底奥斯卡颁奖礼举行,长达三个月的时间里,将有60多个大大小小的奖项陆续揭晓,而这段时间也被称作颁奖季。

→ 今年的第89届奥斯卡颁奖典礼即将举行,1905电影网将于2月27日早上8点全程视频直播

颁奖季的每一个奖项,都被冠以“奥斯卡风向标”的名头。假如在颁奖季中拿奖次数最多的影片或者演员,最终在奥斯卡颁奖礼上铩羽而归,则被称之为爆冷,进而会生出一些对奖项公平性的质疑。难道说奥斯卡真的存在暗箱操作?还是说奥斯卡的评选完全不受颁奖季奖项的影响?小电君为你分析下颁奖季的奖项,或许能得出比较合理的结论。

漫长的奥斯卡颁奖季,不过是三方势力的角力场所

长达三个月的颁奖季看似热闹,但从其性质上说,60多个奖项大致可以分为三类:一是媒体/影评人评选的奖项,二是电影行业从业者评选的奖项,三是制片公司评选的奖项(哥谭独立电影奖、独立精神奖)。

上世纪九十年代之后,美国各个主要城市相继推出了自己的影评人协会奖项,大多选择在每年12月到1月初之间颁奖,加上老牌的纽约影评人协会奖、洛杉矶影评人协会奖、美国国家影评人协会奖等,总数量已经超过40个。在这40多个奖项中,有一些奖项带有比较鲜明的偏向性,比如波士顿影评人协会奖,时常会遭到“地方保护主义”的质疑。

金球奖通常被视为奥斯卡颁奖礼前最重要的风向标,常年有好事者将两个奖项的结果拿来对比。但从评选的过程来看,两者并没有可比性。金球奖的举办方是好莱坞外国记者协会,最终结果由96位海外记者投票产生,这些记者媒体均生活在美国之外,主要任务是向北美以外的国家和地区传播好莱坞新闻,历史上还出现过几次公关丑闻(如1982年,最佳新人奖颁给了皮娅·扎多拉)。

近五年来各奖项获奖结果对比

最佳影片

最佳导演

最佳男主角

最佳女主角

而奥斯卡金像奖是由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举办,由超过6000名国际影坛精英人士评选。这些精英人士基本上都是电影行业从业人员,以华人评委为例,李安、吴宇森、李连杰、章子怡、杨紫琼、王家卫、卢燕、陈冲、邬君梅、陈凯歌与顾长卫,以及2016年新增683名会员大名单中的侯孝贤、贾樟柯、王兵、鲍德熹、潘恒生、赵非都是电影行业的翘楚,没有一个影评人或是媒体从业者。

2003年之前,金球奖的颁奖晚宴都在奥斯卡奖投票之日的几天前举办;2012年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更是故意把提名公布日期提前至金球奖颁奖典礼之前,利用"公布提名后禁止电影公司举办公开宣传活动"的规定,来减低金球奖在业界的影响力。

如何科学地预测奥斯卡?还得看业内人士的口味

无论是影评人的评选,还是媒体记者的评选,都是的来自于业外的声音,而奥斯卡金像奖的评委能够从制作角度评判一部电影,这是前者所不具备的能力。影评人与媒体记者在新闻行业上的话语权影响了普通观众的判断,造成了某一奖项爆冷的假象。

如何才能更加科学的预测奥斯卡奖项结果?那就要关注美国的行业协会奖项,如美国演员工会奖、美国导演工会奖等。美国演员工会奖的投票成员占奥斯卡投票人数的20%,美国导演工会奖则拥有40%奥斯卡投票人数,这两个奖项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奥斯卡金像奖评委的喜好。

今年的演员工会奖丹泽尔·华盛顿爆冷获得最佳男主角

在今年的美国演员工会奖颁奖典礼上,丹泽尔·华盛顿凭借在《藩篱》中的出色表演,力压《海边的曼彻斯特》的男主角卡西·阿弗莱克,以及《爱乐之城》的瑞恩·高斯林封帝,这一结果被无悬念地描绘成“爆冷”。而这个爆冷只能说明这是一个与媒体/影评人向左的选择。

影评人与从业者的分歧很常见,“小团体”偏差更大

影评人与电影从业者间的“分歧”并不罕见,以去年的戛纳国际电影节为例,场刊评分最高的《托尼·厄德曼》、《帕特森》、《她》颗粒无收,评分中庸的《我是布莱克》拿到了金棕榈,而遭遇恶评的《只是世界尽头》拿到了评审团大奖。

从左至右为:《托尼·厄德曼》《帕特森》《她》《我是布莱克》《只是世界尽头》

曾被影迷奉为圣经的《电影手册》评选的年度十佳也与戛纳电影节获奖名单越来越远,特别是近两年,几乎没有了交集。近几年的戛纳电影节评审团通常由九位业内精英人士组成,而场刊评分由多个国家的媒体评出,这两个小团体之间的对决结果通常会被媒体形容为“争议”。究竟是评审团“任人唯亲”,还是场刊“审美堪忧”?掌握评论权的媒体通常会认为是前者。

值得一提的是,在去年的戛纳电影节期间,国内的影评人也不甘寂寞。搜狐电影、《环球银幕》等多家电影媒体派出记者联合几位影评人,效仿场刊为主竞赛单元影片打分,在国际电影节上发出了自己的声音。中国影评人最终的评分与场刊有所出入,最终也没有影响到金棕榈的评选结果。

观众与电影不对立,消耗观影热情将是三输局面

在评价历史最佳影片时,《公民凯恩》通常会成为业内人士的首选,而雄踞IMDb榜首的是《肖申克的救赎》。但还有一类人,不是从业者却能从制作角度、历史影响上选择《公民凯恩》,这类人就是影评人,而这类人又认为自己是站在观众这边的,愿为观众“以身试毒”的正义使者。

但是观众与电影从来都不是对立的,在电影成为一种生活方式之后,电影院每周都需要新作上映。一年中的大部分时间需要依靠爆米花电影,即便是在电影产业高度成熟的北美,瞄准奥斯卡的影片通常会选择在颁奖季之前集中上映。如何评价大量的爆米花电影?把评价文艺电影的那一套标准生拉硬套,显然是不合适的。

从业者与媒体记者、影评人之间有分歧不可怕,对商业片的评价有偏颇也不可怕,观众跟风站队也不可怕。可怕的是从业者认为拍电影好赚钱,影评人认为自己是绝对的权威,在一场场的撕逼中,消耗掉观众的观影热情,那对电影行业来说,将是三输的局面。

长达三个月的颁奖季最终都会以奥斯卡落下帷幕,那么,今年第89届奥斯卡的结果与颁奖季的各大协会奖又会有多少出入呢?

文/斯泰芬

  • 发表于 2017-02-08 00:00
  • 阅读 ( 925 )
  • 分类:其他类型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相关问题

0 条评论

请先 登录 后评论
admin
admin

0 篇文章

作家榜 »

  1. xiaonan123 189 文章
  2. 汤依妹儿 97 文章
  3. luogf229 46 文章
  4. jy02406749 45 文章
  5. 小凡 34 文章
  6. Daisy萌 32 文章
  7. 我的QQ3117863681 24 文章
  8. 华志健 23 文章

推荐文章

联系我们:uytrv@hotmail.com 问答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