煮熟的汤圆为什么会漂浮在水面上?

汤圆是汉族传统的小吃之一,它是由糯米粉做成的球形食品,是元宵节最有特色的食品,一般里面有馅料,煮熟了和汤一起吃。据传说,汤圆起源于宋朝,当时的明州人新兴了一种食品,这种食品是用黑芝麻、油制作成馅,然后加入少许的白砂糖,外面再用糯米粉揉成球,煮熟之后很好吃。因为这种糯米球在锅里一会沉一会浮,所以当时人们都叫它“浮元子”,后来有一些地区把“浮元子”改称为元宵。元宵也象征着团团圆圆。

我们在过年吃饺子或者是元宵节吃元宵的时候会发现,不管是饺子还是元宵在锅里煮一段时间就会浮起来,这是因为什么呢?

这个原因要从饺子和汤圆的制作说起。做饺子的馅所用的菜的水分最好不要太多。当把馅放进饺子皮里包起来的时候,会包进去一部分的空气。同样的在制作汤圆的时候里面也有一些空气。为了防止饺子和汤圆的馅漏出来,人们一般会把饺子和汤圆密封起来,当把饺子和汤圆放进热的锅里之后,那它里面的空气就会受热膨胀,这样饺子和汤圆的体积就会变大,由于饺子和汤圆的重量并没有改变,但是体积变大了,相对来说密度也就会变小了,当重量和体积之比小于水密度的时候,饺子和汤圆就会浮到水面了。

阿基米德原理:浮力等于排开水的体积,当排开水的体积等于物体的重力时,物体就会浮起来。

我们来看看浮力的公式,浮力是F、液体密度ρ、排开液体体积V(相当于物体的体积)、g(10N/kg)。那个g是物体所受的重力和和质量之比,这是物理学上是一定值,我们可以不去管它。那么浮力F=ρVg,这里的ρ是液体的密度,所以说这个值也是不变的,那么浮力只和物体的体积有关系。因为饺子和元宵受热之后体积变大,那么它们所受的浮力也变大了,当浮力大于重力的时候,饺子和元宵也就浮出水面了。

那么为什么受热之后体积就会变大呢?

在生活中,对于很多东西,热胀冷缩都是成立的。当物体温度升高之后,物体的分子动能就会增加,分子的平均自由程增加,所谓平均自由程是说在一定条件下,一个气体分子在连续两次碰撞之间可能通过的各段自由程的平均值。所以物体一般会表现为热胀。

在生活中,我们通常看到的是煮熟后的饺子和汤圆浮了上来,但是饺子和汤圆能够浮起来不一定是熟了,因为当饺子和汤圆受到一定的温度之后体积就会变大,这个温度中的饺子和汤圆并不一定是熟了。所以有一些人在煮饺子和汤圆的时候,会重复加几次冷水,直到饺子和汤圆熟透了为止。

本作品为“科普中国-科学原理一点通”原创 转载时务请注明出处

作者: 蔺亚丁[责任编辑: 宋金玉]

  • 发表于 2017-02-09 00:00
  • 阅读 ( 951 )
  • 分类:其他类型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相关问题

0 条评论

请先 登录 后评论
admin
admin

0 篇文章

作家榜 »

  1. xiaonan123 189 文章
  2. 汤依妹儿 97 文章
  3. luogf229 46 文章
  4. jy02406749 45 文章
  5. 小凡 34 文章
  6. Daisy萌 32 文章
  7. 我的QQ3117863681 24 文章
  8. 华志健 23 文章

推荐文章

联系我们:uytrv@hotmail.com 问答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