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皮质激素用来退烧,合理吗?

糖皮质激素宜用于某些患者的退烧?

偶尔看到一篇网文《这 7 类患者退热宜用糖皮质激素》,称冠心病、肺炎等患者发烧时使用肾上腺糖皮质激素(俗称激素)比NSAID(非甾体类解热止痛药,就是我们常用的退烧药,像阿司匹林、布洛芬等) 类药物更优。

事实是这样吗?

其实,在这片文章的开头作者就给出了否定性答案:

“中华医学会 2011 年发布的《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特别指出:糖皮质激素不能单纯以退热为目的尤其是感染性疾病引起的发热时使用。”

意思就是说,激素不能用于退烧。

而且,“糖皮质激素不能单纯以退热为目的”来使用不止是中华医学会规范的用药原则,也是国际医学界普遍的原则。

既然主流医学界的这份规范没有做出修订也就是说仍然适用,作为医疗专业人员自然应该遵循并用于指导临床实践。

文章作者却以“临床实际并非如此,激素退热使用广泛,有时是优选的退热药,尤其在某些病情复杂或者重症的病人中”为由轻而易举的否定了全球普遍使用的一项用药原则,相反大肆宣扬激素滥用。

诚然,在临床实践中糖皮质激素被经常用于一些伴有发热的炎症性疾病,尤其是一些严重的炎性疾病,比如曾经被称为“非典”的急性重症呼吸综合征。但是,这种应用的目的是并非单纯退热而是抑制和消除炎症,属于对适应症的合理延展。

但是,糖皮质激素被普遍用于各种发烧的退热,尤其是基层医疗机构和乡村医生,这属于典型的激素滥用。

然而,文章的作者却枉顾主流医学机构的用药规范,以“我国临床实践”和“笔者认为”为据宣扬“退热用激素比用 NSAID 更优”,令人惊诧。

这些可以构成糖皮质激素用于退烧的理由?

俗话说,特别的观点需要特别的证据。既然文章的作者敢于否定主流医疗机构的用药规范宣称有“ 7 类患者宜用糖皮质激素退热”,想必是有特别强大的证据吧?

这些特别的证据是什么?作者说“正如激素使用的指导原则所说,使用激素我们需要更多的理由”。

让我们来看看这些“更多的理由”是什么吧。

作者提供的宜用糖皮质激素退热的7类患者中,冠心病、肾功能不全、肝功能不全和骨髓抑制给出的主要理由是NSAID 类药物的“肝肾功能损害、骨髓抑制、消化道出血,以及得到空前的重视的心血管相关的风险”副作用而不宜用于这4类患者。

另外,AECOPD、肺炎、感染性休克和骨髓抑制这4类患者可以从糖皮质激素使用中获得好处。

因而,得出结论认为冠心病患者“如需退热,选择激素可能更加合理”,合并肾功能不全的患者“退热应该首选激素”,合并发热的 COPD 患者“使用激素退热可能是合理的”,合并发热的肺炎患者“使用激素退热可能是合理的”却又说“激素辅助治疗肺炎是否合理是仍在争议的问题”,合并肝功能不全的患者“退热应该首选激素”,骨髓抑制患者的“退热应该首选激素”,“笔者认为”感染性休克“选用激素可能更合理”。

总体上讲,7类患者中给出4个“更加合理”、3个“首选”。虽然在“感染性休克选用激素可能更合理”之前加上了我一句“笔者认为”,其实这7个“更多理由”无一不是“笔者认为”的个人观点。

因为,我们知道,在循证医学体系下专业机构给出的所有医疗规范和指南都是专家委员会基于全部科学研究证据综合评价的结果。既然目前医学界“糖皮质激素不能单纯以退热为目的”使用原则迄今没有改变,就足以说明没有充足的证据来支持做出更新。

文章作者以“笔者认为”的“更多理由”来否定主流指南,是为什么呢?匪夷所思。

同时,我们还知道,目前所有临床病症和药物使用都有各自相应的规范,冠心病、肾功能不全、肝功能不全和骨髓抑制等患者是不是可以使用NSAID 类药物退热都有相应建议。

至于AECOPD、肺炎、感染性休克和骨髓抑制这4类患者可以从糖皮质激素使用中获得好处这倒是有大量证据支持而且临床上也的确在这么使用,但是,需要指出的是这些使用都是冲着这些好处的而不是以退热为目的。就是说,在这些患者中使用激素并不是为了退热,无论这些患者是不是伴有发热。

关于发烧与退烧

这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

目前认为,发烧是人体对内外致热源做出的防御性反应,最常见的发烧是针对外来微生物感染的免疫反应。发烧是在人体体温调节机制调控下进行的,因而是一种有益的生理性反应。

退热并不能改变发热性疾病的预后,因而退热的目的仅仅是使发烧患者“更舒服一些”。

因此,应该遵循相关用药指南合理使用退热药物,以尽量避免和减少毒副作用的发生。

关于糖皮质激素

肾上腺糖皮质激素是一种由人体肾上腺皮质分泌的内源性激素,对于维持各种生理功能具有重要的不可替代性作用。

外源性糖皮质激素药物主要用于内源性糖皮质激素分泌不足的病症,即所谓“替代疗法”。

另外,糖皮质激素临床上也用于某些内源性糖皮质激素分泌正常的患者,主要是利用其抗炎和免疫抑制性能,用于一些自身免疫性和过敏性疾病,比如严重过敏反应、某些关节炎尤其是伴有系统损害的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其他系统性疾病、抑制免疫排异、某些皮肤病;某些呼吸系统疾病,比如哮喘发作、严重肺部炎症;严重感染和炎性反应,比如感染性休克;某些骨髓抑制情况,比如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等。而且,原则上尽可能外用以减少副作用的可能,比如用于哮喘和皮肤病。

但是,糖皮质激素具有许多副作用,有的是非常严重。因此临床上应用具有严格的规范。糖皮质激素从来就没有被认为是一种退热药,虽然由于其强大的抗炎和免疫抑制作用具有强大的退热作用。国内外所有规范中都没有建议以单纯退热目的用于任何疾病,这是原则,迄今没有任何改变。

临床广泛应用就是合理的?

文章作者的另一个“更多理由”是“我国临床实践中的广泛使用”。诚然,如前文所述,在我国临床实践中糖皮质激素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发热疾病的退烧,由于其良好的退烧效果及表观上没有表现出任何不良反应甚至不适,相反发烧患者在短短不到半小时之内就会从浑身难受活过来到全身舒适,因而备受医患双方欢迎,甚至早已成为包括单纯感冒在内的所有发热性疾病的常规疗法。

然而,临床实践中的广泛使用并不意味着合理,相反是一种严重的滥用,甚至比抗生素的滥用危害更大,对患者可能产生严重的健康危害。且不论一些显著的副作用,我国临床上吧激素当成退热药广泛用于感冒等上呼吸道感染造成的发烧,结果是这些原本不需要进行任何治疗就可以在短期内自愈的患者,由于激素的使用抑制体内正常的免疫反应性(通常说的所谓身体抵抗力),导致这些人对这些感染更易感,更频繁出现感冒发烧,尤其是在婴幼儿。

如此科普,令人震惊

不是单纯以退热作为目的,但是临床上一些发热性疾病使用激素的确可以获得一些好的效果,在严格权衡利弊情况下使用或者可以使患者获得大于副作用的健康好处,这是事实。因此,如果限于医学专业范围内进行糖皮质激素用于伴有发热性疾病的应用讨论并非不可以,但是必须再次强调的是专业范围内的探讨,比如在发布文章的丁香园的专业论坛内进行。

但是,丁香园却在自己的公共自媒体平台发布该文,面向的自然不是医学专业人士而是普通公众,而且文章也大量使用一些“通俗”语言,比如“主犯”、“正规军”等,那么文章就是一篇医学科普文。

我们知道,医学科普文章应该是面向公众介绍医学界主流观点和建议,当然也可以包括一些医学新知和进展,以及一些不违反医学原则的专家甚至作为专业人士的个人建议。

但是,文章宣扬糖皮质激素用于退烧某些患者的退热更合理,要知道像冠心病、肺炎是常见病,这类患者为数巨大。因此,本质上讲,文章严重违反专业规范,向公众宣传激素滥用,专业网站进行这种“科普”,非常类似于说“可待因用于咳嗽和抑郁容易造成成瘾等副作用,不如以吸烟来替代(并非虚言,历史上的确曾经是医学建议)更为合理”,令人震惊。

总之,肾上腺糖皮质激素不是一种退烧药,不应该以单纯退绕为目的用于任何疾病。

背景文章:

这 7 类患者退热宜用糖皮质激素

http://weibo.com/ttarticle/p/show?id=2309404061400581416925#_0

  • 发表于 2017-01-09 00:00
  • 阅读 ( 915 )
  • 分类:其他类型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相关问题

0 条评论

请先 登录 后评论
admin
admin

0 篇文章

作家榜 »

  1. xiaonan123 189 文章
  2. 汤依妹儿 97 文章
  3. luogf229 46 文章
  4. jy02406749 45 文章
  5. 小凡 34 文章
  6. Daisy萌 32 文章
  7. 我的QQ3117863681 24 文章
  8. 华志健 23 文章

推荐文章

联系我们:uytrv@hotmail.com 问答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