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市胶带捆菜,有没有剧毒?

甲醛超标10倍不太可能,很难在蔬菜表面积累

专家:食品安全博士   钟 凯

在超市和农贸市场,蔬菜常被捆成一小捆。但近日央视报道称,捆扎蔬菜的胶带有毒,其甲醛超标10倍,长期食用这样的蔬菜可能致癌。过去捆扎蔬菜多用草绳,近年来用五颜六色的胶带越来越常见。它真会导致剧毒吗?本期,我来为大家解答疑惑。

胶带是怎么制作的?捆扎蔬菜的胶带和平时用的透明胶带差不多,实际上就是涂过粘合剂的塑料膜。最常见的塑料膜是BOPP(双向拉伸聚丙烯),也有PVC(聚氯乙烯)、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聚乙烯)等材质。粘合剂的品种也很多,但压敏型丙烯酸酯用的最多。胶带并不是食品,但它和食品直接接触,因此也要遵守食品安全法及相关食品安全标准的规定。比如国标GB/T10004-2008对胶带使用的塑料膜的质量及杂质提出了要求,国标GB9685-2016对胶带粘合剂中使用的添加剂成分有相应限制。因此,严格来讲,按规范生产的胶带并不会有多大的安全问题。不过,塑料膜和粘合剂加在一起做成胶带,却没有专门的产品标准,也就是说,目前还没有“食品级”胶带。当然,就算真有,我认为出于成本考虑,很多商贩还是会用普通胶带。

胶带会导致蔬菜甲醛超标吗?塑料膜和粘合剂都是聚合物,在自然放置的条件下很稳定,降解释放大量甲醛的可能性极小。在塑料膜和粘合剂的生产过程中,由于聚合不完全或溶剂挥发不完全,确实可能有少量甲醛、苯等小分子残留。不过,蔬菜捆扎用的胶带只有窄窄的一条,能有多少残留呢?深圳市质检院检测了11个蔬菜和胶带样品,其中蔬菜与胶带接触部位都没检测到甲醛。胶带虽然检测到了微量甲醛,但前提是要在60度的醋酸里浸泡2小时,这显然不可能发生在百姓日常吃的蔬菜上。新京报记者曾做过类似实验,在3种蔬菜绑胶带的部位也没有检测到甲醛。还有一些第三方机构的检测同样验证了这一结果,因此总体而言,胶带的甲醛残留并没传说中那么可怕。此外,让我疑惑的是,此次新闻中的“甲醛超标10倍”不知从何而来,因为并没有食品中甲醛残留的标准限量。如果参考其他有关的标准,“超标10倍”也显得匪夷所思。

消费者该怎么办?2013年,“胶带捆扎蔬菜”经媒体报道后引起广泛关注,后来,浙江宁波、黑龙江哈尔滨、宁夏银川等地政府部门下令禁用胶带。一些超市改用草绳捆扎或用保鲜膜包装,不过由于胶带太好用,因此在农贸市场、小菜摊依然很流行。其实消费者也不用过分担心,因为甲醛的水溶性和挥发性很强,很难在蔬菜表面积累。即使真的有少量残留,在摘菜、洗菜、炒菜的过程中也“跑”没了。如果实在担心,可以直接将胶带接触部位切除。如果还不放心,我只能告诉你,水果和蔬菜中普遍含有微量甲醛,一般含量在每公斤3~60毫克,肉类、鱼类、甲壳类和奶类当中也会有微量天然甲醛存在。比如鱿鱼的甲醛(非人为添加)含量可以达到每公斤100毫克以上,吃一袋鱿鱼丝(100克),如果换算成捆菜的胶带,大约相当于8张A4纸的大小。▲


版权声明:本文为《生命时报》原创,未经授权谢绝转载。

更多精彩内容,敬请关注生命时报官方网站

  • 发表于 2017-01-09 00:00
  • 阅读 ( 1158 )
  • 分类:其他类型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相关问题

0 条评论

请先 登录 后评论
admin
admin

0 篇文章

作家榜 »

  1. xiaonan123 189 文章
  2. 汤依妹儿 97 文章
  3. luogf229 46 文章
  4. jy02406749 45 文章
  5. 小凡 34 文章
  6. Daisy萌 32 文章
  7. 我的QQ3117863681 24 文章
  8. 华志健 23 文章

联系我们:uytrv@hotmail.com 问答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