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最短最悲剧的造反行动,仅三天就失败身死!

中国历史时间长,朝代多,据说造反次数之多,频次之密,在世界历史上都是首屈一指的。毫无疑问造反是个高风险的工作,古往今来那么多人干这个,但成功的无非那么几个,剩下的,都免不了悲惨的结局。在这些失败的案例中,有一例显得那么与众不同,令人不忍直视:一个足智多谋的将军,手握二十多万重兵,却仅仅造了三天的反就失败身死。这大概是史上最悲剧的造反行动了。

1

持续时间长达三天的造反

公元263年,曹魏发动了对蜀汉的最后一战,十八万大军由三位将军率领,以黑云压顶之势展开了攻击。不久魏国老将邓艾偷渡阴平,直下成都,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但很快邓艾就被人告发有谋逆之嫌,于是此次伐蜀战役的主将钟会派人逮捕了犯罪嫌疑人邓艾,并将其押解北上。

公元264年的正月十五,钟会进入成都。

之后,作为司马昭心腹的钟会给了老板一个大大的惊喜:他反了!

在进入成都的第二天,也就是正月十六日,钟会把魏国参加战役的高级将领和蜀国的官员请到朝堂上,然后猝不及防地抛出了一道郭太后的遗诏,说是让钟会起兵废掉司马昭。魏蜀的小伙伴们都惊呆了,面面相觑,不知道该如何响应。钟会也不客气,让自己的亲信代领诸军,然后把仍在震惊中的众官员关入小黑屋,关闭了城门宫门,派重兵把守。

这时候魏国的诸位将领才缓过神来:这小子是要造反啊!

被关押的将领里有一个叫胡烈的,想办法给儿子胡渊发了条短信,说钟会挖了个大坑,要把魏国的士兵都杀掉然后推坑里埋了。胡渊一看这不得了啊,就把这个消息散布了出去,一夜之间,几乎所有魏兵都听说钟会要杀人埋尸了。你不仁就别怪我不义了,于是士兵们自发组织起来,在正月十八这天发动了反叛乱的叛乱,钟会及其一小撮造反集团很快就死于乱军之中。

至此,此次造反行动正式宣告失败。从正月十六起事,到正月十八失败,两头都算上,也只有三天。

短短三天时间,创造了中国历史上武将谋反持续时间最短的尴尬记录,这是任何一个有理想有追求的反叛者都是无法接受的。

毫无疑问,钟会是个很聪明的人。

他生长于名士之家,自幼才华横溢,上至皇帝、下至群臣都对他非常赏识,曾被司马师称赞为“王佐之才”。

他出仕后的经历也很亮眼:曾参与平定两次淮南叛乱,在平叛过程中屡出奇谋,被人比作西汉谋士张良,可谓出了不少风头;帮助司马昭粉碎了魏帝曹髦的夺权企图,成功成为了司马氏的心腹;公元260年升迁为司隶校尉,官位虽然不高但很有实权,朝廷大小事无不插手;公元263年魏国发动灭蜀战役,被任命为大军的主将。

由这份履历表可以看出,钟会确实是个聪明且有能力的人。按说这样的人一般都谋定而后动,滴水不漏。现在搞个叛乱竟然三天就玩完,这发挥实在是太失常了。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

▲影视人物剧照。钟会

(图)钟会(225年-264年1月),字士季,颍川长社(今河南长葛东)人。三国时期魏国名将、谋士、书法家,太傅钟繇之幼子、青州刺史钟毓之弟。自幼才华横溢,上至皇帝、下至群臣都对他非常赏识。

2

钟会的造反为什么会失败

可能很多人都能感觉出来,钟会这次造反,准备不充分。

这确实是行动失败的最主要原因,但准备不充分的原因就比较奇葩了:造反这种脑袋别在裤腰带上的大事,他竟然是临时起意干出来的!

具体来说,在魏国的灭蜀战役取得胜利之后,钟会确实有了反心;但在灭蜀战役之前,甚至在邓艾攻下成都之前,钟会应该都没有想过要造反。

这要从魏国攻蜀的起因说起了。

这不是一场简单的两国之间的冲突,这场战争的背后,是政治上的诉求。

这场战役发生的三年前(公元260年),当时在位的魏国皇帝曹髦由于实在无法忍受司马氏的专横跋扈,准备武力讨伐司马昭,结果被司马昭反镇压,年轻的皇帝也被司马昭的手下弑杀。

这件事一下子把司马昭顶上了风口浪尖。

虽然当时的情况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但从名义上讲毕竟曹为君司马为臣,这种赤裸裸的弑君行为是政治上不正确的,严格说来属于大逆不道。

司马昭为了撇清自己赶紧杀掉了直接弑君之人,但仍然处于巨大的道德和舆论压力之下。在这种情况下,司马昭只能想办法把内部矛盾转化为外部矛盾,并立下大功,才能摆脱舆论危机,进而在政治上进一步积累篡位资本。

于是司马昭看上了蜀国这个软柿子。


▲影视人物剧照。司马昭

(图)司马昭(211年-265年9月6日),字子上,河内温县(今河南温县)人。三国时期曹魏权臣,西晋王朝的奠基人之一。为晋宣帝司马懿与宣穆皇后张春华次子、晋景帝司马师之弟、晋武帝司马炎之父。

所以,伐蜀之役的政治意义要大于军事意义。

司马昭一开始的主要目的,是通过这场大战役获取政治利益,而不是非要把蜀国怎么样。

钟会作为司马昭的心腹,对此洞若观火。他并不是个老实人,此时也确实已经有些飞扬跋扈,但他是明白领导的真实意图的,对即将到来的战争没有太多想法。

也就是说,他在战役开始的时候并没有想过要搞大事,因为他对伐蜀战役的定位和司马昭一样,也是积累资本,而并非要借此谋反。

蜀汉面对魏国的攻势全面收缩防守,姜维等一干蜀将放弃了汉中,全力退保剑阁,使得钟会久攻剑阁不下。此时魏国已经得获取了汉中之地,司马昭也因此而进位晋公并加九锡。

九锡是什么东西大家都懂的,可以说这时候司马昭已经达到了积累政治资本的目的,战争主要目的已经达成,所以钟会已经准备拍拍屁股走人了(史载“会不能克,粮运县远,将议还归”)。

这进一步说明直到此时钟会都还是没有野心的。

但一根筋邓艾却很不解风情,他偷渡阴平,一不小心把成都连锅端了。这下瞬间把事情搞大了。蜀国政权已经不存在了,当把邓艾拿下以后,钟会几乎成为了这片土地的主人。于是他的野心也一下子膨胀了起来,对一个参谋型人员来说,如果错过这次机会,以后可能不会再有机会了。应该说,直到此时钟会才有了反意,才开始做造反的准备工作。

说实话这样的机会确实难得,但也确实是个意外,所以没有给钟会太多的准备时间。后来的事实也证明,参谋型人才毕竟不是造反的料,钟会在准备过程中简直昏招频出。

他没有花时间争取魏国参战将领的支持,而是简单粗暴地将他们一概关押起来,这就相当于给自己埋了个大雷。姜维曾建议他干脆把这些将领全杀了以绝后患,他又犹豫不决,没能下手。

魏军士兵大多是关中人,心恋故土,钟会也没有想办法安抚军心,而是放任谣言流传。可以说钟会在匆忙之中连一些关于造反的基本常识都忘了,在联系旧部、打压异己、构筑工事、征集粮食、据守城池等准备工作统统没有做——或许来不及做——的情况下,项目就匆匆上马,此时作为钟会头号心腹共谋大计的人竟然是蜀国人姜维,真是件非常滑稽的事情。

所以钟会的造反,主谋本人几乎没有任何心理准备和规划,起事之前基本上没有做任何准备工作,也没有获取全国全军上下的任何支持,失败自然是不可避免的。


▲魏灭蜀之战

3

钟会为什么要造反

钟会为什么造反,这个问题也是历来争论的一个焦点。没有无缘无故的恨与爱,更不会有无缘无故的造反。只有足够充分的理由,才会支持钟会即便万分匆忙仍然要干上一票。

首先,钟会的行为,是有社会基础的。

大家都知道,钟会的老板司马氏,和司马氏的老板曹氏,其得国的手段都是不太光彩的。曹氏架空了汉朝皇帝,最终篡位;司马氏又架空了曹魏皇帝,眼看着也要上位了:这都给臣下作了个很不好的榜样。你能做初一,我为什么就不能做十五?

当时的政治土壤,是很容易滋生反叛的种子的。

从王凌到诸葛诞,已经反了好几拨了,钟会只能算赶了个晚集。所以在当时的环境下,钟会手握大量资源之后会有些想法,并非不可理解。

中国近代历史学家吕思勉先生认为钟会是忠于曹氏的,他造反的目的是为了复兴曹魏。

个人认为这个观点非常值得商榷。

钟会跟司马氏的关系不是小好,而是大好,无论是司马师还是司马昭时代钟会都非常得到重用,并且双方私交也甚密。255年司马师在征讨毌丘俭的时候病亡,魏帝想趁此夺取司马昭的兵权,也正是钟会出谋划策,一举粉碎了魏帝抢班夺权的阴谋。

从这些史实中,很难看出钟会有忠于曹魏的迹象。

钟会造反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出于对自身利害的考虑。

钟会曾说过,“我自淮南以来,画无遗策,四海所共知也。我欲持此安归乎?”

他担心的是自己功高震主,难免鸟尽弓藏。

他虽然是司马昭的心腹,但这种关系在巨大的政治利益面前是不靠谱的。

史书记载在钟会带兵前后不少人都提醒司马昭要当心他,当时的钟会虽然未必有反意但这种风声他不可能没有听到,也不可能没有想法。同时他作为司马昭心腹的位置逐渐被贾充等新贵所挤占,这都加深了他的危机感。


▲曹魏

(图)魏国(220年12月10日—266年2月4日)是三国时期割据政权之一,后世史家多称曹魏,由于之后的北魏被称作“后魏”,故曹魏也称为“前魏”或者“先魏”,是三国之中最强大的国家。

事实证明司马昭对钟会确实也并不放心。

钟会刚进入成都就收到了司马昭的来信,信中司马昭表示他担心邓艾不服命令,于是亲自率十万大军驻扎在了长安,并表示“咱俩很快就能见面了”。

明眼人都知道邓艾是个幌子,司马昭担心的其实正是钟会。以当时的通讯速度,司马昭进驻长安肯定是在钟会进入成都之前,也就是说司马昭早就对钟会不放心了,不等钟会明确表露出反迹就已经有了行动。这自然吓到了钟会,成为了他铤而走险的重要原因。

另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地域加成。

蜀地交通不便,外面想打进来还是很困难的。

钟会本人就是这样,要不是邓艾兵行险招,他很有可能连成都城墙的边都摸不着。所以说蜀地就是容易让人有搞割据的想法,汉末最早形成割据势力的军阀之一就是益州牧刘焉,后来刘备也据此而立国,三分天下有其一。

钟会觉得自己就算造反不成功,也能退回蜀地学刘备偏安一隅。既然这样为什么不试一试?

所以,钟会的造反,在行为上看虽然是临时起意,但从动机上讲,却也是事出有因。

只不过他对形势判断不准确,准备不充分,虽有地利但毫无人和,匆忙行事,以至于成为了一个巨大的悲剧,还搭上了自己和邓艾、姜维三大牛人的性命,真是令人慨叹不已。

历史大学堂官方团队作品   文:饮马江湖

  • 发表于 2016-12-30 00:00
  • 阅读 ( 709 )
  • 分类:其他类型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相关问题

0 条评论

请先 登录 后评论
admin
admin

0 篇文章

作家榜 »

  1. xiaonan123 189 文章
  2. 汤依妹儿 97 文章
  3. luogf229 46 文章
  4. jy02406749 45 文章
  5. 小凡 34 文章
  6. Daisy萌 32 文章
  7. 我的QQ3117863681 24 文章
  8. 华志健 23 文章

联系我们:uytrv@hotmail.com 问答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