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改教科书八年抗战为十四年,是何解?

近日,教育部下发函件要求,在教材中要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的精神,凡有“八年抗战”字样,改为“十四年抗战”。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也证实,已要求对各级各类教材进行修改,在2017年春季教材中全面落实。

那么“八年抗战”“十四年抗战”究竟是怎么回事?教育部为何要改教科书为“十四年抗战”?

“八年抗战”的说法是指从1937年“七七事变”中日战争全面爆发算起,截至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前后共历时八年。

1937年7月7日夜,日军在北平卢沟桥附近演习时,借口一名士兵“失踪”,要求进入宛平县城搜查,遭到中国守军第29军严辞拒绝,日军遂开枪射击,炮轰宛平城,第29军浴血奋战,双方均伤亡惨重。

七七事变之后,日军开始了全面侵华战争,中国共产党当即通电全国,呼吁全中国共同抗战!蒋介石也提出了“不屈服,不扩大”和“不求战,必抗战”的方针。

七七事变作为中国抗战的开始,自然是符合客观历史的,那么“十四年抗战”又是何解呢?

“十四年抗战”的说法是指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算起至日本无条件投降,则为14年,日本当时在中国东北蓄意制造战争,是日本侵略中国的开端。

1931年9月18日夜,日本关东军故意炸毁沈阳柳条湖附近的南满铁路,并栽赃嫁祸给中国军队,并以此为借口炮轰沈阳北大营。次日,日军侵占沈阳,又陆续侵占东北三省。

1932年2月,东北全境沦陷,日本在东北建立了伪满洲国傀儡政权,开始了对东北人民长达14年之久的奴役和殖民统治。

据中国历史教科书八年级·上册(人教版)的内容,在“九一八事变”后,全国人民反对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要求停止内战,抵抗日本的侵略。东北人民和未撤走的东北军部队,组织起抗日义勇军,抵抗日军的侵略。

中国共产党派杨靖宇等在东北组织游击队,开展抗日游击战争,中国人民的局部抗战开始了。如此看来,九一八事变作为日本侵华战争的开端,也毋庸置疑,这样算下来前后历时14年。

近年来,国内史学界围绕中国抗日战争的开端问题,展开了相当规模的讨论,主要针对八年抗战和十四年抗战争议较大。

八年和十四年虽然只是一个数字之差,但实际上背后所代表的含义却有本质的不同,包括历史对南京国民政府作用的评价,以及九一八事变历史地位的认识等一系列根本问题。正是基于此,教育部才确立十四年抗战的概念。

八年抗战与十四年抗战,在概念上的区别是,抗日战争从局部抗战和全国性抗战的不同,八年抗战是全国性抗战,而十四年抗战则包含1931年之后,局部抗战在内的整个反抗日本侵略的斗争,从客观历史角度,我们不能否定中国在七七事变之前为抗战所做出的努力!

确定九一八事变作为抗战开始,符合国际认知,而民间更为熟知的抗战节点也是九一八事变,每年9月18日,全国各省市区都会鸣防空警报纪念九一八事变。新华社也曾发文,强调了抗战时间是14年。

如果说中国抗战是十四年,那么日本侵略中国的时间竟然长达51年!在九一八事变之前,日军就已经盘踞在中国东北,究竟真相如何?这事还要从中日甲午战争说起!

1894年,日本悍然发动大规模侵华战争——甲午战争。1895年4月,日本胁迫中国签订《马关条约》,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岛、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2亿两白银。

中国当时的属国——朝鲜也被日本控制,割让辽东半岛损害了俄国的既得利益,于是上演了日俄战争,这场战争是在中国东北的土地上进行的,俄国以战败告终,日本于是长期驻扎在我国东北地区。

如此算来,日本侵略中国的时间应该是51年,从1894年的甲午中日战争开始,日本便像毒蛇一般盘踞在中国的地图版块上,直到1945年抗战胜利,日本才彻底从中国撤退。

中国东北、朝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每一个被侵略的地方,都留下了日本侵略和屠戮的阴影。有人说帝国主义列强在中国建造了城市和交通管道,可谁又知道,他们背后大肆砍伐中国的林木,挥霍中国的资源,而且把地下管道的污水排放到贫民窟去,他们便利的只是自己,有哪个帝国主义真心实意地为普通百姓谋福利?究竟是什么蒙蔽了崇洋媚外者的双眼,竟然有人认为帝国主义占领中国,是为了建设中国、发展中国,简直可笑之极!

勿忘国耻、正视历史,帝国主义在中国犯下的罪孽,是永远也无法抹除的,中国人民永远不会忘记沉痛的历史!

  • 发表于 2017-01-10 00:00
  • 阅读 ( 836 )
  • 分类:其他类型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相关问题

0 条评论

请先 登录 后评论
admin
admin

0 篇文章

作家榜 »

  1. xiaonan123 189 文章
  2. 汤依妹儿 97 文章
  3. luogf229 46 文章
  4. jy02406749 45 文章
  5. 小凡 34 文章
  6. Daisy萌 32 文章
  7. 我的QQ3117863681 24 文章
  8. 华志健 23 文章

联系我们:uytrv@hotmail.com 问答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