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什么不再刷朋友圈?

朋友圈最初的样子我已经记不太清,总之我不大喜欢它现在的样子,偶尔想起可能会发个动态,顺便看看周围人的影子,然后,猜猜他是谁,但大多数时候,只是默默地走开。

开始我也不太理解出现这种行为的原因,于是我试图找出几个合理的解释来劝慰自己仍然年轻,现在想想,被时代抛弃可能更幸福一点吧。

1.精力有限

原来朋友圈里只有几十个人,每个人都很熟。后来一百多人,勉强还可以打理过来。现在有几千人,有的甚至根本没见过,如果不是窥私欲,我实在想不出什么理由去翻看他们的朋友圈。暂且不谈那魔咒一般的150人定律(人类智力允许人类拥有稳定社交网络的人数上限为150人),随着朋友圈人数的指数增加,随之而来的就是信息量的爆炸式增长,这对每件事都要分辨真假的现代人来说,实在是个莫大的考验。更何况边边角角到处充斥着软文和广告,躲都躲不及,哪里有心情在里面闲逛。我倒有个不错的办法,与其把大量时间放在浅层的社交沟通上,不如花点时间找点自己真正感兴趣的文字,或者约上许久不见的老友坐坐来得更加惬意。

2.圈层复杂

除了屈指可数的几个朋友,大多都是工作关系,上了年纪的人都拎得清楚,这根本不是一码事,更何况工作关系也并不能都划到一个圈子里。这里我想强调的是,工作和生活的分界线。现在很多老板想通过朋友圈了解下属的心理活动,同事之间也会通过朋友圈来加深彼此的了解,但这样的方式是有效的吗?显然不是。我们每发一张图一句话都要千挑万选、左思右想,朋友圈其实是我们生活和工作中最体面的一部分,甚至是最希望变成的模样,怎么能妄想从这里认识一个人的真实面目呢?原本是个人生活的一部分的朋友圈变成了一个险象环生的斗兽场,其中有炫耀,有嫉妒,有掩饰,有窥探,有排挤,有讽刺,即便是完全没有恶意的内容,也难免会被曲解成一万多种变态想法。究其原因,是人心太复杂,这是人性,有办法吗?有。做不到事不关己就干脆屏蔽朋友圈,事先讲清楚,工作就是工作,不要跟生活搅到一起,大家都专业一点,工作就会专注一点。

3.怕被影响

干我们这行儿的都知道,作品好不好,主要看是不是能够带动观众情绪,文字或者影像,让人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我们把这种感觉,叫做移情。讲白话,就是代入感。过去条件不允许,大家的主要活动就是为了糊口。现在日子好过了,越来越注重精神文明建设,文化产品也就越来越畅销了,书、画、电影、电视,想要观众埋单,靠的就是代入感。所以,问题也就随之而来了。我们面对的为移情而生的作品越来越多,我们自身的代入感也越来越强,又不自觉地把这种代入感运用到了生活中,结果把生活过成了戏剧,每天都挣扎在水深火热之中,潜意识却还乐此不疲。正因为如此,大家对传播和分享朋友圈如履薄冰,担心自己传播的内容会给他人带来困扰,或者让自己的隐私暴露于他人眼皮底下,也对潜在的未知社交信息感到恐惧和虚无,也许这正是信息泛滥中毒后的综合表现。有解吗?有,但别人可能帮不了你,唯有时刻提醒自己:别想太多,那不是你。

相信很多人都和我一样,面对越来越混乱的朋友圈,连吐槽都感到无力,看看墙上的日历,发现自己已经过了该吐槽的年纪。

最后,引用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索尔仁尼琴在1978年的预言作为礼物:除了知情权以外,人也应该拥有不知情权,后者的价值要大得多。过度的信息对于一个过着充实生活的人来说,是一种不必要的负担。

  • 发表于 2017-03-04 00:00
  • 阅读 ( 697 )
  • 分类:其他类型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相关问题

0 条评论

请先 登录 后评论
admin
admin

0 篇文章

作家榜 »

  1. xiaonan123 189 文章
  2. 汤依妹儿 97 文章
  3. luogf229 46 文章
  4. jy02406749 45 文章
  5. 小凡 34 文章
  6. Daisy萌 32 文章
  7. 我的QQ3117863681 24 文章
  8. 华志健 23 文章

推荐文章

联系我们:uytrv@hotmail.com 问答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