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大师》热映:人的记忆有可能被提取出来吗?


随着电影《记忆大师》的热映,作为一部嵌套软科幻背景的惊悚悬疑故事,暂且不谈这部电影本身的制作水平和主题思想,相信很多看过这部电影的朋友都会在内心产生一个疑问:人类的记忆真的可以被自由地提取出来并复原回去吗?

首先,我们需要知道,目前人类对大脑的认知和理解依然极其有限,脑科学的研究一方面受限于技术水平,另一方面由于其牵涉到诸多伦理道德乃至宗教方面的原因,一直被认作是科学的“禁区”。人类的记忆机制是什么?人类的认知系统是如何构建的?人类的复杂心智是如何产生并运作的?依然是脑科学研究的几大重要突破口。

目前,关于人脑的记忆机制,比较流行的一个假说便是神经回路学说,或者也可以理解成“记忆痕迹”学说,该学说认为记忆是在神经细胞间联结的动态变化中得到编码的,换句话来讲,记忆可以体现神经细胞之间联结的可变性和可塑性,它既是一种化学机制,又更是一种物理机制,它使得大脑的神经元细胞产生更多的突触,形成更多的有效回路,使得新记忆能够产生在这些新生成的有效回路中。

类似的对记忆机制的研究结果多次被加州大学,麻省理工等知名学府的神经科学研究所发布在《自然》杂志上。

假设记忆真的是由类似的机制所产生和运作的,那么该如何做才能实现记忆的提取和存储呢?

首先,我们需要完成一项和人类后基因组计划所相似的伟大创举,即破解人类意识的语言——绘制人类的大脑神经元图谱,通过光感应和脑成像技术,了解人脑的每一个心智活动的产生与其相对应的神经回路的结构,从而将人脑的意识活动与神经回路的几何结构变化完全对应起来,实现充分记录人脑的意识活动的基本前提——记忆信息的转化。

然而,由于技术方面的原因,至今我们还很难实现上述过程,我们知道人类大脑总共有860亿个神经元,一个千亿级链接数量的神经网络中哪怕一个最细微的电讯号都不能在捕捉过程中被遗漏,这需要何等发达的技术支撑和计算机的硬件能力?

假设某一天我们在技术上能够实现用计算机的超级计算能力深度模拟和同步人脑在某段时间内的全部意识活动,记录和复制人脑神经元细胞之间产生的所有电子活动,便是成功将记忆转化成电讯号和数字信息流的形式提取出来,存储在电脑上,当然电脑并不会理解这些记忆所对应的含义,更无法感受这些记忆产生背后的心智活动。这些存储在电脑中的记忆如果不“归还”给它的主人,永远都只会成为一堆数据量极其庞大却又无用的数字信息。

另外,人类的记忆功能从来都不会像优盘那样可以直接实现完整而又精确的“存储”功能,人类很擅长对记不清的东西创造出无意识的“虚假记忆”,而且我们每一次回忆信息都是对上一次的回忆进行更新,每一次更新又难免都会有些细微的不同。因此如果要实现电影中那种精确的记忆提取,除非男主角拥有过目不忘的超级记忆力,不然就必须在大脑中植入一块具备以上所提到的能够充分捕捉人脑意识活动的芯片,并且实现定期将记忆信息上传并存储到计算机的功能,这样才可以允许使用者在日后针对性的选取需要提取的记忆进行操作。

同时,使用者也可以利用保存在电脑里的数据化的记忆逆向转录到自己的大脑中,使这些记忆返还大脑,然而,之前所承载这些原始记忆的神经回路是否还存在就无法保证了。如果与之对应的神经回路不复存在,树突之间的链接不再有效,那么即使把数据化记忆完全还原,你也无法得到全部的记忆。

至于能否通过与上述所类似的方法实现影片中所讲述的记忆的删除,答案当然是否定的,目前已知的唯一可以删除记忆的方法就是类似精神病院里曾经使用过的电击疗法。

就像前面刚刚提到过的,人类的每一次回忆都是对上次回忆的重现,每一次也都会有出入,所以时间长了,原本让人痛苦的记忆总会不再让人那么痛苦,既然我们的记忆很多时候也和电脑硬盘很像,多创造点新的记忆总会或多或少在“满盘”状态下覆盖一些过去的记忆,那么就尽量积极地向前看,乐观地拥抱生活。

一句话作为结束:所有的记忆都是我们真正仅有的一生的宝贵财富,我们没有必要去删除它,修改它,而是接受它,拥抱它,将其视作你存在感的真正来源,并且试着为其画上圆满的句号。

欢迎关注脑洞实验室!在未来人工智能横行的时代,想象力将永远比知识更重要。

  • 发表于 2017-05-04 00:00
  • 阅读 ( 852 )
  • 分类:其他类型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相关问题

0 条评论

请先 登录 后评论
admin
admin

0 篇文章

作家榜 »

  1. xiaonan123 189 文章
  2. 汤依妹儿 97 文章
  3. luogf229 46 文章
  4. jy02406749 45 文章
  5. 小凡 34 文章
  6. Daisy萌 32 文章
  7. 我的QQ3117863681 24 文章
  8. 华志健 23 文章

推荐文章

联系我们:uytrv@hotmail.com 问答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