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阻断药物”是怎么回事?药物可以阻断HIV感染?

两天前,一则“艾滋病阻断药物科普”的微博一经发布就迅速成为了热点,在30个小时内就获得了近9万转发。这条微博中讲述了一名在读大学生今年在泰国遭遇按摩师(后证实为HIV携带者)迷奸,随后进行药物阻断的过程。

(微博“艾滋病阻断药物科普”截图)

当天晚上,一名曾受到恶意传播艾滋病毒伤害的浙江传媒学院男生,在看到“艾滋病阻断药物科普”微博后,也讲述了自己被侵害后服用阻断药的经过,这条微博也同样引起广泛关注,发布21小时后转发量近4万。

(微博“明知自己携带HIV,还和他人发生无保护性行为”截图)

可见,社会大众普遍对“艾滋病”及其相关知识非常关注。那么,“艾滋病阻断药物”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什么是“艾滋病阻断药物”?

所谓“艾滋病阻断药物”,是一系列抗病毒药物,其原理是针对艾滋病毒在人体内自我复制的各个步骤进行干扰,使得进入人体内的艾滋病毒不能正常增殖。也就是说,阻断药物其实并不能杀死艾滋病毒本身,而只能是保护人体,避免形成病毒感染。

因为并不是一旦艾滋病毒进入人体,事态就无法挽回了,而是需要经过“病毒进入人体→侵染人体免疫细胞→增殖扩散侵染更多细胞→形成感染”的过程,被艾滋病毒侵入的人才会变成感染者。阻断药物就是在可能发生了“艾滋病毒进入体内”后,及时出手,将病毒的攻势遏制在“增殖扩散侵染更多细胞”这一步之前,使人不会变成感染者。


艾滋病毒学名叫“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它能感染人体免疫系统细胞,损伤其功能。HIV感染将导致免疫功能逐渐衰退,最后出现“免疫缺陷”。与严重免疫缺陷相关的感染被称为“机会性感染”,因为这些感染只有在免疫系统功能低下时才可能出现。

而艾滋病学名叫“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是HIV感染的最后阶段。HIV感染者如果出现20余种机会性感染中的任何一种,或发生与HIV相关的任何一种肿瘤,就意味着成为“艾滋病患者”。


HIV属于逆转录病毒,从“通过黏膜、伤口等处进入人体血液”,到“形成HIV感染”,需要经过以下几个步骤:

1、结合CD4+T细胞表面的受体,并进入细胞;

2、在逆转录酶作用下,开始逆转录,由RNA合成DNA;

3、合成的DNA整合到宿主细胞的基因组上;

4、在RNA聚合酶作用下,转录合成新的mRNA;

5、翻译mRNA合成新的病毒蛋白;

6、新的病毒蛋白和新的RNA组装形成新的病毒颗粒;

7、释放新的病毒颗粒,继续侵染更多CD4+T细胞。

只要中止以上7个步骤中的某一步,就能够拦截HIV,防止形成HIV感染,这就是HIV阻断药物的阻断原理。


服用HIV阻断药物有什么注意事项?

1、尽快服用

人类还没能研制出直接清除细胞中HIV的药物,HIV阻断药所做的,是抑制上面这些步骤中的某一步,从而把HIV堵截在最初侵染的那少数几个细胞里,避免病毒扩散,这样一来,等那几个被侵染的细胞死掉以后,HIV就自然而然地随之消逝了。

这就好像是森林中起了火,当我们无法扑灭山火时,还可以挖防火沟,将火限制在一定范围内,防止火势蔓延到其他区域,等限制范围内的山林被烧尽,山火就会熄灭,这样就避免了更大的损失。

HIV阻断药物也是这样,只要尽早服用,就能将病毒锁定在一开始感染的细胞内,无法扩散。因此,HIV阻断药必须尽快服用,如果超过72小时,病毒已经在体内复制出较多的数量,就很难再阻遏它们的势头了。

发生HIV意外暴露或高危行为后,只要处置正确、及时服药,阻断率可接近100%。

HIV暴露后,正确的处理方法为:

第一步:在皂液、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的冲洗下,由近心端向远心端轻柔挤压伤处,尽可能挤出污血,冲洗后用75%乙醇(皮肤)或0.5%聚维酮碘(黏膜)对伤口局部消毒;

第二步:立即前往当地疾控中心,获取HIV阻断药物,应尽可能在2小时之内服用阻断药物,通常在72小时之内服用阻断药物,能起到阻断作用,服药越早,阻断效果越好;

第三步:在暴露后的第一时间、第4周、第8周、第12周和第24周分别进行HIV抗体检测,并接受心理干预咨询。

高危行为后的处置方法,与上述第二步、第三步相同。


2、多种联合

HIV阻断药分为六大类,为了保险起见,通常需要使用至少三种阻断药品,这三种药品至少要分属于六大类中的两类。医生会根据现有药物情况来进行选择,确保药物尽可能涵盖更广泛的范围。如果你有需要服药阻断,不妨核对一下自己的药物是否分别归属于至少两个不同类别。

六大类HIV阻断药分别是:

融合抑制剂(Fusion Inhibitors),针对步骤1,让HIV不能与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例如恩夫韦肽Enfuvirtide;

进入抑制剂(Entry Inhibitors),针对步骤1,让HIV不能进入细胞,例如艾博卫泰Albuvirtide;

非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NNRTIs,non-nucleosidereverse-transcriptase inhibitors),针对步骤2,让被HIV入侵的细胞无法合成DNA,例如替诺福韦TDF、依非韦伦EFV、奈韦拉平NVP、依曲韦林ETV等;

核苷类似物逆转录酶抑制剂(NRTIs,non-nucleosidereverse-transcriptase inhibitor),针对步骤2,让被HIV入侵的细胞无法合成DNA,例如齐多夫定AZT/ZDV、去羟肌苷ddI、阿巴卡韦ABC等;

整合酶链转移抑制剂(INSTIs,integrase strand transfer inhibitors),针对步骤3,使得细胞被HIV操控后合成的DNA无法整合到细胞的基因组上,例如拉替拉韦RAL;

蛋白质合成抑制剂(PIs,protenase inhibitors),针对步骤5,使得细胞无法合成按照HIV序列编码的蛋白质,例如洛匹那韦LPV、夫沙那韦FPV、阿扎那韦ATV等。

3、谨遵医嘱

由于HIV阻断药物中的很多都是针对人体的某个酶起效,实质上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招数。类似于鬼子进了村,为了不让鬼子利用村里的资源来壮大力量,干脆一把火把村子烧了。正因为如此,这些HIV阻断药物的副作用往往也会很大,切不可自己擅作主张。只有在真的有必要服用时才服用,而不要本着“提前吃点儿,预防艾滋病”的心态随便服用。

世界卫生组织在《使用抗逆转录病毒药物治疗和预防艾滋病毒感染的综合指南》中列出了在HIV治疗和阻断中常见的一些药物的毒性及危险因素:

对于真正需要进行艾滋病暴露前预防(PrEP)的人群,例如男男性接触者、某些国家和地区的性工作者等,由于预防的用药原则和阻断的并不完全相同(譬如世界卫生组织强烈建议向他们提供富马酸替诺福韦酯TDF),还是应该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预防。

4、放宽心态

如果延误服药导致阻断失败,或发生HIV暴露后较长时间才发现,也不必视为末日来临。

曾发生无保护性行为的人、经常需要输注血液制品的患者、输注过未经抗HIV检测的血液的患者、从事接触血液等特定行业的从业者等怀疑或担忧自己被感染的人,可以通过血清学检测来确定是否感染HIV。

如果第一次检查结果为阴性,过几个月再检查仍然为阴性,则可确认并无HIV感染。如果检查结果为阳性,这时还处于感染早期,只要及时就诊、遵医嘱治疗、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心态、必要时接种预防其他疾病的疫苗或用药来避免机会性感染,完全可以有很大概率实现终生无症状生存,且生活质量和预期寿命也并不会有显著降低。


【参考文献】

1、世界卫生组织政策简报《暴露前预防(PrEP):世卫组织扩大了艾滋病暴露前预防(PrEP)口服药的建议范围》2015年11月

2、世界卫生组织指南《使用抗逆转录病毒药物治疗和预防艾滋病毒感染的综合指南:针对公共卫生措施的建议》2013年6月

3、Lunding S, et al. The Danish PEP Registry: Experience with the use of post-exposure prophylaxis following blood exposure to HIV from 1999-2012. Infect Dis (Lond).2016;48(3):195-200. doi: 10.3109/23744235.2015.1103896. Epub 2015 Nov 3.

4、Aminde LN, et al. Occupational post-exposure prophylaxis (PEP) against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HIV) infection in a health district in Cameroon: assessment of the knowledge and practices of nurses. PLoS One.2015 Apr 16;10(4):e0124416. doi: 10.1371/journal.pone.0124416. eCollection 2015.

  • 发表于 2017-05-17 00:00
  • 阅读 ( 1066 )
  • 分类:其他类型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相关问题

0 条评论

请先 登录 后评论
admin
admin

0 篇文章

作家榜 »

  1. xiaonan123 189 文章
  2. 汤依妹儿 97 文章
  3. luogf229 46 文章
  4. jy02406749 45 文章
  5. 小凡 34 文章
  6. Daisy萌 32 文章
  7. 我的QQ3117863681 24 文章
  8. 华志健 23 文章

推荐文章

联系我们:uytrv@hotmail.com 问答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