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被黑化了两千多年,连小学一年级都学过这个成语

连一年级的小学生都知道,在成语故事里的叶公名声并不好:对于神秘的龙,他爱而惧之。

这种专注表面功夫的可笑作态流传千年,为天下笑。

但是仔细查考相关古籍就可以发现,叶公这个真正存在过的人物,都被我们误解了,甚至是大大地误解了。与于谦、岳飞等忠臣被污为不忠类似,其污名的根本来源恰恰都来自于闪光点。

叶公的名声是怎么被搞臭的?历史上的叶公究竟是怎样的人物?且听笔者娓娓道来。

(图)沈诸梁,芈姓,春秋末期楚国军事家、政治家。封地在叶邑(今河南叶县南旧城),自称叶公

1、比你更努力的官二代

叶公并不姓叶,他的姓比较独特,也是其不凡出身的标志。

在上古时期,姓是族号,是一个大集合。氏是在姓的基础上再划分的子集。他以“芈”姓,以“沈”为氏。看到“芈”字,各位读者是不是就想起了大秦宣太后芈月?

“芈”姓是楚国贵族的姓氏,叶公和芈月存在或远或近的亲缘关系。

叶公的真名叫沈诸梁,字子高。《左传》、《庄子》等文史古籍在记叙叶公行状时,往往采用“子高”这个id。

他的父亲沈尹戌就是“一鸣惊人”楚庄王的曾孙,曾担任过左司马的职务。在西周,司徒、司空、司马是诸侯国三大实权官职。各国的设置和职位有所差异。

在楚国,令尹(相当于其他诸侯国的相国)的权位稍高于大司马,大司马之下设置左右司马作为副官。

王族后代,高官之子,这就是叶公的第一层标签。

那叶公为什么叫叶公?

沈尹戌在与吴军作战时,重伤不能再战,为避免被俘而受辱,命令部下割下他的头,之后再好生掩埋。感其忠义,楚昭王将古叶邑(今河南省叶县)分封给沈尹戌之子沈诸梁,故而后人称之为叶公。

获得封地之后的叶公福禄加身,何等荣耀,似乎寻欢作乐可以成为后半生的主业了。

和很多依靠父辈、不思进取的“二代们”迥异,叶公到任之后,励精图治,做了不少利民的好事。

古叶邑百姓深受水患之苦,叶公执政第一件事就要要替百姓解决这个大难题。叶公不蛮干也不空谈,他认为解决水患必须要兴修水利。

当时没有纸张,水利工程的施工图纸只能画在竹简上。

竹简取之于竹子,其宽度和平整度都不适合作为施工图纸的载体。叶公就将施工图画在私宅的墙壁上,以此来规划和安排水利工程。

实际上“叶公好龙”这瓢脏水也是因此而来。

至于个中原由,我们先卖个关子,等等再谈。

叶公在古叶邑执政功绩如何,光看这些还不够,我们可以从《左传》中记载的一个侧面来看:叶公出击叛军时,有人对他说:您怎么不戴头盔?老百姓盼望您好像盼望慈爱的父母,叛军的箭要是射伤您,百姓的盼望岂不是就此断绝?可以想象,如果叶公是个鱼肉乡里的暴戾之人,百姓会相信他能够平叛安民吗?

人民对于叶公是认可的,爱戴的,这一点不容置疑。伟哉叶公,你就是那个比我们优秀却比我们更努力的人啊!

2、谦虚而不恋权位的平叛功臣

前文说过叶公曾经平叛,这在叶公的一生中可算是大事件,经此事件,叶公步入楚国权力顶峰,位极人臣。而他对于权位的态度,更凸显他谦虚谨慎、不恋权位的难得品质。

《天龙八部》里四大恶人之首段延庆本是大理太子,其父段廉义被杨义贞所弑,他也就失去了平稳继承皇位的现实基础。归来的段延庆时时刻刻想抢回帝位,进而引发了一系列错综复杂的事件。

无独有偶,春秋时期的楚国也发生了这样一幕。

楚国太子建因为未婚妻被父王楚平王所夺,二人心生嫌隙。

后受奸臣费无极谗言之祸,太子建逃亡至其他国家。这里说一句题外话,费无极不仅进谗言迫害太子建,还牵连到权臣伍奢父子,伍奢次子逃亡至吴国,誓言一定要报仇雪恨。

伍奢次子到了吴国之后,果然成为吴王肱骨重臣,攻下楚都,掘出楚平王骸骨,鞭尸三百,以示大仇得报。是的,他就是伍子胥。

事情到这里没有结束,还有另外一个主干,太子建寄人篱下却惹是生非,先是在宋国落脚,后来又到了郑国。

郑国人对他很是尊敬。结果太子建很不识趣,他私底下和晋国策划偷袭郑国。事情最终败露,太子建被杀。

楚平王庶长子公子申想将流落在吴国的太子建之子白公胜接回楚国,毕竟是自己的侄子,还是持有一些情谊的。

叶公极力反对公子申的做法,他认为白公胜为人残暴而且好作乱,势必会成为一大祸害。

其实这是浅层次原因,最根本的原因在于白公胜的身份,他可是前太子的儿子。

就好比段延庆突然出现让大理皇室很是为难,法理上人家才是至尊之位的继承人,你承认他就意味着你这尊位不合法,该让位。

权力对人具有粘着性,谁肯放手?

白公胜自然也会认为这至尊之位是被他人所僭,能不惹出一番是非?

叶公深谋远虑,预料到一旦迎回白公胜必然造成朝政乱局,但是他又不能明说,因为明说就意味着承认白公胜的合法性。

公子申却依然坚持己见。

白公胜回国之后,要求出兵攻打郑国。这显然是很不道义而且很没有头脑的,公子申以国力不足为推脱,不久,楚国和郑国结盟。

白公胜深知依靠叔父,报仇无望了。

白公胜打败吴国之后,以进献战利品为名发动叛乱,杀死将他接回楚国并给予封地的亲叔父公子申,囚禁楚惠王。

叶公没有立即起兵平叛,而是等待时机。

等到白公胜大开杀戒,彻底失去民心之后,才开始发兵郢都,打败白公胜,救出楚惠王。

这时的叶公可说是位极人臣,兼任令尹和大司马两大最高职位。

不过叶公纵有定乱之功,并未居功自傲,更不像霍光等权臣一样把持朝政。

待局势稳定后,他将官位交给别人,自己回到古叶邑养老。

本可以大权在握,本可以在原来的荣华富贵之上更上一层楼,谦虚谨慎的叶公却选择以解甲的老兵的形象回到故里。

纵然曾持兵戈、灭烽火,握权柄、掌生死,他却决然与这一切告别。

3、“水龙头”一词的发明者

“水龙头”是很常见的日常词汇,常见到我们几乎都忘了为何唤它“水龙头”。英文以“tap”或者“watertap”指代其学名“水阀”,在构词上是简单的,与汉语不同。

其实“水龙头”一词乃叶公首创:前面提到叶公古叶邑的“新政”即主克水利,兴修沟渠。

叶公认为龙王具有特殊的神力(在那个年代几乎人人都是有神论者),是施雨大神,便在每个沟渠的出水口画上龙,以“水龙头”命名,盼望雨旱适宜。

就在此时,第一瓢脏水泼来了。

作为王族和地方官员,叶公家宾客盈门。心胸狭隘的人见了墙上的水利图,不明就里,也不明白画龙何解,大放厥词:“云从龙,风从虎,叶公画龙却不画云以辅,说明他根本不喜欢龙!”

这真是人在家里坐,锅从别处来!尔等宵小,又怎有叶公之大境界?

这瓢脏水,最终演化成了滔天的巨浪,让叶公近2000年都抬不起头来,成了一个人人皆可嘲笑的对象。

不过在叶公同时期或者较晚时期的文史典籍之中,其形象都是较为正面的。

例如在《庄子?人间世》中,叶公曾向孔子提问,说出“今吾朝受命而夕饮冰,我其内热与”的名句。

梁启超书斋以饮冰室为名的出处就在此。

虽然庄子中的记叙演义成分更多,但至少可以证明那时舆论对于叶公形象的评价是较为客观公正的。

可怜的叶公又是怎么被“黑化”的?

叶公的黑化和关羽的神化都不是在各自年代发生的,而是通过了漫长岁月的演义。

叶公死后不到五百年,王室宗亲刘向向西汉皇帝进献了一本名为《新序》的书籍。

这本书并不是刘向独立创作,而是采编了很多其他古籍的内容。这里面就出现了“叶公好龙”的故事。

至此叶公完成了从正面人物到负面色彩较多的历史虚构人物的转化。

这本书由于以故事的面貌出现,较为生动,读起来就像小说,故而后世流转很广。再后来,叶公好龙成为一个学龄儿童大多熟知的成语,其形象似乎也就万劫不复了。

我们也许都欠叶公一个道歉,这个道歉迟到了2000年!

笔者在写作本文时,既不是批判刘向编著此书时从史事萃取素材并引申开来的做法,也不是否定“叶公好龙”这一成语的价值,而是借机呼吁大家亲身品读文史故纸,自得体悟。

历史大学堂官方团队作品 | 文:芜蓬

  • 发表于 2017-05-16 00:00
  • 阅读 ( 869 )
  • 分类:其他类型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相关问题

0 条评论

请先 登录 后评论
admin
admin

0 篇文章

作家榜 »

  1. xiaonan123 189 文章
  2. 汤依妹儿 97 文章
  3. luogf229 46 文章
  4. jy02406749 45 文章
  5. 小凡 34 文章
  6. Daisy萌 32 文章
  7. 我的QQ3117863681 24 文章
  8. 华志健 23 文章

推荐文章

联系我们:uytrv@hotmail.com 问答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