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细剑看起来那么细,对砍大刀会折断吗?

很多人印象里,欧洲近代的细剑是根细铁条、很脆弱,甚至有人不禁担心这种武器跟军刀碰撞,比如日本武士刀和中国大砍刀互砍,是不是容易折断?但其实细剑要比同样重量的军刀更结实。细剑剑身的宽度大致在2.5至3厘米之间,重量在2.5磅至2磅之间。一公斤多的重量加在如此狭窄的剑身上,使得剑身的横截面非常厚。从结构力学角度来看,这种结构要比军刀扁平的横截面更加耐受打击。

同时,在物理学和锻造技术的发展下,文艺复兴时代对于刀剑结构设计和加工工艺都非常精湛。重达一公斤的细剑的重心分配合理、结构结实。上好的细剑挥舞在手里像羽毛一样轻盈。另外,细剑的重心往往在护手前一点的位置,轻盈迅捷是细剑的设计宗旨。这种轻型化的设计使得很多当时的女子也可以自如驾驭细剑。现代仿制的细剑往往可以外形做得很像,但是使用的手感却无法和当年真正的细剑相比。

▲细剑护手的发展越来越完善,左侧则为细剑的战场版本——战场刺剑

因为细剑主要的战术攻击动作是戳刺,为了增大攻击范围往往长度比普通刀剑长。一般的细剑长度至少超过一米,比较长的细剑甚至到1.3米长。根据剑术学校的要求,细剑比较合适的长度是从使用者脚到肚脐的长度,或者是使用者可以轻松拔出鞘的长度。和现代剑术运动一样,手长腿长的高个子在使用细剑时有天然优势。

▲早期细剑和晚期细剑的对比,可以看出剑身趋于纤细护手趋于复杂

细剑的剑身变化很多,早期的细剑有着全剑身的双面锋刃,更像狭窄的骑士剑。这个时期细剑剑身的横截面很多甚至是圆形或者椭圆形的。之后,完全特化为刺击武器的细剑更像一支全钢的短矛。大部分的中后期细剑的横截面是六边形或者棱形,剑身只有加强结构强度的棱线而没有了锋刃,这个时期的击剑技术里也出现了用手去抓取对手剑身的动作。

▲技巧是细剑术的关键而不是体力

如前面所说,如果和骑士大剑対磕,和自身纤细文雅的形象不一样,细剑并不容易被磕断。细剑棱柱体的结构保障了剑身的坚韧,即使受到重击,剑身也不会折断。根据历史文献记载,很少出现细剑被折断的情况。

当然,细剑是为了公平决斗设计的武器,双方的武器都应是细剑,相互戳刺而不是劈砍。让细剑面对其他实战武器其实是不公平的,它的剑尖很容易被对方的武器卡住,而且辛苦练就的击剑本领将毫无用武之地。在《三个火枪手》中,使用细剑的达达尼昂就被一帮农民用大木棒打昏过,颜面尽失。可见,当时的细剑已经完全脱离实战,成为贵族的礼器和决斗工具,完全成为兵器中的另类。

▲《三个火枪手》的时代正是细剑风行的时代

在早期的细剑决斗中,双方往往会右手持剑、左手拿一件斗篷用于钩挂对方的剑。后来有了专用的左手匕首来和细剑配合使用,左手匕首主要的功能是格挡和钩挂对方的细剑。

▲互相用斗篷钩挂对方的剑

▲细剑和配套的左手匕首

细剑一开始就是伴随决斗而生的,为了应付决斗,击剑也就成了欧洲绅士的必修课。绅士们可能一辈子没有上过战场,但是决斗场却很可能会上几次。在决斗成风的文艺复兴时代,细剑术成为绅士必学之艺,剑术高超者是上流社会的宠儿,比如剑术不凡的达达尼昂就受到贵妇们青睐。

▲左手匕首和细剑的配合

而且在击剑决斗盛行的年代,剑术高超的女性往往可以战胜男性,因为细剑和细剑术限制了力量的发挥更侧重于技巧。如果使用军刀决斗,那么更强的体力在劈砍为主的作战动作中,就能弥补很多技术上的劣势。所以如果在那个时代你招惹了一位剑术高超的女士,那么建议你使用砍刀进行决斗,用体力弥补你技术的不足。

▲19世纪的击剑学校,此时的击剑已经完全成为一项运动与决斗无关了

▲在18-19世纪易学的火枪成为决斗的主流

到了17世纪末期,由于火枪已经比较先进,而且火枪的使用要比剑术易学,所以持火枪决斗慢慢成为主流。细剑渐渐退出决斗场后,战斗功能不再重要,长度变短、剑身变得更窄、最终特化为更为细小的小剑。而小剑则成为纯粹的装饰品和身份的象征,几乎不具有作战功能了。

▲小剑几乎成为完全意义上的装饰品和礼器

本文为冷兵器研究所原创稿件,主编原廓、作者凤翅金盔,任何媒体或者公众号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 发表于 2017-05-04 00:00
  • 阅读 ( 1094 )
  • 分类:其他类型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相关问题

0 条评论

请先 登录 后评论
admin
admin

0 篇文章

作家榜 »

  1. xiaonan123 189 文章
  2. 汤依妹儿 97 文章
  3. luogf229 46 文章
  4. jy02406749 45 文章
  5. 小凡 34 文章
  6. Daisy萌 32 文章
  7. 我的QQ3117863681 24 文章
  8. 华志健 23 文章

推荐文章

联系我们:uytrv@hotmail.com 问答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