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中毒,最令人熟悉的“陌生事”?

俗语有云,“民以食为天”,正如这句俗语所描述的一样,无论何时,中国人都把饮食看作是生活中最重要的事之一。不过,“吃”可并非总是伴随着欢乐和满足,包括食物中毒在内的各种饮食安全问题一旦中招,后果往往不堪设想。这样一来,如何预防食物中毒的发生,自然成为了大家所关注的话题。今天的这篇文章,我们不妨来一起了解一下食物中毒的特点、发生历程和预防方法。

我们身边的“食物中毒”

提到“食物中毒”这个词,估计不少人的印象可能仅仅停留在前几天学校食堂中经常出现的菜豆中毒事件(虽然现在这样的事已经因为禁令而不大可能出现了),抑或是各大媒体所报道的毒蘑菇(毒蕈)中毒致人死亡的新闻。实际上,尽管这些都是食物中毒的典型案例,但这可并不意味着食物中毒只有以上几种表现形式。根据如今对食物中毒的定义,我们可以把绝大多数食物中毒事件分为以下两类:

食材本身所引起的食物中毒:在此类食物中毒事件中,对潜在有毒食材(此类食材可以通过加工来消除毒性)的不当加工,或是误把有毒动植物(包括被毒死的动物、残留有农药的植物等)作为食材进行加工食用,导致了食物中毒的发生。前者的典型例子有著名的食堂菜豆中毒事件(潜在有毒食材菜豆没能加工到熟透)、黄花菜未经正确加工引发的光敏反应等,而后者的代表就是在云南等地非常常见的毒蕈中毒事件。

食源性病原体感染:相较于上面所述的食材本身所引起的食物中毒,此类事件中食物更像是一个“无辜者”,毕竟食材本身并不能导致食物中毒,是它们所携带的病原体引发了疾病。例如在2011年欧洲的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EHEC)事件中,EHEC的来源——生食蔬菜并没有任何毒性,它们在食物中毒中的作用只是作为病原体的载体而已。食源性病原体并不仅仅局限于(尽管大多数情况下都是)细菌,病毒(如诺如病毒)、寄生虫(如隐孢子虫)等均可以成为食源性病原体。

食物中毒是怎样发生的?

食物中毒事件并非是今天的专利,或者可以说,古代人由于并不具有良好的卫生条件,所经历的食物中毒事件其实比现代人要多得多。而在如今,每一次发生食物中毒事件后,我们都忍不住会反思:这样的事件究竟是因何而造成的?我们是否能够事先避免这一事件的发生呢?关于这个问题,我们可以通过历史上一些著名的食物中毒事件,来具体分析食物中毒事件起因和经过。

在1988年,上海发生了轰动全球的“甲肝风波”——由于上海市民在夏天习惯于食用的毛蚶(一种生活在河流中的贝类)受到污染,近30万上海市民因此感染甲型肝炎,一时间各大医院人满为患,这一事件的恶劣影响也使得上海市民在随后的几十年间都很少食用毛蚶。而回顾这一场风波,我们不难发现,这其实是一次极其典型的粪-口传播食源性病原体的食物中毒事件:含有排泄物的垃圾污染了毛蚶所生长的水域,毛蚶在水中携带了甲型肝炎病毒后,被渔船捕捞上岸,流入市场,市民在食用毛蚶时又没有加热完全,最终得以感染甲型肝炎。与此机理相同的还有欧洲2011年发生的EHEC事件,蔬菜同样是在受到携带有病原体的排泄物的间接污染后流入市场,消费者们食用蔬菜时又没能靠加热来完全杀灭病原体,从而酿成了又一起悲剧。

当然,“粪-口传播”途径虽然名字中带有“粪”字,但并不意味着在其传播流程之中一定会有人和排泄物的直接接触。事实上,很多典型的粪-口传播案例丝毫不涉及这一过程。例如能够导致致命胎儿畸形的寄生虫刚地弓形虫(Toxoplasma gondii)的最常见传播途径(经由家中饲养的猫而传染)之中,虽然猫的粪便是弓形虫的唯一来源,但该传播路线实际上是猫在活动中接触了含弓形虫卵囊的粪便而使其皮肤带有弓形虫,人再接触了沾染有弓形虫卵囊的猫的皮肤,再通过进食等途径将弓形虫卵囊带入体内而染病,因此某些文章中认为“只要不直接接触猫粪便后进食,即可避免感染弓形虫”的观点是完全错误的

而在食材本身所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中,传播路线则要简单得多,绝大多数事件仅仅涉及中毒者直接进食了有毒食材(例如云南的毒蕈中毒事件)而已。不过,“二次中毒”在近些年来,也成为了越来越多的此类食物中毒事件的成因。所谓“二次中毒”,即指动物在食用有毒物质(例如农药、有毒动植物)后毒发身亡,其仍存有毒物的尸体再被人类(以及其他动物)食用,进而触发第二次中毒事件的情况,例如在某些鼠药中毒事件中,受害者正是因为摄入了因鼠药中毒而死的动物才中毒的。

怎样预防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

尽管如今我们已经能够透彻地分析每一次食物中毒事件的成因和中毒历程,但不幸的是,预防食物中毒事件发生的难度,却丝毫没有因此而改变。这既是因为某些根植于人们心中的观念(例如为了美味而不会彻底加热食物)难以动摇,另一方面也和食物中毒的随机性、不可预见性等特点密切相关。不过,对于普通人来说,一些手段依然有助于预防食物中毒:

  • 确保食物的来源可靠,例如具有检验检疫报告、食品生产许可证等;

  • 尽量将食物加热完全后食用,因为加热可以帮助杀灭绝大多数病原体;

  • 不要因“美味”而食用野外的食物,例如蘑菇、未知动物等;

  • 一旦怀疑食物中毒发生,应尽快就医,同时告知医生发病前所进食的食物,切勿擅自用药治疗。

  • 发表于 2016-11-29 00:00
  • 阅读 ( 763 )
  • 分类:其他类型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相关问题

0 条评论

请先 登录 后评论
admin
admin

0 篇文章

作家榜 »

  1. xiaonan123 189 文章
  2. 汤依妹儿 97 文章
  3. luogf229 46 文章
  4. jy02406749 45 文章
  5. 小凡 34 文章
  6. Daisy萌 32 文章
  7. 我的QQ3117863681 24 文章
  8. 华志健 23 文章

推荐文章

联系我们:uytrv@hotmail.com 问答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