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热映——古代到底怎么攻城与守城?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出塞》唐-王昌龄

张艺谋的新片《长城》已经上映了。抛开被人吐槽的剧情和景甜的演技,影片中为了对抗虚构的怪物——饕餮,设计了大量夸张宏大的城防器械和战法。当马特达蒙来到长城脚下,鼓声响起的那一刻,笔者瞬间就回到了2008年。那整齐划一的动作和旋律莫测的鼓声,成百上千人方阵的变换和穿梭,不就是奥运会开幕式的重现吗?

▲电影《长城》攻城剧照

电影画面很美,火药,孔明灯,热气球,琉璃塔,好莱坞特效和中国传统元素相融是场唯美厚重的视觉体验。个人英雄主义和集体英雄主义,为钱的雇佣兵和为国的无影禁军,驻边将士和腐朽皇权,大人物和小人物。不过,大家都知道张艺谋对中国古代军事的理解和认识一向不靠谱。那么中国古代到底怎么守城呢?

一. 防御工事的建设

(一)城墙

作为影片关键元素的城墙,早在原始社会就已经出现了。高大的城墙可以很好地阻拦敌人的进攻,让进攻方束手无策。尤其是以防御为目的的山城的建设,依山为城、居高临下,这种城池对于敌军无外乎是一种噩梦。钓鱼城便是这种噩梦的诠释之一。

▲钓鱼城遗址

早期的城墙,便一般只有城垣和城门。随着攻城器械的发展,城墙在结构上也有了一定的改变。除了原本的城垣和城门以外,逐渐增加了城楼、雉堞、角楼(敌楼)等结构,以应对进攻方的攻势。

▲角楼

城墙有四个主要作用:一,阻碍、迟滞敌军的攻势;二,抵御箭矢及投石;三,进行射击和观察;四,防御洪水。

城楼和角楼高耸,便于士兵进行射击与观察。而城墙之上的矮墙就是我们所说的女墙或者雉堞。雉堞之间存有垛口,可架设城防器械,也可供守军对登城者进行攻击。雉堞中部开有内窄外宽的射孔。在后期,雉堞上除了射口之外,还有一个口开在雉堞底部用以倾倒滚油等。

▲电影《长城》攻城剧照

北宋的东京城便有宫城、内城、外城三重城墙,并且增设瓮城。瓮城是城门外修筑的半圆或方形的护城墙,与城墙相连,也设有城门、雉堞等设施。

(二)壕沟与护城河(濠)

壕沟与护城河的最主要作用,是阻拦敌军的步伐,因此要求尽可能既宽且深,使攻城之人难以逾越。

其中护城河出现较晚,可以视为壕沟的变体。在春秋时期,穴地攻城(即挖地道)这种攻城战法已经逐渐被运用于战争之中,因此壕沟已经无法阻止挖地道的敌人。护城河却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防止敌军挖通地道进入城中。进攻方在挖掘地道之时,常会以木架来防止地道塌陷。但可想而知,如果这些士兵挖到了护城河附近,那么水流就将渗入地道之中,甚至直接引起地道塌陷。因此当护城河作为一种重要的城防结构被应用于城池的建设之后,穴地攻城出现的频率大大减少,另一种在城墙之下“挖墙脚”的战法“空洞”则运用较多。

▲电影《长城》攻城剧照

(三)防御地道

一些城池在修建的过程中会预留地道,通向城外。城外的暗门依靠山势或植被掩护。当敌军袭来之时,守军可以通过地道潜至城外,偷袭敌军。

值得注意的是,这种地道的出口除了要具备隐蔽性防止敌军侦查之外,还应有“无法返回”的特点。就如钓鱼城地道的出口暗门不仅位置隐蔽,出去时还要依靠绳索攀岩,有“可出而不可入”的特点。

▲钓鱼城暗门之一的飞檐洞

(四)阻滞设施

除了以上几种防御工事以外,守城方还常设置一些人工障碍,其中主要有蒺藜、鹿角木、陷马坑和拒马枪等,其主要目的是为了阻止敌方、尤其是骑兵部队的靠近。

蒺藜分为木蒺藜(一种植物)和铁蒺藜两种,洒于敌方必经之路以刺伤敌军人脚、马蹄。与此类似的还有铁菱角。当这些被布置在较浅的护城河之中时,可以有效防止敌军涉渡。

陷马坑类似于陷阱,常设置在敌人必经之处及城门内外两侧,坑底布置削尖的竹竿,用刍草覆盖或种上草苗。

二.对应攻城战法的城防战法

自春秋时期以后,攻城器械的功能可以大致地分为四种:进攻准备;掩护士兵;破坏防守设施;强行登城。这四种功能则对应着不同的攻城器械。还有筑堙、火攻、水攻以及挖地道、挖墙脚和蚁附等等战法。对应这些不同的器械与战法,守方将必然地开始寻找种种克制的办法,以图解除进攻方带来的威胁。

▲电影《长城》剧照

(一)穴地攻城

尽管无影无踪,却非无声无息。在之后的战争中,守城一方会有专人负责“地听”,来确认敌军是否在挖地道。一旦发现并确认位置,这些士兵就将受到狙击。与此同时,守军还会往地道中释放有毒的烟雾,并将其填埋。等到护城河出现以后,穴地攻城的用处则愈来愈少。相反的,“空洞”则越来越常用。

▲用以“地听”的设备——瓮听

“空洞”如果说得通俗一些,就是“挖墙脚”。攻城的士兵通过无下底的轒輼车以及其进化版尖头木驴及头车等“跑”到城墙之下挖墙脚,然后挖塌城墙。关于空洞的防御方法,一般通过在城楼上投掷重物来解除威胁。

(二)蚁附的解决方案

当攻城士兵通过云梯或者轻梯攀爬城墙之时,守城士兵可以通过投掷重物、泼洒滚油或使用城防器械将其击落。在上面提到的女墙上的下开口,就是用于泼洒滚油的。

▲电影《长城》剧照

(三)火攻

由于城墙是土石结构不易燃,火攻最经常针对的就是木质的城门。为了防止被焚毁,一般修筑城门之时,会在木质城门上覆盖一层防火的皮革,并且设置灭火的装置。如在城门上做“五星池”,其中储水。当敌军试图用火攻攻击城门之时,就将五星池中的水放出以扑灭城门上的火焰。

三.城防器械

(一)床弩

床弩作为一种远距离攻击性武器,被攻、守城防应用。城池的建造者会在城墙上预留高耸的弩台,用以拓宽视野,更好地攻击敌方。

(二)砲与炮

“砲”便是抛石机。在城垣攻防之中,攻守双方经常用抛石机互扔巨大的石头、泥弹、燃烧物。此外,还有一种“金火罐”。金火罐的罐体是泥陶,将高温熔融的金属熔液倒入罐中封住,然后迅速抛入敌军阵列之中。陶罐破裂,四溅的金属液会烫伤敌人。

为了防止己方的抛石机损失过为惨重,城防一方会将抛石机逐渐分散开来,以防止被集中破坏。

“炮”是火炮。始建于明洪武七年(1374年)的西安古城,在城墙上还伫立着高三层的炮楼。

(三)檑

“檑”也称“雷”或者“礌”,是檑具的总称,包括“檑”、“狼牙拍”、“铁撞木”等。檑的类型很多,材料使用木、泥、石子和铁,质量很大,同时常附铁钉或锋刃。

附着长索便于回收的夜叉檑、车脚檑以及狼牙拍等,可通过绞车进行操作及回收。这几种器具降下之时,并且其上的锋刃及其本身的重量会重重压向蚁附的士兵,登城敌军无法躲避。

未附长索的木檑、砖檑和泥檑等则可以通过投掷杀伤敌人。木檑上有铁钉,凭借落力可以轻易穿破敌人的防具。砖檑和泥檑质量大,除了杀伤攀附城墙的士兵以外,还可以破坏敌人的轒輼车,阻止他们“挖墙脚”。

铁撞木则专用于打击攻城器械。由于质量较大,也同样需要绞车进行操作。铁撞木下还有尖锐的锋刃,用以杀伤敌军。

(四)木幔及木女墙

木幔与木女墙、木女头和行女墙其下都有车轮可供移动。

无论是木女墙、木女头还是行女墙,其结构上都类似于女墙,并设有射口。当城头的女墙被破坏之时,可以用这些进行替换。

▲电影《长城》攻城剧照

木幔与布幔效用类似,都被用以防护敌人射上墙头的矢石。当敌人用抛石机攻击,布幔与木幔在保护士兵的同时,还可以防止城头的女墙、楼橹被破坏,保护城防器械。

与幔类相似的还有累答,是以粗麻绳编成的软帘,在表面涂上防火的泥浆,可以悬挂于敌楼、雉堞或城防器械之外,保护其不受矢石破坏,还可以收集敌军箭矢。当敌军蚁附而上之时,守军可点燃累答,烧伤敌军。

(五)塞门刀车与千斤闸

城门相对于城墙较为脆弱,极易成为敌人攻击的目标。当城门被敌军冲破以后,就可以用塞门刀车及千斤闸进行防御。塞门刀车的出现较早,需由士兵推动。而千斤闸则吊在城门之后。一旦城门失守,守军将立即放下千斤闸用以替代城门。仅凭其重量而言,攻城士兵也难以推动。

(六)叉竿

“叉竿”又称“抵篙”。由于敌人用云梯、飞梯登城之时,守军无法用手掀翻梯子,于是用以推翻飞梯的工具叉竿便被发明出来。叉竿形状与枪类似,枪头两边开刃,一般长约两丈。当敌军攀梯登城之时,守兵可以合数人之力,掀翻梯子。

本文为冷兵器研究所原创稿件,主编原廓、作者乐小鱼,任何媒体或者公众号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对刀剑有兴趣可加龙泉刀匠老刘weixin:Lqbj689

获取更多冷兵器知识也可锁定我们的公众号:LBQYJS

  • 发表于 2016-12-19 00:00
  • 阅读 ( 1076 )
  • 分类:其他类型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相关问题

0 条评论

请先 登录 后评论
admin
admin

0 篇文章

作家榜 »

  1. xiaonan123 189 文章
  2. 汤依妹儿 97 文章
  3. luogf229 46 文章
  4. jy02406749 45 文章
  5. 小凡 34 文章
  6. Daisy萌 32 文章
  7. 我的QQ3117863681 24 文章
  8. 华志健 23 文章

推荐文章

联系我们:uytrv@hotmail.com 问答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