替代性人工晶体植入手术矫治近视?别闹了

笔者《放进眼里,盐水一冲,视力提高三倍,什么鬼?》一文,对加拿大“8分钟永久恢复视力病提高视力3倍”的黑科技进行了分析,主要就外媒有关新闻报道,以及国内媒体的夸大和歪曲做了针对性解读,而没有涉及原理等额外的内容。

文章在读者中引发热烈反响,很多网友籍此改变了对这种所谓黑科技的认识。然而,仍有不少网友被误导,并不切实际地期盼产品上市来拯救自己的视力。比如:

热心网友2016-12-2 14:02

我一直等着这种神器,没想到那么快就有了。

暗淡蓝点wyTony2016-12-2 17:11

加油,希望这项发明能够成功,造福全体近视人群!!

热心网友2016-12-4 00:04

期待期待,妈妈看了这则报告说:“好好上学吧,眼睛在厉害也没事,有钱买这个”我。。。


有感于此,笔者觉得有必要从医学原理上进一步来说明这种方法的不可行性。

从本质上讲,这是一种用仿生人工晶体置换手术治疗近视的设想,因此,我们就从近视和人工晶体植入两方面说起。


近视是怎么回事?

我国青少年近视率超过80%,相信,读者中的很大部分自身就是近视。因而,对近视并不陌生。

简单来说,我们的眼睛就如同照相机,眼裂就是镜头,瞳孔相当于光圈,正常情况下,一定距离之外的光线平行进入眼睛,通过角膜(单面)和晶状体(双面)这两个凸透镜的聚焦,恰好投射在视网膜上,形成清晰的影像。

其中,角膜的曲度通常是固定的,只有晶体在睫状体牵动下凸曲度可以发生改变以调整眼睛对光线的聚焦能力。这也是远处和近处物体都可以清晰成像的原因所在。

当光线不能准确投射到视网膜上时,我们称之为屈光不正。如果远处光线映像投射到视网膜前方,形成模糊影像;但视近物时光准确投射在视网膜上形成清晰影像,这就是我们熟知的近视。

人出生后眼睛纵轴较短,影像聚焦于视网膜后方,故婴儿都属于生理性远视。眼睛像身体其他组织器官一样随着年龄发育生长,眼球逐渐变长,这个过程主要在婴幼儿期完成。但是,进入儿童期之后,眼轴仍然会缓慢地继续拉长,主要在5~16岁之间。

而角膜和晶体的屈光度却几乎不随着年龄出现明显变化。因而,眼球纵轴的拉长是近视形成的主要因素。

具体原因和机制虽然一直不清楚。但,除了生理性发育生长外,不外乎遗传和环境两方面因素。

早在上世纪60年代,已经发现近视具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几十年来,遗传也成了唯一明确的近视原因。

然而,单一遗传因素不能单独解释近视的成因,尤其是几十年来近视在全球的快速增加。

最近50年来,近视在全球范围内全面爆发。在我国,青少年近视率从60年代的20%急速发展到近年来的超过80%,年轻成人的近视率更是超过了90%。在整个东亚区呈现类似我国的情况,青年人近视率普遍超过90%。

近视的爆发促使人们更多从环境因素入手对近视的成因和进展因素进行研究。

开始,人们认为近距离视物,尤其是阅读等案头学习和工作是近视的主要原因。但是,更深入的研究最终否定了这种猜测。

2007年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的研究,对514名视力正常的三年级儿童随访,5年后有1/5的孩子患上近视。通过多因素分析研究者发现,花更多时间从事户外活动的孩子比更多时间呆在室内的孩子更不容易患近视。

2008年,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的研究进一步证实了近视与户外活动时间的这种相关性。随后更多的研究得出与上述研究一致性的结果。

机制上,虽然尚未完全明确,但是认为明亮光照,主要是紫外线B(UVB),可以刺激视网膜产生更多的多巴胺,多巴胺可以抑制眼轴的拉长。

现在,通常认为,多巴胺与其他可能的几十种物质一起达成平衡才可以维持眼球的正常生长发育。

通常室内即便被认为是明亮的照明,光线照度也仅仅在500~1000勒克斯(国际光强单位),而室外光照在28 000至130 000勒克斯之间。过多的室内活动势必影响视网膜多巴胺的分泌,导致眼球拉长抑制的不足。

这种观点获得大量动物实验研究证据的支持,尤其是当给予实验鸡视网膜注射抑制多巴胺产生的阻滞剂时,小鸡更容易患上近视。

大量的临床研究也一致性支持,充足的室外活动时间是抑制近视的有效方法。

前两天最新发表的一项由欧洲6个眼科中心进行研究通过对4000多名老人的回顾性分析同样发现,在14~19岁和20~39岁之间UVB暴露的增加与近视几率减少相关联。

总之,目前认为,无论是内外因素所致,眼球的过度拉长是近视发生和进展的主要因素,眼球主要的屈光组件角膜和晶体无论结构还是功能都保持完好和健康。


人工晶体植入

如前所述,晶体是眼睛主要的透光介质之一,更是眼球屈光度可调整性的唯一组件。晶体的主要成分是胶原蛋白和水分,随着的年龄增长的老化和内外因素的作用透光度逐步降低,当浑浊程度影响视力时就发生所谓白内障。

目前白内障发生的确切机制还不清楚,也没有有证据证明有效的治疗和预防性药物可用,唯一有效的治疗就是手术去除浑浊的晶体。

问题是,晶体是眼睛最主要的屈光透镜,被去除后,需要植入替代物来恢复眼睛的屈光性。人工晶体植入应运而生。

就是说,人工晶体的植入是应白内障手术治疗而出现和发展起来的。

早期的人工晶体是单一焦距的,植入后病人虽然可以恢复视力,但是近视力需要佩戴适度的远视镜来矫正。

随后,科学家研发出双焦和多焦人工晶体。目前,利用光学衍射和折射原理的多焦距仿生人工晶体很大程度上可以满足白内障术后老年人视力的需要。


人工晶体植入可以用于近视治疗吗?

《放进眼里,盐水一冲,视力提高三倍,什么鬼?》一文对目前近视矫正的方法做了简单介绍,除了激光手术通过改变角膜的屈光度外,无论框架眼镜、隐形眼镜还是ICL手术,原理都是附加一个凹透镜矫正由于眼球拉长导致的屈光不正。而完全不涉及晶体,也就不破坏眼睛屈光度的可调整性。

这样,对于成年人已经稳定的近视,或者青少年进展期近视的某个阶段,只需要矫正一定屈光度,眼睛的视力就可以完全恢复正常。尤其是,晶体仍然是完好的,眼睛对远近视力的调整能力丝毫不受影响。

反观替代性人工晶体植入,用来治疗白内障是由于白内障患者晶体已经遭到破坏必须去除,并无奈退而求其次寻找替代物进行植入。

同时,即便是目前最先进的多焦仿生人工晶体也是以部分地牺牲视力的清晰度和稳定性为代价的,对于白内障手术晶体必须去除,以及老年人视力相对的低要求来说已经是非常理想的治疗。

但是,如果用这种替代性人工晶体植入手术来治疗近视,就意味着对年轻人的眼睛进行破坏性手术治疗,人为去除生理结构和功能完好自然存在的晶体,代之以不能生理性自动调焦的人工晶体。

这,怎么讲呢?就如同说,有人宣称开发了一种高智能仿生手,而对病人说,“你手麻木是吗?来吧,让我来把你的手砍掉,换上我开发的高智能仿生手,你一辈子,哪怕活到100岁都不会再麻木了。”

——这,这,这……,忽悠傻逼嘛(原谅我爆粗),荒唐至极!

虽然,由于没有经同行评议的文献公开发表,我们不能更多了解技术细节,加拿大“8分钟提高视力3倍”的黑科技应该就是一种多焦人工晶体,用它来治疗近视的设想是疯狂和荒唐的,完全不具有可行性。


扩展阅读:

放进眼里,盐水一冲,视力提高三倍,什么鬼?

  • 发表于 2016-12-05 00:00
  • 阅读 ( 948 )
  • 分类:其他类型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相关问题

0 条评论

请先 登录 后评论
admin
admin

0 篇文章

作家榜 »

  1. xiaonan123 189 文章
  2. 汤依妹儿 97 文章
  3. luogf229 46 文章
  4. jy02406749 45 文章
  5. 小凡 34 文章
  6. Daisy萌 32 文章
  7. 我的QQ3117863681 24 文章
  8. 华志健 23 文章

联系我们:uytrv@hotmail.com 问答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