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中国学生申请名校越来越难?

天气越来越寒冷

美国高校的申请在持续的进行着

你的dream school会给你什么样的答复?

本期精选提问(来自尾号1867的同学):

我是一名大三的学生,本科是211、985大学,平时绩点86分,现在的目标院校加州理工、宾大、塔夫茨。我被录取的几率大吗?

老师回答:

同学的目标院校都是美国非常优秀的大学,一般来说申请美国名校需要具备的条件有以下几点:
1.国内著名高中、大学在读生,毕业生。
2.国内平均成绩90-95分以上或GPA3.55以上,学校及所在地区TOP10学生。
3.英语成绩:TOFEL 100分以上,SAT 2200分以上,GRE 1400分以上,GMAT 700分以上。
4.艺术特长、体育特长、数学特长等。
5.获过相关比赛、国际竞赛等奖项。
但是整个录取过程是一个竞争过程,同时申请的学生有各种很优秀的人才,所以需要突出你自己的特点,文书要符合学校的文化,会更有可能被录取。

最近留学问问上关于名校录取的问题逐渐增多,但还是有很多人误以为名校就是考很高的托福分数、SAT分数或者GRE分数就可以录取了,所以今天小智有必要给大家来讲一讲——申请名校,到底有多难?(不打击各位宝宝,只为大家可以更加科学理性选校)

《纽约时报》曾征集最新一届被大学录取学生的文书,并将其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文章刊发出来,展现年轻申请者的口才与才智。

这些履历和文章的优秀曾引起人们关于如今的学校是否比以前更难申请的讨论。

前常春藤盟校招生主任的回答会令申请者们感到不安:是。

哈佛校报《哈佛深红》曾刊登过一篇关于2000届学生的录取率的文章,文章中写道:“这届学生是从18190学生中遴选出来的,这使得哈佛的录取率只有10.9%,这是哈佛历史上最低的录取率。”20年之后,该文章的作者可能会为哈佛的录取率再创新低而感到讶异。由于哈佛的申请人数翻番,95%的学生都被哈佛拒绝。

回首2016年,美国各大名校的录取情况,持续走低的录取数据给2017申请的学生们敲响警钟。2016年,美国排名前50高校的录取率再一次下降。比如,以往斯坦福超低录取率大概只有5.7%,而这一次,只剩下可怜的4.7%了,如果将数据仅缩小范围至常规申请(Regular Decision),那么申请率就下滑至让很多申请者望而却步了。

为何申请美国这些榜上有名的大学越来越难?是大学对于录取目标日渐挑剔,还是新一批的申请者质量真的不尽如人意呢?让我们来看一看哈佛大学提供的录取数据:

2013年,哈佛大学一共收到28144份申请材料;2015年秋季,哈佛收到了39044份材料,申请人数增长了25%,但哈佛最终接收的学生名额却一直没有变过。相信这一数据已经非常直观地解释了为什么名校录取率逐年降低。

比申请人数更可怕的是,申请者普遍的高素质拔高了名校门槛

即使硬性标准达到了学校录取的基本要求水平,但优秀的竞争对手很有可能将今年的门槛大大拔高让你毫无优势。所以,留美申请,尤其是名校申请中变数要要远远大于标准下的定数。

然而,我们也有理由抱着怀疑的态度来看待不断降低的录取率,InGenius Prep的顾问、前宾夕法尼亚大学副院长和地区主任助理Cat McManus通过电子邮件告诉Business Insider。 

McManus说,有一些大学可能会对每一届学生中有多少国际学生有一个大概的百分比数字。因此,虽然国际学生的增加可能会降低总体的录取率,但是对美国申请者的影响却比很多人预想的要小。“申请优秀学校的国家申请者增加,会提高总体申请者的数量、GPA以及考试成绩,从单纯的数据方面来看,这会使得一些学校的录取率看起来更低,”McManus说道。

虽然有时候GPA和标准化考试成绩的均分正在上升,但是其中一些可以归因于这个考试培训的时代。在大学申请过程中,参加考试培训也非常常见。

“申请者是否更‘优秀’还很难说,”McManus说道,“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在国际上,很多入学申请文章都有获得别人的‘帮助’。” 

虽然通过认真准备考试来使得分数提高的做法并不必然意味着这些申请者真正比十年之前的学生更为优秀,但是,这却意味着平均考试成绩的提高,这会伤害那些使得没钱获得别人帮助的学生。

而到底是什么导致美国高校近些年来如此备受追捧呢?

首先,相比往年,现在学生会同时申请更多数量的高校。2014年《纽约时报》就曾发文揭露了大学申请环节中的这一现象:学生因为担心申请不到理想院校,所以干脆同时申请10-20所,甚至数量更多的美国高校。这一现象也从侧面说明了申请中变数大于定数,即使自身条件已经非常优秀的学生,也很难预测自己最终是否能进入理想高校。

但是,这样“广撒网”的方式真的能够保证录取结果的尽如人意么?美国大学的申请过程繁琐复杂,需要耗费很大的时间和精力去校对每一所大学的文书题目、申请材料、以及标化成绩的要求。这一校对和反复确认的过程,会在前期阶段增加学生的准备负担,也会无形中增加学生对截止日期的压力。此外,如今美国大学的申请早已告别了流水化的时代。现如今,美国大学非常追求学生申请文书内容与大学文化相匹配,一篇文书通用10-20所大学的申请是完全行不通的。因此,同时申请10-20所大学势必会增加申请阶段付出的时间和精力,很可能导致的结果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其次,在互联网时代,高校也在全球市场上非常有意识地进行自我推销。就中国留学市场来说,美国高校利用中国办公室、驻华使馆的力量和资源,开展线下招生会等活动,开始有意识地接触特定群体,扩大学校品牌的影响力。此外,近些年来,美国高校,尤其是Top20以及常春藤盟校为了增加在校学生背景的多样化,逐渐将招生活动延伸至世界各个角落。这一举措势必增加了全球优秀学生申请美国名校的数量,从而降低了学校总体的录取率。

对于中国学生来说,情况更不容乐观

每年,申请美国Top30高校的国际学生一直在持续增长,优质的高等教育、相对自由的学术环境等都是美国高等学府吸引各国留学生的主要原因。而将目光锁定于中国留学生时,这一增长速度更是加倍了。

然而,中国学生和家长没有意识到的是,大多数名校招生官的工作目标是给学校找到人群足够丰富多样的学生,因此从每个国家招收的学生数量必然是限定的。而中国作为为美国高校输送生源最大的国家,毫无疑问,中国留学生申请美国大学的录取率也会随之下降。

《经济学人》今年有一篇讲中国学生进军常青藤漫漫征程的长文,文中有一段数据提到,中国学生挤进美国常青藤的竞争,激烈到什么程度呢?2016申请季中,约4万中国学生申请美国大学,200人进了常青藤,常春藤盟校录取率仅为0.5%。以常春藤之首的哈佛大学为例,哈佛每年在中国常规招收7-8名学生,而这其中,必有1-2人来自于中国的政商名流家族。因此,申请哈佛大学的中国留学生不仅要与庞大的国外“学霸”相竞争,还需要打败来自本国申请大军中的“学霸”和名流后裔。此外,数据中还提及了孕育了无数理工科精英的麻省理工大学,其录取美国国内申请者的比例接近10%,而海外申请者的比例竟不及3%。

进了名校的等待名单,还能转正吗?

在申请季等待结果时,最让申请者无法面对的是一纸拒信。但其实,更多的申请者均表示,最折磨人也让申请者最左右为难的,其实是被梦校列进了等待名单。

2015年,卡耐基梅隆大学共接收了1557名新生,但那一年被它列上等待名单的一共有5526名学生,其中只有4人最终被录取。从中可以看出从等待名单“转正”的道路是长路漫漫,何其艰难。

假设某所学校需要从2000人的等待名单里找出40人填补空位,作为“被等待”的申请者,内心不外乎会有如下的疑问:

为什么它的等待名单上有这么多人?

它等待名单的学生会有排名吗?

如果没有排名,它是如何选择学生的?

……

首先要说明的一点是,虽然给等待名单上的学生排名会给学校后期的筛选工作带来极大的便利,但让很多申请者梦碎的是,几乎没有一所学校会耗费宝贵的录取时间进行这样一项繁琐的工程。

那么美国大学到底是如何从等待名单中“抽取”出幸运的申请者呢?其实,每所学校会根据各个学校不同的招生理念和原则来执行这一工作。 通常 一所研究型大学内会有不同的本科院校,让我们假设它有一所文理学院、一所商学院、一所工程学院,并且在常规招生结束后,工程学院的学生已经招满,商学院还有少量名额,而文理学院尚有50个空缺。在这种情况下,所以几乎所有从等待名单上“转正”的学生都会去到文理学院。

同理,如果一所学校想要增加学生生源的多样性,它会录取等待名单上能增加文化背景多样性的学生;如果一所学校想要保持性别平衡,它会根据已录取学生的男女比例从等待名单中选取男女比例失衡的性别进行二次录取……

因此,“等待名单”存在的意义并不是为了某个学生个体,而是学校为了平衡本届录取学生的各项指标。被学校列入等待名单的学生,与其浪费时间苦苦等待、猜疑,不如认真筛选已经拿到的Offer。

2017申请季看点 这些你需要知道:

以上种种数据都揭示了2017申请季美国高校整体的录取趋势并没有对中国学生“回暖”的迹象。那些受到在中国学霸中备受追捧的名校,录取率更加不容乐观,而一名学生申请多所学校的保底现象暂时也不会改变。

在标准化考试如此动荡不稳的时代,许多学生选择参加更多种类的考试以保万全。很多中国留学生将目光放于ACT考试,甚至会有大部分学生着手准备SAT2等非硬性要求的考试来确保自己在标化成绩中的不败地位。

除了标化成绩,美国大学申请中对于文书等软性材料的重视程度在 2017年也依然不会减少。相比于美国本科,美国研究生的录取会更加看中软件条件的包装 。 比如科研经历,实践经历以及和所有与申请经历相关的条件都需要在文书中好好强化包装。

提及软性材料,就不得不说到今年热门的The Coalition for Access Affordability and Success(CAAS联盟)。目前,美国各大高校已经普遍采用这个新系统;只是在使用上,新系统的样式和要求的文书题目会有所不同。它的独特之处是便于学生上传影像资料等非文字格式的材料。

此外,今年年初哈佛大学教学院发布的报告建议学生在中学期间就开始主动获取教育资源和经历,从而增加自身进入名校的几率。这一报告内容是否会影响美国常春藤盟校,甚至是其他名校对于录取的评估,目前还如从得知。不过,它的确给所有申请者传递了美国大学录取的重要理念:美国大学更青睐能给学校带来比成绩更多东西的学生。

更多留学选校资讯请加微信xuanxiaodi1

  • 发表于 2016-12-01 00:00
  • 阅读 ( 691 )
  • 分类:其他类型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相关问题

0 条评论

请先 登录 后评论
admin
admin

0 篇文章

作家榜 »

  1. xiaonan123 189 文章
  2. 汤依妹儿 97 文章
  3. luogf229 46 文章
  4. jy02406749 45 文章
  5. 小凡 34 文章
  6. Daisy萌 32 文章
  7. 我的QQ3117863681 24 文章
  8. 华志健 23 文章

联系我们:uytrv@hotmail.com 问答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