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细心不一定是件好事”?

1.意志力极限

1848年,铁路领班工人菲尼亚斯·盖奇年仅25岁。雇主称他为最好的领班,工友们尊敬他、喜欢他,家人朋友都觉得他既安静又受人尊重。医生约翰·马丁·哈洛认为,他是个意志力顽强、身体健壮的人,“拥有钢铁般的意志力和体魄”。但在9月13日周三下午4点半,一切都变了。

当时,盖奇和工友正在用炸药清理佛蒙特州路段。这件事他们做过无数次,但这次却出了岔子。炸药提早爆炸了,冲击波带着一条3英尺长、7英寸宽的钢筋插进了盖奇的头骨。医生尽全力为盖奇包扎,从事发地点取回来一大块头盖骨,对他进行了头骨复原,并用头皮盖住了伤口。到11月17日,他已经痊愈了,重新开始了工作。盖奇说自己“哪里都挺好的”,一点都不疼了。

不幸的是,盖奇的悲剧并未到此结束。他的外伤是痊愈了,但他的大脑却发生了奇怪的变化。朋友和工友都表示,他的性格大变。哈洛医生在原始事故医疗报告上记录了盖奇的变化:盖奇心智和身体之间的平衡似乎被打破了。他经常粗鲁地侮辱别人(他以前不是这样),总想去控制别人,极少顺从他人。如果你限制他,或是和他意见相左,他就会失去耐心……

换句话说,当盖奇失去前额皮质的时候,他的自控力也就随之而去了。

上面的故事摘自《自控力》,就如故事里所说,我们的自控力的控制中心位于大脑的前额叶,虽然我们不像盖奇一样,前额叶被铁棍贯穿了,但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种种诱惑,不良情绪都在不断的消耗着我们的自控力,我们以为自控力可以取之无尽用之不竭,请抛掉这种自欺欺人的想法。想想你上完班回到家,比起去书房看书,你更愿意去躺在沙发上懒洋洋的看电视,你也更容易变得不耐烦,我们的自控力是有极限的,经过一整天各种琐事的消耗之后,意志力储备变得越来越少,我们的行为也会变得越来越冲动。

我们可以把意志力假设成你的胸大肌,这一天,你来到健身房准备练胸肌,你做了7组平举卧推,然后又做了7组哑铃飞鸟,之后你又做了其他4个今天训练计划里的动作,做完之后,你发现洗澡的时候捡肥皂都举不起手了,好不容易洗完澡从健身房出来,你突然想起来今天下午有一场很重要的篮球赛要打,你心里不禁一凉,等到下午真的上场的时候,你发现你的上半身已经根本没有力量了,即使是在篮下投篮,你都是三不沾,因为你上半身的推力肌肉几乎都疲劳了,你的力量基本都在早上的健身房消耗殆尽了,于是你被队友一顿臭骂(真实的故事,发生在我身上)。

那么对一个平时做事不是很讲究细节,但是创造力很强的人来说,强迫他凡事都要细心就像早上让他去健身房健身一样,因为他不擅长注意细节,对细节的把控消耗掉了他很大一部分的自控力,当他需要集中精神进行创造力工作的时候,他就像下午打比赛一样,力不从心。一块小饼干,外面突然的动静,别人突然的打扰这些平时不会打断他注意力的事就很有可能对他照成影响,因为他的意志力储备已经不足了。

每次我们成功的自控之后,我们就会变得更加虚弱无力。所以如果你的工作需要花费掉你大量的精力,那你事事都强迫自己注意细节的话真是是很不明智的选择。

2.许可效应

“当我们做了一件自己认为是好的事情之后,我们会感觉良好,这也意味着你会在稍后更加纵容自己,因为我们很容易认为纵容是对做‘好的’事情最好的奖励,于是我们忘了自己这么做的原因,向诱惑屈服了。”

许可效应听起来是一个很违反我们日常逻辑的一个理论,但是我们却一直在做这样不合逻辑的事,我见过很多去健身房锻炼的肥胖患者,他们在经过一个小时的挥汗如雨的锻炼之后,出门就是一顿KFC,或者是朋友一叫吃夜宵他们就忍都忍不住,所以他们的体重一直都是越练越重的。这很奇怪,明明是要减肥,为什么还不控制住自己对高热量食物的摄入?因为在健身房挥汗如雨对他们来说是一件“好事”而不是一件自己必须去做的事,他们走出健身房之后,就忘了自己来健身房的真正目的了,心里想的就是我刚才做了一件好事,我要奖励自己一下,对自己行为的控制也就变得无力了。

芝加哥大学商学院研究生院的教授阿耶莱特·费什巴赫(AyeletFishbach)和耶鲁大学管理学教授拉维·多尔(RaviDhar)已经证明了,在完成某个目标过程中取得的进步,会刺激人们做出妨碍完成目标的行为。在一项研究中,他们告诉成功的节食者他们已经减了多少体重。然后,他们向节食者提供庆祝节食成功的礼物,一个苹果或一块巧克力。85%得到鼓励的节食者选择了巧克力,而不是苹果。而那些没有被研究人员提醒已经获得了进步的节食者中,只有58%的人选择巧克力。

另一个研究发现,完成学术目标的情况也一样。如果学生们觉得自己已经为复习考试花了很多时间,自我感觉相当良好,他们就更可能花整晚时间和朋友比赛喝酒,进步可能让我们放弃曾经为之奋斗,我们只要稍微回想一下自己学习或是运动的经历,我们就能发现我们一直活在这种奇怪的逻辑之中(我今天下午就是,看了两个小时的书,觉得自己棒棒哒,准备玩一盘游戏奖励下自己,结果玩了一下午,我忘了我看书是因为我想趁着休息日好好提升自己)小小的放纵其实就是“许可效应”的影响。

更可怕的事,你光是想象自己以后做事要细心就会触发“许可效应”想想你上学的时候,每次下定决心要好好读书之后都做了些什么。

许可效应会让我们变得更加冲动,放宽对自己的限制,那是不是说每次我们做出让自己变得更好的事之后,我们都会受许可效应影响,进而做出影响自己进步的行为?不是的,就像前文说的那样,你做出自我提升的事仅仅是出于觉得这件事是一件好事的话,那么许可效应就很容易出现,但是你做的事出于你本身的渴望,你觉得自己就是这样的一个人的时候,你就不会忘记自己做事的目的,也就不会受许可效应的影响,所以做完一件让你感觉很良好的事情准备用放纵奖励自己的时候,问问自己这么做的理由是什么?勿忘初心,方得始终说的就是这个意思。所以不要把一件是当作“好事”来做,而是记住自己做这件事的初衷,不管是“做事细心”还是其他。

二.我们真的需要细心吗?

我小学考试的时候,经常因为粗心,本来拿满分的试卷,往往只能拿95分,老师跟老妈都很着急,不断的告诫我一定要细心啊,一定要细心啊,甚至是算命先生都跟我说,如果我做事能细心一点的话,那我前途无量。

好吧,但是当我真的很认真的细心的去做试卷的时候,我发现我很多地方还是会因为粗心而做错,而且不断的强迫自己去细心真的让我好累。随着经历的事情越来越多,我发现我真的不是一个细心的男孩子,大大咧咧,狂野,随性让我觉得很舒服,我觉得自己这样很好,要求我凡事都细心真的是很大的枷锁,而且我发现有些人天生就是细心,需要细心的事交给他们来做,比我自己费劲的去做要好很多。后来我看了马斯洛的《自我实现的人》我才发现“做事要细心”是个桎梏,发展自己独特的个性才是我们真正要去做的。

“做事要细心”跟“不喝酒就不能做生意”,“不外向,不会来事就会在社会上不好混”一样,都是一些莫须有的束缚,我见过好多人不会喝酒,但是做着绝大多数人做不起来的过亿的生意。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真的是成功必须的?那么内向的代码大神的人生一定是开挂了。

如果我们连自己的本性都不了解,而是一味的去追求别人嘴里说的种种社会标准,活得会很辛苦,也很狼狈。看完马斯洛的书,最大的感悟就是我们不应该给一些性格贴上好的或是坏的标签,性格应该是中立的,不同的环境需要不同的性格,让自己的独特个性在合适的环境中成长才是真正必须的。


文:壹心理打卡

  • 发表于 2016-12-27 00:00
  • 阅读 ( 938 )
  • 分类:其他类型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相关问题

0 条评论

请先 登录 后评论
admin
admin

0 篇文章

作家榜 »

  1. xiaonan123 189 文章
  2. 汤依妹儿 97 文章
  3. luogf229 46 文章
  4. jy02406749 45 文章
  5. 小凡 34 文章
  6. Daisy萌 32 文章
  7. 我的QQ3117863681 24 文章
  8. 华志健 23 文章

联系我们:uytrv@hotmail.com 问答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