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行业有前途吗? 审计报告是不是所有企业都要做

我不是从事审计行业,我从接触审计的角度来说说: 我们公司年年要被普华永道审计,从前年开始,年年换审计小组组长。 2018年,有个刚毕业的小男生,96年,很腼腆,带去现场看,现场的财...

审计行业有前途吗?

我们精选了一下网友答案:

···································^^····································


我不是从事审计行业,我从接触审计的角度来说说:

我们公司年年要被普华永道审计,从前年开始,年年换审计小组组长。

2018年,有个刚毕业的小男生,96年,很腼腆,带去现场看,现场的财务(都快40了)见了他喊他王老师,刷一下脸就红了,主要管收集凭证啊,原始资料啥的,带去现场主要跟着去清点存货。

2019年又来了,听说升了一级,因为CPA过了一门,开始负责薪酬流程、销售收款流程的审计,工资比一开始高了不少。

今年年审又来了,CPA过了3门了,现在是小组负责人,又升了一级,名片从审计员换成了高级审计员,收入又高了不少。

吃饭的时候打趣说明天就看不到他了,去当经理了吧,他被说乐了,估计也在期待。

说了这些想说什么呢,审计感觉还是挺有前途了,至少晋升通过很明了,经过自己的努力,还是可以进步的。

以上的说法比较片面,不代表整个审计行业

-------看到很多人点赞,感谢大家------------

我来更新一下,想吐槽一下这位小哥,今年2020年1月份来年审,9号就入现场,21号走的。

不知道是第一年当现场组长比较没经验还是什么,从头到尾对年审基本没有提出什么问题、意见。这期间记得还跟他上面的经理也沟通过,也没提出。

结果春节一过碰上疫情,虽然公司其他部门复工晚,但是我们从2月4号开始陆续就和审计小组继续提供资料,过程中提出了两个问题:集团未在合并范围内的一个PPP项目公司的产生质疑,应该纳入合并范围;再一个是账龄提减值准备的问题,说我们提的不对。

这个时候报表初稿都出来了并上交,而且一年来3次,一次3周以上,11月初的预审还搞了3周多,1月份年审搞了十几天时间,资料早就提供了,有点郁闷怎么不早点说。

后来就调表、影响当期利润,为完成指标还得调整建造合同。

可以说今年的年审是我负责与审计沟通几年来最费劲的一年。

改表就改了好几次。

+++

补充下:

1.非常赞同技术的重要性,文中已特别强调。

2.审计的内涵是非常广的,不等于 “核数”,对不对。 即使如您所言,100%检查(先且不说这些数据结构如何),真的确定输入的就是100%吗?完整性。这个认定几乎是大多数审计的难点?上市公司体外循环太多了吧。 如果只是把数据检查完那太容易了。可惜现在是即使你数字核对ok,查完所有凭证,也未必就没风险。

3.当前的一个问题往往是,即使你履行完程序,也无从保证审计质量。 那不是实质。 业务实质是,你为什么有这个交易?疫情来了,你资产闲置那么多,要不要减值?商誉会暴吗?对应的资产组范围怎么划分、可收回金额怎么估计?公司的意图为何要这样?………… 审计判断的实质在于交易,而且数字表面。康美的货币资金对的上,但顶不住银行也能出资金管理创新业务。

4.回到审计本身,理论上它很难被替代、消亡的原因,在于股东和管理者之间的代理问题,以及其它各种信息不对称问题。 “鉴证”,作为一种监督手段发展成一门学科是有其必然性的。 当然它肯定也会随技术而进化。 如果哪天,技术所依赖的基础环境、区块链技术等等能让信息的完整真实不需要鉴证的程度。那它自然会消失。我所指的远,是这个意思。

5.审计的委托目的也太多,并不狭隘。比如楼下审计局的朋友;经济责任审计、舞弊、业绩评价,并非仅仅核数那么简单。这可能是更底层的东西,审计目的是什么?

6.想起我刚入行的第一年,很喜欢看凭证,当时带我的同事提示我要多看看凭证后附的原始依据。记得印象最深的一个凭证,某企业给予一个施工队员工的抚恤金,因该施工队在该公司实施作业时不慎房屋压住、身亡。

当时,我把这件事当作故事和上司说。

他立刻问我,你有看看企业 被起诉吗?会不会有诉讼…败诉没?会有或者负债吗……

这就是一种audit sense.


*-------------------------------

原回答:

我的看法与高赞答案不一样:财务会计相关专业的应届生第一份工作做审计还是值得,但同时注意从中应该收获什么

1.首先说下技术与审计、财务的关系,这是个重要问题。

(1)审计的功能:验证信息真实。毫不夸张的说,它是资产市场来源流动的各种数据、信息、价值的基础。个人认为,一个python,或者任何别的语言,较长时间替代不了审计的功能。西方比较早研究审计,他们说审计是资本市场“watchdog”(看门狗/看门人)。

可是大家很失望:在A股,看门人成为了背锅人(当然不排除很多配合作恶、监守自盗的看门人),是吧~

大家还很失望:去到事务所做个小朋友,天天加班很惨,是吧~

大家也失望:去事务所工资太低,是吧~

我的总结是,大家对审计行业失望于这3点:环境差(地位不高)、工作强度大被合伙人剥削工资低(这种剥削机制有较深层的形成原因)。

今天我还和认识的一个合伙人(中等规模吧,其实都是拉活的)聊起,他也抱怨不赚钱、风险大。

但是,这几点是不是仍然无法否认审计的功能?“鉴证”,真的很重要,不是吗~

(2)技术冲击对审计、财务的影响。我也相信大量重复性、简单的信息记录、甚至较复杂的一些判断都可以被逐步取代。我也学python, 也用stata,或者还会学其它的语言……特别赞同一点,it们对世界的改造非常之大,代码改变世界~

但是,有两点很多审计人容易忽视:

a.中国很多企业的会计、财务水平真的还不够。在我所接触过的公司,即使是上市公司,财务、会计硬专业知识技能真的比中介机构要不如,更别提99%的中小微企业……他们是企业财务,不会像中介机构见很多企业。应该说他们的日常工作主要是记录、核算、加一点分析、参与或者见识企业的重大决策活动(比如投资、并购重组)的机会较少。

举个例子:现在要做某厂的长期资产处置工作,可能要卖、要减值呀,要看“可收回金额”,用(公允价值-处置费用)的做法。财务人员、甚至很多审计人员也懵逼,处置费用咋考虑?是不是cpa书比较少讲,但实务中还挺重要的一个小点。如果是商誉减值,更麻烦了……

你python如何解决?有思路没有……

语言,也得有人的思路指挥。

b.技术的进步会催动行业发生进步的,并非完全取代的关系。比如我以前在某家4大,11年就开始把底稿在网上协同,同样差不多的时间我也去过某家国内所,他们开始用鼎信诺取数、甚至编部分底稿,我看现在很多国内所都开始用了吧。

甚至可以说在当前的时代,掌握、使用语言是趋势,财务领域的专业人士也得学习语言,比如python,r等等。

国外已经开始有business analysis的专业学位了吧,技术+商业知识的复合型培养方向…国内也高校也开始尝试了。

对这点我的看法是,技术是趋势、会催生行业变化,适应的人会主动适应,如同高赞答主,不主动学习了解趋势的话就会被淘汰,或者被迫迁移到价值更低的岗位。但,这不意味着这个行业会消亡、没有前途,关键在于你以什么姿态在这个行业生存?


2.审计行业有没有前途?其实你想问的是从事审计自己能不能有更大的发展。答案是。

(1)对审计这个行业的看法,审计业目前的情况,确实到了需要转折的时候。18、19很乱,康美、康得新,各种……怎么变成这样呢?合伙人的日子也不好过,国企央企的客户不好拿的,垄断市场滋生寻租,民营上市公司又会有各种诉求……可能灰色的也不少。

你觉得在近些年审计费的上涨,比得过物价吗?没有。关系需要打点是吧,更麻烦的是事务所的治理模式:牌照资源竖门槛、国资委国企央企、各省市专业机构目录圈势力范围。

某些事务所,哪个合伙人搞定的入库,别的人做这个国资客户,他都得拔毛;这种长期的、大的、稳定业务资源都是老大嫡系。

于是呢,剩下给小朋友们发工资的钱不多了啊(比如上面同学问的),你的合伙人(90%拉活的)都要被层层剥削,除了10%的白手套。

这是一种恶性循环。所以啊,审计质量如何保证呢?

2019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审计领域的两个重大课题都是与“会计师事务所治理”相关,一个240万,一个230万。治事务所有用吗。

症结不仅在违规成本低,还在于市场缺乏竞争与淘汰:违规者、寻租者获得利润,从业者成为背锅人。

(2)尽管那么多抱怨,但审计可能还是次优、或者次次优选择,如很多人所说,起码是跳板。

大家都想做投资、进投行干券商,但是在无法进入的时候,次次优还是可以考虑8大:起码在中介机构有机会多见识一些。

对于如何如何有利之处前面略有提及,在我的其它回答也有涉及。

这里想说一点:审计行业里初级从业人员多、供过于求,但有能力的熟练人才总是受人欢迎的。

如果在次优的审计选项(估计是对985 211学校而言次优),你需要尽快成为熟手

(3)熟手的判断,我认为有3点:audit sense(一种感觉、逻辑感、探究问题的研究感)、专业判断(审计的职业判断)、沟通能力(搞定客户、获取信任)。

这些特质,才是支撑你往价值链上游前进所需要的。


补充一下:技术真的很重要,语言;真的是程序时代数据时代,如果能掌握熟练,到更新的行业,还是别审计。


以上是次优选择的感受:尽管审计的相对价值在下降(同意),我个人看,还是取决于什么的姿态、经受什么样的锻炼往前走(仍然认为有前途)。

+++

审计这行的流动性非常高。分几类:

1)留得比较久的人:CPA到手,个性务实,不怕吃苦,黄牛,听话,为人处世小心翼翼+起码有一个高级经理/合伙人级别得觉得你还不错,爱钱,爱名号。

2)跳去国内所的:有志向,有资源,有伙伴,要自己当老板,爱钱。

3)被裁的:考不出证,清不了Q,吃不了苦,+Senior无法驾驭的性格……

4)跳去企业做内审/监察类(一般很难一步到位跳去企业做财务):大多数人的选择,稳定,但缺乏成就感,缺少高光时刻。

5)跳去企业做财务经理/总监:不少人的理想目指CFO,所以必须是大些的公司,说明你的思路比较活络,这种跳槽比较理想。但如果是企业经理以下职务,恐怕也没什么前途钱途。

6)出国/深造/MBA:为爬得更高积蓄力量;或,迷茫中。

7)券商/投行:证书多,优秀、聪明,背景无可挑剔;或,官二代富二代,政府背景。超级有钱。

总体而言,当你还不是一个重要人物,也就是1-4年内,职场环境相对比较简单,同事之间也比较融洽,但如果要升到经理,就像任何职场中一样,会有利益和派系之分(现在不需要懂)。如果你不是那种性格天马行空、也不是那种视金钱为无物的佛系人士,去一家好的事务所是不错的职场起步,但始终要想好你最终适合什么,要过什么样的生活。

+++

你现在做的审计

抽凭,刷底稿,复印,清q,出报告。


我现在做的审计

1.某省直属厅级国有企业,百亿资产,10年前因国家政策建设公租房项目,十几家子公司总共几个亿投进去了,房子盖好了,因各种各样的政策,无法决算,产权也没法办理,基建账套进不来主账套,只能挂账往来,还不能按比例计提坏账。换你你怎么办?出个非标?然后贷款续不上,公司破产,数万人失业?这样省长下台都是小事,数万人能起义你信不信。

我们联合企业用5年时间,结合年报决算,专项审计,该核实的核实,该清理的清理,该决算的决算,该损失的损失。这个事一步一步处理完了。国资委很高兴(监管的企业逐步变好),企业领导很高兴(业绩),合伙人很高兴(几百万的收入,省里出名,国资委头头都点赞,面子里子都有了)


2-.某上市公司因行业不景气逐步低迷,包袱沉重,连续审计了几年,公司长期下行,潜亏逐年增加。你怎么办?出个非标?企业停贷,资金链断裂,破产或者被收购?

我们趁一把手换届,说服企业计提了十几亿损失。潜亏一次处理干净,企业轻装上阵。随后盈利好转,融资成本降低,扩大融资规模,转型升级。公司开始转向好的方向发展。合伙人后来被评为全国会计先进。

3,省政府为了一些特殊原因,构建某投资集团的时候,扩大评估价值,导致合并层面产生数十亿商誉。随着股市下行,几家上市公司股票价格下跌,商誉出现大幅减值。谁敢计提商誉减值?大额的商誉减值长期挂账,谁又敢出非标报告?谁又敢推翻省政府批准的合并方案?

我们也不知道咋处理,但是肯定的是,谁能解决这个问题。绝对是名利双收。你要是能解决,你在本省的财审圈绝对出名,堪称一声大师,你觉得审计这个行业有没有前途?

这都不用举什么重组上市,给企业建立内控制度什么虚头巴脑的东西,这就是实实在在企业,国资委,证监局头疼的地方。每个省市县国有企业都有类似问题。


对了,那些个说审计会被it替代的人,来想想我这几个案例,用什么语言,什么语句可以处理掉,我也学学。当然,我们也用计算机程序,但是我还是认为,计算机只能代替我复制粘贴。而不能代替我出解决方案。


防杠防涉密说明,上述案例都是瞎编的,切勿对号入座,切勿信以为真。

+++

大par见面会上,我提了一个问题,

原问题是这样的:

大家都知道,四大自上个世纪进入中国市场以来,做了很多的大项目,比如参与国企改革、股份制改革、大银行IPO等等,那么未来四大业务的增量空间在哪里?增长空间是什么?就审计业务而言。


其实因为我比较紧张(毕竟是一年难遇的老板级大par),我这个问题有个逻辑跳跃:

我想问的是前20年和后20年的增长对比,或者说审计未来的前景,

更直接一点就是:

审计是不是夕阳产业?

如果过去10年20年是审计的黄金时代,那么未来审计行业是白金时代,还是白银时代?

或是青铜时代?废铁时代?



不是拍马屁,但是我觉着领导就是领导,

他敏锐地捕捉到了我真正想问的是什么,然后帮我补充了问题,做了回答。

至于领导的回答是什么?我在后边讲。

本文目录:

  • 审计的枯燥和痛苦
  • 意义和快乐
  • 大par的回答
  • 一些想法



一、审计的枯燥和痛苦


1、枯燥

会计审计是一个主要和数字打交道的工作。

数字这个东西,1是1,2是2,连个小数点都错不起。

不像是写文章,可以变着花样写,想用什么词用什么词,写个错别字、病句,读者还可能觉着是作者精心雕琢、刻意为之。

实际上狗屁不通的文章,读起来也有可能很爽。



而会计审计这个工作,一口唾沫一个钉,一笔分录两个科目,糊弄不得。

假如有一个鱼塘,有的职业是钓鱼,有的职业是摸鱼,

而会计就是把一条鱼摸上来,然后数数有多少片鱼鳞,记下来,分成大鳞、小鳞、 应收的、应付的,这片提折旧,那片计减值,

审计就更狠了,既要钓,又得摸,摸完还得数,

会计说这个鱼塘里一共有20,745,691,542,994片鱼鳞,审计需要验证这个数字准不准,分类对不对,完整不完整,该披露的披露了没。。。

数完这个鱼塘,接着数下一个,

因为国内的摸鱼期间都是统一的12月31号,所以审计还要去扎堆数,加班数,连夜数,通宵数,

你说枯燥不枯燥?




2、痛苦

枯燥的工作未必痛苦,因为有的工作很简单,也很舒服。

枯燥且复杂,才是痛苦之源。

复杂分为两个层次,一个是体系化,二是多变性。


体系化是说,

无论是国内的CAS,CRAAS,还是国外的IFRS,IAS,ISAs,US GAAP,AASB,都是一整套全流程的准则系统。

从概念到理论到解释到实务,逻辑通顺,勾辑无误,都是呈现体系化的。

balance sheet里边,balance才是核心。

牵一发而动全身,一着不慎,满盘皆怼不平。



多变性是讲,

这玩意儿老是改,不停的改,以至于中注协每年都要更换新的cpa考试教材。

一本教材,使用寿命必短于一年。

不仅国内变,国外也变,或者说国内多半是跟着国外变,

国外不仅变准则,甚至连制定准则的委员会都能变(2001年4月国际会计准则委员(IASC)改组为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IASB制定并发行IFRS,在此之前,国际财务准则叫IAS)

财务准则唯一不变之处,就是,它一直在变。

这种体系化和多变性带来的结果,就是复杂。



当然,无论是枯燥还是复杂,对于审计baby来说,其实并不涉及,

枯燥多半是senior的活,

复杂的事项有经理呢。

但看看经理们日益升高的发际线,

你就知道,

生下来光头的baby,早晚要再变成秃头的经理。



Vicky老师在《活在安达信的日子》一文中写过一段话,让我印象很深:

...长时间的工作,没有周日没有任何假期,没有约会也没有饭局,我真的受不了了,一天晚上12点多,在复印客户资料的时候,我紧紧盯着复印机上附带的巨大的自动订书器想:如果我现在把手指伸进去,我明天就能休病假了。我足足在复印机前驻足了十分钟抉择自己是否要这么做...


当然她最后并没有这么做,但这种心里的挣扎,大概是切肤的体会。

既然如此痛苦,那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去做审计?



二、意义和快乐


1、审计的意义

1)供给诚信(trust)

这种诚信是市场经济大环境中的必备要素,

实体经济中,任何一个交换行为,任何一笔交易,都是基于或多或少的信用成分,

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应用范围很有限,应收应付预收预付才是做买卖的常态。

虚拟经济,金融系统就更不用说了,

整个虚拟经济的大半边天都是靠着信用来维系着,

没有信用基础,99%的金融工具都会被错付。

无诚信,不经济。



而审计就是供给这种trust的活动,通过鉴证服务,增强报表使用者对报表真实可靠准确公允的信心。

注册会计师未必是诚信的人,但至少要假装诚信,

而很多假装,装着装着就成真的了,

当然有可能装着装着就露馅了。

但是最后假的装成了真的,

也就成了行业里的翘楚,财务领域的精英,受人尊重、有口皆碑的中国注册会计师。



2)防止舞弊(fraud)

世界上只有两种人:喜欢舞弊的人,和假装不喜欢舞弊的人。

只要存在舞弊铁三角(机会,压力,借口)的条件,

你让中注协的会长、财政部会计司的司长来做会计,他也不敢夜深人静的时候对自己说:我不做假账。



之所以不做假账,是因为上边有领导管着,下边有下属看着,内部制度约束着,外部监督着。

我相信世上还是好人多,但世上的圣人还是少的。

会计舞弊天天有,机会压力和借口。

多信内外部控制,少信自律自制。

而审计的意义之二,就是健全和鉴证这种控制,预防舞弊。



3)更美好的世界(better)

做诚信,防舞弊的目的就是为了变得更好。

更公平的竞争规则,更有效率的商业活动,更健全的市场经济制度,更好的世界。

另一角度来说,

制度的目的之一就是确定性、相对性的公平,

但是要看到,真实的世界是不平等的,

或者说,有些人可能生下来就比其他人更平等。

在这个不平等的前提条件下,去维护相对性的平等就更加重要。

你得让劳苦大众有口饭吃,让整个社会体系平稳运行。



就像比赛跑步,

400米的跑道,有的人生下来起跑线就要比别人超了300米,

但你不能再让他坐个火箭跑完剩下的100米。

不透明不诚信不按照规则去办事,而是选择去舞弊的人,就是想去坐火箭。

审计的目标,

就是让这种人在到达终点之前,把火箭引爆炸死他!

让他舞弊!

去那边舞弊吧!



有人说,

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

但我们要做的,就是把这句话倒过来,让卑鄙者去那边通行!


公正,平等,和谐的商业社会,需要诚信来支撑。

总要有人站出来说,我们都别做假账了,好好培训和学习,准备比赛吧。

这群人,可能是心系苍黎社稷的政治家官员,也有可能是专注于专业领域服务的审计,还有每一位勤勤恳恳的打工人。




2、审计的乐趣

1)不同风土的鱼塘

前边说,会计就是去数自己鱼塘的鱼鳞,

而审计则是好几个鱼塘都要数。

有的鱼塘在东北,有的鱼塘在海南,

热带的海洋鱼可能比松花江里的“三花五罗”更好吃,但是肉也可能少一些;

有的鱼塘大一些,有的鱼塘就几条小鱼,3天就摸完了,剩下的时间就可以去吃个火锅唱个歌;

有的鱼塘很随意,可能边摸鱼边唱歌,

有的鱼塘则严格一些,需要穿西装打领带去摸。



在这种变化莫测的鱼塘环境下,我们无法改变准则规定的摸鱼方法论和鱼塘客户的要求,

但是至少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变摸鱼的姿势和态度:

到哈尔滨我就冷着脸,

到海南我就热火朝天。

大概除了准则的变化让人难受,其他的变化都是新鲜且有趣的。



2)可靠的战友

钓鱼的最大的快乐,莫过于大鱼上钩后,周围钓友们艳羡的眼神;

而数鱼鳞的快乐,大概就是有一群人陪着你一起数,

有的人数着数着就哭了,

有的人数着数着就笑了,

有的人数着数着就疯了。



但无论怎样,鱼塘打工人总知道自己身边和身后,树立着一个摸鱼金字塔,

每一层都有支持自己的伙伴,

自己的peer,senior,mgr,

更幸运的是,只要你严格按照准则去摸鱼,即使是塔尖的大佬也是站你这边。



3)福利和薪酬

从审计baby的角度来看,审计行业的入门工资确实不高。

但是人人可能都会存在一个误区:

在做比较的时候,没有人会和更差的东西比,人永远都是看到自己想要且得不到的。



就比如说IT程序员,大厂比小厂好,算法岗可能比开发岗工资更高,

那是因为大厂算法岗对脑力的用量更大,更容易秃。

审计可能要做几个年审才能熬秃一个头,而程序员只要几行代码就够了——今夜搞不懂这几行,他就秃了。

一般来说,

一个打工人的工资比你高,多半是因为他的工作更容易秃。

薪酬量与脱发量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你以为他的工作钱多活少离家近,那只是你误以为。

你以为你的审计工作钱少活多责任重,好吧,这确实是真的。

不过常听人说,审计是个旱涝保收的活,单单这个特点,就领先了千百年来人类最辉煌的行业——农业。

说审计旱涝保收,当然是有依据的,

无论是经济上行还是下行,市场对信心和真实的需求都是存在的。

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欠发达国家,都不喜欢虚假的繁荣。



即使是未来世界大战,星球大战,文艺复兴后的科技成果都被祸祸没了,

一定还有会计的结绳记事,

还有Double entry rule,

还有我们的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


再者说,

毕竟是曾经高端的金融服务业,

必要的双休、法定节假日、年假还是有的。

只要有假期,就是有光明和希望,

放假的快乐只有每天搬砖的打工人才能体会。



三、大par的回答


回到文首提到的问题,大par的回答在当时很让我信服,

或者说,

关键不是他说了啥,而是他怎么说的,

他的自信和坦然,调侃与笑谈,

我估计当时他说啥,我都觉得对对对对对。



具体的回答我忘了,按照我的理解,整理了两点,不当之处,就是我记错了:

1、强监管

就是说,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有关部门对资本市场监管力度一定会越来越强,而我们的专业服务就是帮助客户去满足监管的要求,去做更多合规工作,更好的适应监管框架的变化。

相比于发达国家,我们对资本市场的监管还是有差距的,诸如獐子岛康得新,这些都是问题。

帮助客户应对监管的不断变化,就是增长点之一。


关于监管这个点,我印象很深,因为当天晚上蚂蚁就被约谈了。

当然约谈和审计并无直接相关,但每一个上市实体的背后,都曾站着一个秃过头的审计团队。

前边吐槽了很多准则的变化,但是从另一个角度讲,如果准则自始至终一成不变,金融服务业根本就没有饭吃。

存在的意义,就是去迎接这些challenge,提供服务的更高价值。




2、资源整合

审计全球资源的整合,审计行业资源的整合,这个是另一个增长点。

par在这好像说了上千字,我没听懂,大概是这么个意思。


但是我自己想说一点,寡占效率的逻辑。

一己之见。

其实学过西方经济学的小伙伴们可能都觉着完全竞争市场更好更公平更有效率,

但是完全竞争是有苛刻条件的,其中之一就是产品的同质化。

就拿审计来说,每一张审计报告看似是一样的,但本质不同,

每一家事务所出具的审计报告的可信度是有差异的,

而可信度才是审计报告的本质,绝非那一页两页的A4纸。



既然整个市场需要质量好的产品,那就不需要那么多的供给者,只需要几个提供优质产品的供应商:

审计报告不同于衣食住行,衣食住行需要满足不同消费水平人群的需求,

但审计报告的使用者,只想要真实可靠的鉴证。

拿吃饭来说,没有山珍海味,我吃个馒头咸菜也可以充饥,但不能饮鸩止渴,

审计呢,没有高质量的报告,其他任何东西都是鸩。

当然寡占还会有寡占的问题,但每一个决策背后都是优劣相较、两相权衡的结果。

纯属个人观点,不代表任何组织立场。



四、一些想法


我读书时候曾和一位教授聊天,现在是省教育厅长。

当时他就讲过,从商、从政、从学术,并不冲突,并给我举了某某局长多篇核心期刊的故事。

换句话说,在选工作这件事情上,没有真正错误的选择。



都说会计相对审计安稳,其实也未必,

我实习时,

也曾见财务主管大姐,为了陪客户,喝的满脸通红,而家里还有不满三岁的孩子,

也曾见初入职场的小出纳,被吆三喝四的端茶倒水,

也曾见有位会计,被我们要资料要到哭。。。

都是打工人,没有谁比谁容易。



但无论是四大还是四小,事务所还是企业,每个人其实都是有趣的灵魂,但有些人的灵魂就是更灵,更有趣,感染力。

每个firm里都会有这种人,找到他们,学习他们。

踏实做事,认真思考,虚心请教,谨慎求证,自有贵人相助,

越是唯唯诺诺,患得患失,自怨自艾,就进入一个NG cycle。

选择了这条路,就要相信这条路,至少是走好此时此刻的这条路。



至于未来,

人工智能没有想象中的那么智能,机器学习也没有看起来那么爱学习,

未来会怎么样,谁都说不清楚,技术、市场和政策的作用力,孰大孰小也难以分辨,

指不定哪天,审计又回到吃皇粮的时代,

我们能做的,我能做的,也就是只是关注当下,

行稳,方可致远。



审计是方法,是方式,是语言,是制度,是为了实现业务增长、为了产业发展、为了分配公平和效率、为了经济进步和发展,唯独不是为了审计而审计。

当然要不断学习,但大前提是保重身体。

了解自己的身体并不比了解世界容易。

身体当然有其韧性,折腾折腾不必过分担心,该折旧就得折旧,但别不小心报废咯。

回到上世纪40、50年代的时候,很多人甚至都没有折旧的机会,一次性减值,甚至直接报废。

查一下The Henan famine的史料,就会知道,多少的报废是饿到报废。

用到机器设备上叫报废,用在人身上就是,‘走了’,‘没了’,‘饿死了’

这不过是60多年前的事情而已,相比于厮,双倍余额递减法也好过非正常报废。



总而言之,

无论是会计、审计,计算机、IT,AI、大数据,还是打工、种地,

过去、现在、未来,都有着各自的幸与不幸,

开卷有益,还在念书的朋友们先学好专业课,工作的朋友们先做好本职工作,

学习学的只是学习能力,工作也未必是只看短期工资薪酬待遇,

脚踏实地,步步留痕,

做好手边事,珍惜眼前人,

抱有理想主义的情怀,加之基于现实的思考,怀揣乐观心态去建设,

在此基础上再去想这些有的没的,自己想清楚了,再去行动、再去改变。



从来都是说见微知著,

没有听说过见著知微的,

任何一代领导人,都干过基层,

唐太宗《帝范》卷四中有句话说,

"取法于上,仅得为中,取法于中,故为其下。"

用人话翻译过来就是,

想当部门财务负责人,得奔着财务总监的目标去干;

想成为审计经理,得知道合伙人想要什么;

想实现出人头地、名就功成,需要尽瘁鞠躬、沐雨栉风;

想要随遇而安、偏得一隅,那就得浴火涅槃、百炼成钢。



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

世上本没有好工作,好好做了,也就有了好工作。

工作当然是一道选择题,随时可以改选,只不过选项就这两个:

A. hard

B. harder

+++

···································^^····································


补充下:

1.非常赞同技术的重要性,文中已特别强调。

2.审计的内涵是非常广的,不等于 “核数”,对不对。 即使如您所言,100%检查(先且不说这些数据结构如何),真的确定输入的就是100%吗?完整性。这个认定几乎是大多数审计的难点?上市公司体外循环太多了吧。 如果只是把数据检查完那太容易了。可惜现在是即使你数字核对ok,查完所有凭证,也未必就没风险。

3.当前的一个问题往往是,即使你履行完程序,也无从保证审计质量。 那不是实质。 业务实质是,你为什么有这个交易?疫情来了,你资产闲置那么多,要不要减值?商誉会暴吗?对应的资产组范围怎么划分、可收回金额怎么估计?公司的意图为何要这样?………… 审计判断的实质在于交易,而且数字表面。康美的货币资金对的上,但顶不住银行也能出资金管理创新业务。

4.回到审计本身,理论上它很难被替代、消亡的原因,在于股东和管理者之间的代理问题,以及其它各种信息不对称问题。 “鉴证”,作为一种监督手段发展成一门学科是有其必然性的。 当然它肯定也会随技术而进化。 如果哪天,技术所依赖的基础环境、区块链技术等等能让信息的完整真实不需要鉴证的程度。那它自然会消失。我所指的远,是这个意思。

5.审计的委托目的也太多,并不狭隘。比如楼下审计局的朋友;经济责任审计、舞弊、业绩评价,并非仅仅核数那么简单。这可能是更底层的东西,审计目的是什么?

6.想起我刚入行的第一年,很喜欢看凭证,当时带我的同事提示我要多看看凭证后附的原始依据。记得印象最深的一个凭证,某企业给予一个施工队员工的抚恤金,因该施工队在该公司实施作业时不慎房屋压住、身亡。

当时,我把这件事当作故事和上司说。

他立刻问我,你有看看企业 被起诉吗?会不会有诉讼…败诉没?会有或者负债吗……

这就是一种audit sense.


*-------------------------------

原回答:

我的看法与高赞答案不一样:财务会计相关专业的应届生第一份工作做审计还是值得,但同时注意从中应该收获什么

1.首先说下技术与审计、财务的关系,这是个重要问题。

(1)审计的功能:验证信息真实。毫不夸张的说,它是资产市场来源流动的各种数据、信息、价值的基础。个人认为,一个python,或者任何别的语言,较长时间替代不了审计的功能。西方比较早研究审计,他们说审计是资本市场“watchdog”(看门狗/看门人)。

可是大家很失望:在A股,看门人成为了背锅人(当然不排除很多配合作恶、监守自盗的看门人),是吧~

大家还很失望:去到事务所做个小朋友,天天加班很惨,是吧~

大家也失望:去事务所工资太低,是吧~

我的总结是,大家对审计行业失望于这3点:环境差(地位不高)、工作强度大被合伙人剥削工资低(这种剥削机制有较深层的形成原因)。

今天我还和认识的一个合伙人(中等规模吧,其实都是拉活的)聊起,他也抱怨不赚钱、风险大。

但是,这几点是不是仍然无法否认审计的功能?“鉴证”,真的很重要,不是吗~

(2)技术冲击对审计、财务的影响。我也相信大量重复性、简单的信息记录、甚至较复杂的一些判断都可以被逐步取代。我也学python, 也用stata,或者还会学其它的语言……特别赞同一点,it们对世界的改造非常之大,代码改变世界~

但是,有两点很多审计人容易忽视:

a.中国很多企业的会计、财务水平真的还不够。在我所接触过的公司,即使是上市公司,财务、会计硬专业知识技能真的比中介机构要不如,更别提99%的中小微企业……他们是企业财务,不会像中介机构见很多企业。应该说他们的日常工作主要是记录、核算、加一点分析、参与或者见识企业的重大决策活动(比如投资、并购重组)的机会较少。

举个例子:现在要做某厂的长期资产处置工作,可能要卖、要减值呀,要看“可收回金额”,用(公允价值-处置费用)的做法。财务人员、甚至很多审计人员也懵逼,处置费用咋考虑?是不是cpa书比较少讲,但实务中还挺重要的一个小点。如果是商誉减值,更麻烦了……

你python如何解决?有思路没有……

语言,也得有人的思路指挥。

b.技术的进步会催动行业发生进步的,并非完全取代的关系。比如我以前在某家4大,11年就开始把底稿在网上协同,同样差不多的时间我也去过某家国内所,他们开始用鼎信诺取数、甚至编部分底稿,我看现在很多国内所都开始用了吧。

甚至可以说在当前的时代,掌握、使用语言是趋势,财务领域的专业人士也得学习语言,比如python,r等等。

国外已经开始有business analysis的专业学位了吧,技术+商业知识的复合型培养方向…国内也高校也开始尝试了。

对这点我的看法是,技术是趋势、会催生行业变化,适应的人会主动适应,如同高赞答主,不主动学习了解趋势的话就会被淘汰,或者被迫迁移到价值更低的岗位。但,这不意味着这个行业会消亡、没有前途,关键在于你以什么姿态在这个行业生存?


2.审计行业有没有前途?其实你想问的是从事审计自己能不能有更大的发展。答案是。

(1)对审计这个行业的看法,审计业目前的情况,确实到了需要转折的时候。18、19很乱,康美、康得新,各种……怎么变成这样呢?合伙人的日子也不好过,国企央企的客户不好拿的,垄断市场滋生寻租,民营上市公司又会有各种诉求……可能灰色的也不少。

你觉得在近些年审计费的上涨,比得过物价吗?没有。关系需要打点是吧,更麻烦的是事务所的治理模式:牌照资源竖门槛、国资委国企央企、各省市专业机构目录圈势力范围。

某些事务所,哪个合伙人搞定的入库,别的人做这个国资客户,他都得拔毛;这种长期的、大的、稳定业务资源都是老大嫡系。

于是呢,剩下给小朋友们发工资的钱不多了啊(比如上面同学问的),你的合伙人(90%拉活的)都要被层层剥削,除了10%的白手套。

这是一种恶性循环。所以啊,审计质量如何保证呢?

2019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审计领域的两个重大课题都是与“会计师事务所治理”相关,一个240万,一个230万。治事务所有用吗。

症结不仅在违规成本低,还在于市场缺乏竞争与淘汰:违规者、寻租者获得利润,从业者成为背锅人。

(2)尽管那么多抱怨,但审计可能还是次优、或者次次优选择,如很多人所说,起码是跳板。

大家都想做投资、进投行干券商,但是在无法进入的时候,次次优还是可以考虑8大:起码在中介机构有机会多见识一些。

对于如何如何有利之处前面略有提及,在我的其它回答也有涉及。

这里想说一点:审计行业里初级从业人员多、供过于求,但有能力的熟练人才总是受人欢迎的。

如果在次优的审计选项(估计是对985 211学校而言次优),你需要尽快成为熟手

(3)熟手的判断,我认为有3点:audit sense(一种感觉、逻辑感、探究问题的研究感)、专业判断(审计的职业判断)、沟通能力(搞定客户、获取信任)。

这些特质,才是支撑你往价值链上游前进所需要的。


补充一下:技术真的很重要,语言;真的是程序时代数据时代,如果能掌握熟练,到更新的行业,还是别审计。


以上是次优选择的感受:尽管审计的相对价值在下降(同意),我个人看,还是取决于什么的姿态、经受什么样的锻炼往前走(仍然认为有前途)。

···································^^····································


审计这行的流动性非常高。分几类:

1)留得比较久的人:CPA到手,个性务实,不怕吃苦,黄牛,听话,为人处世小心翼翼+起码有一个高级经理/合伙人级别得觉得你还不错,爱钱,爱名号。

2)跳去国内所的:有志向,有资源,有伙伴,要自己当老板,爱钱。

3)被裁的:考不出证,清不了Q,吃不了苦,+Senior无法驾驭的性格……

4)跳去企业做内审/监察类(一般很难一步到位跳去企业做财务):大多数人的选择,稳定,但缺乏成就感,缺少高光时刻。

5)跳去企业做财务经理/总监:不少人的理想目指CFO,所以必须是大些的公司,说明你的思路比较活络,这种跳槽比较理想。但如果是企业经理以下职务,恐怕也没什么前途钱途。

6)出国/深造/MBA:为爬得更高积蓄力量;或,迷茫中。

7)券商/投行:证书多,优秀、聪明,背景无可挑剔;或,官二代富二代,政府背景。超级有钱。

总体而言,当你还不是一个重要人物,也就是1-4年内,职场环境相对比较简单,同事之间也比较融洽,但如果要升到经理,就像任何职场中一样,会有利益和派系之分(现在不需要懂)。如果你不是那种性格天马行空、也不是那种视金钱为无物的佛系人士,去一家好的事务所是不错的职场起步,但始终要想好你最终适合什么,要过什么样的生活。

···································^^····································


你现在做的审计

抽凭,刷底稿,复印,清q,出报告。


我现在做的审计

1.某省直属厅级国有企业,百亿资产,10年前因国家政策建设公租房项目,十几家子公司总共几个亿投进去了,房子盖好了,因各种各样的政策,无法决算,产权也没法办理,基建账套进不来主账套,只能挂账往来,还不能按比例计提坏账。换你你怎么办?出个非标?然后贷款续不上,公司破产,数万人失业?这样省长下台都是小事,数万人能起义你信不信。

我们联合企业用5年时间,结合年报决算,专项审计,该核实的核实,该清理的清理,该决算的决算,该损失的损失。这个事一步一步处理完了。国资委很高兴(监管的企业逐步变好),企业领导很高兴(业绩),合伙人很高兴(几百万的收入,省里出名,国资委头头都点赞,面子里子都有了)


2-.某上市公司因行业不景气逐步低迷,包袱沉重,连续审计了几年,公司长期下行,潜亏逐年增加。你怎么办?出个非标?企业停贷,资金链断裂,破产或者被收购?

我们趁一把手换届,说服企业计提了十几亿损失。潜亏一次处理干净,企业轻装上阵。随后盈利好转,融资成本降低,扩大融资规模,转型升级。公司开始转向好的方向发展。合伙人后来被评为全国会计先进。

3,省政府为了一些特殊原因,构建某投资集团的时候,扩大评估价值,导致合并层面产生数十亿商誉。随着股市下行,几家上市公司股票价格下跌,商誉出现大幅减值。谁敢计提商誉减值?大额的商誉减值长期挂账,谁又敢出非标报告?谁又敢推翻省政府批准的合并方案?

我们也不知道咋处理,但是肯定的是,谁能解决这个问题。绝对是名利双收。你要是能解决,你在本省的财审圈绝对出名,堪称一声大师,你觉得审计这个行业有没有前途?

这都不用举什么重组上市,给企业建立内控制度什么虚头巴脑的东西,这就是实实在在企业,国资委,证监局头疼的地方。每个省市县国有企业都有类似问题。


对了,那些个说审计会被it替代的人,来想想我这几个案例,用什么语言,什么语句可以处理掉,我也学学。当然,我们也用计算机程序,但是我还是认为,计算机只能代替我复制粘贴。而不能代替我出解决方案。


防杠防涉密说明,上述案例都是瞎编的,切勿对号入座,切勿信以为真。

·······································································

审计报告是不是所有企业都要做

我们精选了一下网友答案:

审计报告不都是每年必须要做的,应根据需要来做。 什么时候需要审计报告:   1、企业年度会计报表审计,这是按照“公司法”的要求进行的,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均需要审计,一般在工商年检及外资的税务年审,均需出具上年的审计报告作为必备的辅助文件。通常审计会在每年1月-5月之间进行。   企业会计报表审计其它用途:办理工商年检,向银行贷款,公司清算,股东了解经营情况,收购,企业重组、兼并等等。   2、专项审计,这是根据法律的审计或投资者需要对指定问题作深入调查, 或税务健康自查等,即内部审计。   审计内容包括资产、负债、净资产以及相关的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等和任期目标的完成情况。健全的财务报告制度在经济的发展过程中是不容忽视的关键。

···································^^····································


1、无论是一般纳税人还是小规模,只要亏损在年报汇算清缴的时候就要求出具审计报告,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防止纳税人造假,偷税漏税,亏损出具审计报告是必须的。 2、道理同1 3、税务所是不能出具审计报告的。有资格出具审计报告的是依法成立的有审计资格的会计师事务所或税务师事务所,要出具你公司的会计资料给事务所,然后有注册资格的审计师给你出具一式两份的审计报告,税务所一份,你自己留存备查一份。至于收费是两方面因素:1、你公司的规模 2、当地的行情。 我公司是小规模,2000元 4、正常情况这个费用剩不了,除非你认识事务所的会计师,而且你公司业务简单,能稍降低点费用 以上都是我的亲身经历,希望能帮到你

·······································································

审计工作的意义,现实和未来

我们精选了一下网友答案:

···································^^····································


全文共5550字,阅读约需7分钟。


题目起得有点大,毕竟我只是个入职一周的审计baby。

但古人说,"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

站在这个起点,还是要看看起点之后是什么,起点之后,终点在哪里。

将来就算是换了个赛道,也知道自己,曾经走过的这段路。



大par见面会上,我提了一个问题,

原问题是这样的:

大家都知道,四大自上个世纪进入中国市场以来,做了很多的大项目,比如参与国企改革、股份制改革、大银行IPO等等,那么未来四大业务的增量空间在哪里?增长空间是什么?就审计业务而言。


其实因为我比较紧张(毕竟是一年难遇的老板级大par),我这个问题有个逻辑跳跃:

我想问的是前20年和后20年的增长对比,或者说审计未来的前景,

更直接一点就是:

审计是不是夕阳产业?

如果过去10年20年是审计的黄金时代,那么未来审计行业是白金时代,还是白银时代?

或是青铜时代?废铁时代?



不是拍马屁,但是我觉着领导就是领导,

他敏锐地捕捉到了我真正想问的是什么,然后帮我补充了问题,做了回答。

至于领导的回答是什么?我在后边讲。

本文目录:

  • 审计的枯燥和痛苦

  • 意义和快乐

  • 大par的回答

  • 一些想法






1

审计的枯燥和痛苦


1、枯燥

会计审计是一个主要和数字打交道的工作。

数字这个东西,1是1,2是2,连个小数点都错不起。

不像是写文章,可以变着花样写,想用什么词用什么词,写个错别字、病句,读者还可能觉着是作者精心雕琢、刻意为之。

实际上狗屁不通的文章,读起来也有可能很爽。



而会计审计这个工作,一口唾沫一个钉,一笔分录两个科目,糊弄不得。

假如有一个鱼塘,有的职业是钓鱼,有的职业是摸鱼,

而会计就是把一条鱼摸上来,然后数数有多少片鱼鳞,记下来,分成大鳞、小鳞、 应收的、应付的,这片提折旧,那片计减值,

审计就更狠了,既要钓,又得摸,摸完还得数,

会计说这个鱼塘里一共有20,745,691,542,994片鱼鳞,审计需要验证这个数字准不准,分类对不对,完整不完整,该披露的披露了没。。。

数完这个鱼塘,接着数下一个,

因为国内的摸鱼期间都是统一的12月31号,所以审计还要去扎堆数,加班数,连夜数,通宵数,

你说枯燥不枯燥?

<
  • 发表于 2020-11-20 08:54
  • 阅读 ( 828 )
  • 分类:审计报告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相关问题

0 条评论

请先 登录 后评论
admin
admin

0 篇文章

作家榜 »

  1. xiaonan123 189 文章
  2. 汤依妹儿 97 文章
  3. luogf229 46 文章
  4. jy02406749 45 文章
  5. 小凡 34 文章
  6. Daisy萌 32 文章
  7. 我的QQ3117863681 24 文章
  8. 华志健 23 文章

推荐文章

联系我们:uytrv@hotmail.com 问答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