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防治肥胖日?这其实是一个假节日

  今天,相信你会在各种网络媒体上看到“世界防治肥胖日”的宣传稿,十有八九其中还会提到“5月11日是由世界卫生组织确定的世界防治肥胖日”这样一句话,可是你知道吗?这是假的。

假的纪念日?一个小乌龙

“世界防治肥胖日”被冠名以“世界”,但并不真的是一个世界性的纪念日,在世界卫生组织的网站和英文网络中也找不到它。

所以,如果你在网上看到这样的文字“5.11的谐音是‘我要1’,最后的那个‘1’代表苗条,通俗地讲就是‘我要瘦’”云云,也不必为“世界卫生组织为什么会规定这么一个中文谐音的日子呀?”感到纳闷了,因为这段文字压根儿就是以讹传讹的产物,世界卫生组织才没有这么说过呢。

这个提法的出现,最早是在2010年时,有我国的媒体报道称:“专家呼吁将每年的5月11日定为‘世界防治肥胖日’。”[1]

但后来这个“我要瘦”终究没能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原因究竟是记者跑得太快、太超前,致使报道出了偏差,还是众专家的提案最终并没有被世卫组织采纳,已经不可考了。

总之,接下来的几年,各家中文媒体都以“5.11世界防治肥胖日”为题宣传与肥胖有关的健康知识,一而再,再而三,这么一个乌龙似乎也就成了真。

除了“我要瘦”,网络上常见的关于“世界防治肥胖日”的内容还有“肥胖是世界卫生组织确定的十大慢性疾病之一”。

这也是胡乱给世卫组织扣上的帽子,世界卫生组织官方并没有“十大慢性疾病”的提法,只提到“慢性病的四种主要类型为心血管疾病(如心脏发作及中风)、癌症、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比如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和哮喘)以及糖尿病。”[2]

在英文网络中,倒是有一个与“5.11世界防治肥胖日”有几分相似的纪念日,是每年10月11日的World obesity day(世界肥胖日),是由世界肥胖联盟(World Obesity Federation)组织发起的。[3][4]

(“世界肥胖日”官方图标)

真的要重视!严峻的事实

不过,虽然“5.11世界防治肥胖日”并不是世界卫生组织确定的日子,但肥胖仍然是一个被世卫组织高度重视的问题。

肥胖是人类健康的大敌,而且也的确是可以预防、可以治疗的。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在每年的5月11日以“世界防治肥胖日”为题进行防治肥胖方面的宣传也没有什么问题。

世界卫生组织确确实实多次提及肥胖及其严峻性,并针对肥胖和超重的问题进行了多次调查,公布了许多官方数据[5],例如:

○全球肥胖流行率在1980年和2014年之间翻了一倍以上。

○2014年,18岁及以上的成年人中逾19亿人超重(占成年人口总数的39%),其中超过6亿人肥胖(占成年人口总数的13%)。

○全球范围内,死于超重和肥胖的人数大于死于体重不足的人数。

○2014年,全球有4100万5岁以下儿童超重或肥胖,其中近半数生活在亚洲。

○全球范围内,44%的糖尿病患者、23%的缺血性心脏病患者和某些癌症7%~41%患者的病因可归咎于超重和肥胖。

什么叫肥胖?用数据说话

虽然减肥是一个极其常见的话题,但肥胖并不是“看起来太臃肿了”这么简单,超重和肥胖的定义是“可损害健康的异常或过量脂肪积累”。[5]

身体质量指数(BMI)是成人超重和肥胖最常用的衡量指标,大多数研究都同意BMI是衡量成人健康状况的较好指标。BMI是体重(kg)除以身高(m)的平方所得的数值,单位是“千克/平方米”。世卫组织将“超重”界定为身体质量指数等于或大于25,将“肥胖”界定为身体质量指数等于或大于30。

身体质量指数因为对男女和各年龄的成人都一样,因而是最有用的人口水平超重和肥胖衡量标准。但是,由于它未必意味着不同个体的肥胖程度相同,因而应将其视为粗略的指导。

 BMI升高是罹患慢性疾病的重大风险因素,如:

○心血管疾病(主要是心脏病和中风),这是2012年的全球头号死因;

○糖尿病;

○肌肉骨骼疾患(特别是骨关节炎,这是关节的一种高度致残退行性疾病);

○某些癌症(包括子宫内膜、乳腺、卵巢、前列腺、肝脏、胆囊、肾脏和结肠)。

 除此之外,哮喘、睡眠呼吸暂停、痛风、胃食管返流、非酒精性脂肪肝、多囊卵巢综合征等等诸多疾病也与肥胖密切相关。

可见,肥胖不仅仅是损害人们的外在形象,对内在的健康更是巨大的威胁。

为什么会胖?多吃少运动

虽然每个人的代谢率、饮食习惯、运动量各有不同,但肥胖和超重,从根本上来说,都是摄入卡路里与消耗卡路里之间的失衡所造成的结果。

俗话说得好,不能一口吃成个胖子,肥胖不是一日之功,而是一段时间的积累。

高热量食品摄入量增加,而同时不相应增加身体活动,就会导致体重超重。减少身体活动水平也会导致能量失衡,从而引起体重增加。

世卫组织认为,饮食及身体活动模式的变化,通常是由发展引起的环境及社会变化,以及卫生、农业、交通、城市规划、环境、食品加工、供应、市场及教育等部门缺乏支持性政策,所导致的综合结果。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能轻而易举地获得更多高糖、高热量的食物,一不小心就摄入了过多的能量。同时,越来越多的工作形式为久坐的性质、交通方式的变化以及城市化加剧,都使缺少体力活动的问题在现代社会变得愈发严重。

肥胖可预防,防患于未然

超重和肥胖及其相关慢性病在很大程度上是可预防的。

大家都知道,饮食健康有助于预防肥胖。人们可以通过选择均衡健康的高纤维高蛋白低脂肪低糖饮食,来维持健康的体重和优美的体型。

具体来说,措施主要是:限制总的脂肪摄入量,并使脂肪摄入从饱和脂肪转向不饱和脂肪;更多地食用水果、蔬菜、豆类、全谷食物和坚果;限制糖和盐的摄入量。

定期进行体育锻炼也是一个常见的选择,世卫组织推荐的运动时间为儿童每天60分钟,成人每周150分钟。

慢跑、游泳、韵律操等有氧运动,对维持体重、预防肥胖都是非常有效的。如果你还想塑造更完美的体型,就需要再加上一些力量训练,例如硬拉、卧推、深蹲等。

儿童期肥胖!从小要重视

儿童期肥胖会使成年期肥胖、早逝和残疾出现的几率更大。

除了未来风险升高之外,肥胖儿童还会在小时候就出现呼吸困难、骨折风险升高、高血压、心血管疾病的早期征兆、胰岛素耐受等健康问题。

同时,肥胖对儿童的心理影响也是极其不利的。成年人肥胖尚且容易自卑、焦虑,甚至发展为抑郁症,而儿童的心理调适能力远比成年人要差,因此肥胖儿童在成长过程中也很容易出现心理问题。

世界卫生组织认为,儿童肥胖是21世纪面临的最严峻的公共卫生挑战之一。

与非超重儿童相比,超重的儿童在成年后将更有可能陷入肥胖的境地,因此,他们也就可能会较早罹患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从而加剧过早死亡和残疾的风险。

对儿童而言,在对超重和肥胖做出定义时需考虑年龄因素,世卫组织对儿童超重和肥胖给出了具体的定义。

对5岁以下儿童:

○超重为身高别体重大于世卫组织儿童生长标准中位数的2个标准差;

○肥胖为身高别体重大于世卫组织儿童生长标准中位数的3个标准差。

其中,身高别体重(WHZ, weight-for-height Z-score)是指儿童体重实测值与同性别同身高儿童体重中位数之间的差值和同性别同身高儿童体重标准差相比,所得的比值。

世卫组织儿童生长标准(5岁以下)

http://www.who.int/childgrowth/standards/weight_for_height/en/

对5~19岁儿童及少年:

○超重为年龄别身体质量指数大于世卫组织生长标准中位数的1个标准差;

○肥胖为年龄别身体质量指数大于世卫组织生长标准中位数的2个标准差。

其中,年龄别身体质量指数(BAZ, BMI-for-age Z-score)是指根据儿童的身高和体重的测量数据计算BMI后,在按性别划分的年龄BMI百分位数曲线图中找到它对应的位置,跟该年龄的标准作比较,得出的百分位数。

世卫组织儿童及少年生长标准(5~19岁)

http://www.who.int/growthref/who2007_bmi_for_age/en/

减肥无捷径!控制卡路里

关于减肥的种种“秘诀、偏方”总之不绝于耳,但最终要么是失败,要么是反弹,要么是副作用,总不会让人称心如意。至于其中原因,想必每条“减肥妙招”,都能找到对应的辟谣文章,对其进行深度剖析吧。因为,减肥真的没有捷径可以走,自己吃出来的肥肉,也得靠自己努力减下去呀。

真正能减肥成功、不反弹、不伤身的方法,归纳起来无非就是老生常谈的那几条——体育锻炼、营养均衡的健康饮食、不吸烟不酗酒、保持睡眠充足、保持心情愉快,以及,坚持就是胜利!

  与君共勉!

==================================

 肥胖与减肥真的是一个经久不衰的话题,过去几年,我也曾在知道日报发表过几篇有关肥胖与减肥的文章,例如:

 你真的需要减肥吗?
        

 这9种减肥方法,不靠谱
        

==================================

【参考资料】

[1]新闻报道《胖人易得七种病专家呼吁设立"世界防治肥胖日"》
          http://news.xinhuanet.com/health/2010-05/12/content_13479906.htm

[2]世界卫生组织实况报道《非传染性疾病》
          http://www.who.int/mediacentre/factsheets/fs355/zh/

[3]维基词条“World Obesity Day(世界肥胖日)”
          https://en.wikipedia.org/wiki/World_Obesity_Day

[4]世界肥胖联盟World Obesity Day(世界肥胖日)官方网站
          http://www.obesityday.worldobesity.org/

[5]世界卫生组织实况报道《肥胖和超重》
          http://www.who.int/mediacentre/factsheets/fs311/zh/

  • 发表于 2017-05-11 00:00
  • 阅读 ( 882 )
  • 分类:其他类型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相关问题

0 条评论

请先 登录 后评论
admin
admin

0 篇文章

作家榜 »

  1. xiaonan123 189 文章
  2. 汤依妹儿 97 文章
  3. luogf229 46 文章
  4. jy02406749 45 文章
  5. 小凡 34 文章
  6. Daisy萌 32 文章
  7. 我的QQ3117863681 24 文章
  8. 华志健 23 文章

推荐文章

联系我们:uytrv@hotmail.com 问答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