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刚诞生的意识打字机,未来还会出现哪些人脑黑科技产品?

Facebook硬件部门Building 8在F8开发者大会上称,他们正在从事大脑-计算机界面的研究工作,想直接读取人类大脑的信息,大脑读取技术最终可帮助人们用大脑每分钟输入100个单词,比普通人在智能手机上的打字速度快四倍左右。

同时,他们还计划使用光学成像(optical imaging)来扫描人类的大脑,每秒钟上百次,以检测你的头脑里的“想法”,并将其翻译成文字。这项技术的实现可帮助很多残障人士。

值得一提的是,特斯拉CEO马斯克也正在做类似的事情。据外媒之前报道,马斯克创立了一家名为Neuralink Corp.的公司,从事所谓的“神经织网”(neural lace)技术开发,向人脑植入也许未来能够上传下载思想的微型电极。

随着神经科学、脑科学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我们有望在不久的将来看到各种能够和人脑进行交互并辅助人脑工作的可穿戴设备,无论是最近刚诞生的意识打字机(不用说话不用动手仅凭记录脑电波实现打字的仪器),还是即将在近年出现的梦境记录仪,再加上虚拟现实技术的逐渐深入,这些都将很大程度推动意识和思维相关科技产品的革新,成为颠覆人类生活方式的重要驱动力。

然而,当科技在纵向层面扩展人类生活的丰富性之时,如果能有一款科技产品可以在横向层面延长人类的工作和生活时间,使得我们有更多自由时间来支配,可以陪伴家人,和朋友一起娱乐,或者做任何自己想做的事情。这样的生活是否会更让人充满期待呢?

这一切的关键在于,时间。而在人类寿命暂时无法实现革命性突破的情况下,如何才能使我们拥有更多时间呢?

人的一生有三分之一的时间都会用来睡眠,假设有一天我们突然不再需要睡眠,而大脑依然可以得到休息,并在第二天正常工作,这样是不是意味着我们的寿命间接延长了三分之一,而全世界的运作效率也近乎增长了三分之一了呢?

在这样的背景下,一种类似“大脑睡眠包”的神经科技产品将很有可能在不久的将来成为现实。这是一种可以让人类的大脑几乎不再需要睡眠的仪器,只要我们在夜晚需要休息的时间段里戴上它,便可以使大脑在醒觉状态下完成各部分区域的休息过程。

而为了实现这个伟大的梦想,目前已经有一些顶尖学府开展了相关的理论基础研究。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网站最新消息,该校神经科学家发现脑中有一个奇特线路,能让一小部分脑区进入睡眠或变迟钝,而其余部分仍保持清醒。这一线路始于丘脑网状核(TRN),TRN将信息传递给丘脑再到脑皮层,诱发慢波包,慢波是神经元被短暂抑制时,脑活动产生的震荡,是深睡的标志。昏迷和一般麻醉状态下也会发生慢振荡,这种脑波与醒觉下降有关。TRN活动达到一定程度,这些波就会控制整个大脑。而TRN可能也是缺乏睡眠者会短暂走神,但又能努力保持清醒的原因。

目前,大部分睡眠研究集中在睡眠全脑控制方面,而这只是整个大脑都被慢波覆盖的情况。最近研究表明,睡眠被剥夺的动物表现出部分脑区出现慢波,而它们仍是清醒的,这表明大脑能局部地控制醒觉性。

MIT团队开始针对TRN研究醒觉或睡意的局部控制。利用光基因学技术激活或抑制神经元,研究人员发现,如果轻微刺激清醒小鼠的TRN,其皮层的一小部分会出现慢波;随着刺激增强,整个皮层都会出现慢波。刘易斯表示,当诱导这些慢波遍布整个皮层时,小鼠开始变得昏昏欲睡,它们不再跑动,肌肉也松弛下来。这表明,TRN对大脑的局部控制起着微调作用,能增加或减少特定区域的慢波,让这些区域能互相沟通,或在大脑昏昏欲睡时诱导这些区域降低醒觉性。

与之类似的,如果我们可以控制人脑的TRN,使大脑的各部分脑区合理分配工作时间,诱导不同的大脑区域进行工作和休息状态之间的切换,便能够使大脑在保持一定工作能力的情况下让大部分区域都历经休息和排毒的过程。然而,至于人脑是否可以在人为抑制部分脑区进行活动的情况下维持一定的思维活跃度和工作水平,还有待大量实验的开展。

可以预见的是,未来这款大脑睡眠仪的主要工作原理便是通过深度扫描大脑不同区域的使用情况,控制丘脑网状核TRN使人保持醒觉状态,将部分暂时不需要休息的区域和白天较少被使用的区域以物理干预的方式激活来维持大脑皮层的正常工作,同时干预神经中枢系统和脑干区域来诱导身体进入“半睡眠模式”,减缓新陈代谢,放松肌肉,调节内分泌,增强免疫,实现自然睡眠能够实现的身体部分的功效。待部分大脑区域的睡眠和排毒过程完成后将其激活来代替前一个阶段正在工作的大脑区域并实现合理的特定轮流机制,理论上就可以完成大脑不同区域的休眠替换过程。

然而,由于总有部分脑区的活跃程度会被抑制,因此整体人脑的工作状态和水平将很可能无法与白天的时候媲美。因此穿戴该设备时可能只能做一些相对比较简单的事情,比如看电视电影,弹奏乐器,和家人做简单的趣味游戏,或者在身体睡眠完成后进行运动,甚至可以在设备引导下做一些清醒梦。有时在多次使用之后设备会提醒用户进入一次全脑的深度休眠来使大脑关键部位如海马体得到休息,并释放“尖波涟漪”来巩固并形成长期记忆。

相信随着人工智能的不断发展,有朝一日,即使我们佩戴着这款睡眠辅助装置的情况下,也可以借助人工智能来完成一些复杂的工作。但需要小心的是,如果你的意志不够坚定,就有可能会被人工智能进行意识操控了,这也是未来科技的双刃剑之体现,更是我们在发展过程中必须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欢迎关注脑洞实验室!在未来人工智能横行的时代,想象力将永远比知识更重要。

  • 发表于 2017-04-20 00:00
  • 阅读 ( 807 )
  • 分类:其他类型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相关问题

0 条评论

请先 登录 后评论
admin
admin

0 篇文章

作家榜 »

  1. xiaonan123 189 文章
  2. 汤依妹儿 97 文章
  3. luogf229 46 文章
  4. jy02406749 45 文章
  5. 小凡 34 文章
  6. Daisy萌 32 文章
  7. 我的QQ3117863681 24 文章
  8. 华志健 23 文章

推荐文章

联系我们:uytrv@hotmail.com 问答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