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节啦,我的银行卡还能刷吗?必须换卡吗?

近日,一则传闻在各个网络平台风传:根据人民银行的通知,过了2017年5月1日,如果你的银行卡是磁条卡,就不能再使用了,必须向银行申请换成IC卡,方可继续使用。一时间,大家都很困惑,咋这个卡说不能用就不能用了呢?这个说法是真的吗?

简单的回答是:假的,这是对人行通知的误读。磁条卡过了今年5月1日之后,在其有效期内依然可以正常使用,除非人行发出新的通知。

实际上,这个通知说的事情,是针对“磁条芯片复合卡”说的;停止提供服务的,也仅仅是这种卡的“磁条交易通道”,并不是针对所有磁条卡的磁条交易通道。要把这句拗口的话给掰扯明白,还真得从头讲起……

磁条卡:读一下,就知道你是谁啦!

一般认为,磁条卡是由IBM工程师福雷斯特·帕里(Forrest Parry,1921-2005),在1969年所发明的。而他的灵感,则来自于当时已经很普及的磁带——呃,可能现在的孩子们,都已经不知道啥是磁带了吧……简单的说,就是把一段不太长的数据信息,记录在一条磁带/磁条上,然后把磁条粘帖在卡片上,一张磁卡就诞生了。


图:福雷斯特·帕里大叔拿着他发明的磁条卡


   所谓磁条卡,主要是解决一个远程读取信息的问题。在计算机和网络还没有发明的时候,双方只能面对面的进行交易:无论是纸币还是银票,显然,都只有当面交换才可以,总不能你打个电话,说“我银行里的五千块钱,转给你了”,银行和对方就能真的这么操作,谁知道你是谁呢?或者,万一你赖账,说打电话的人不是你,又该如何证明?

而磁条卡(Magnetic Stripe Card)的发明,则解决了这个问题:比如,馒头妖在百家银行开设了一个账户,这个账户当然就有了一个编号(也叫做帐号,通常是一串数字组成,比如说013579),存了5000美元进去,百家银行就发了一张银行卡给馒头妖。卡的背面有一根磁条,这个磁条里,就包括了百家银行自己的银行名称和代码、发卡日期、卡的有效期,当然,最重要的是,还有馒头妖的帐号“013579”。

图:磁条式银行卡(举例用)

这天,馒头妖来到香蕉公司,要求买一台电脑。结账时,我把这张磁条卡递给了收银员;收银员拿着它在刷卡器(通常叫做POS机)上一刷,刷卡器读出了“013579”这个帐号,就知道是百家银行发行的卡,通过电话线路向银行核对。大概可以这么理解:


百家银行(的电脑):你好,我是百家银行。

香蕉公司(的POS机):你好,我是香蕉公司。

百家银行:啥事呢?

香蕉公司:我这有个人,自称是馒头妖,拿着你发的银行卡,卡号(帐号)是013579,要求支付一笔2333元的货款,你看这事靠谱不?

百家银行:稍等……没错,这张卡是我发的,余额大于2333元。

香蕉公司:那你把他的帐号扣2333元,转到我的账户上来哦!

百家银行:好的,没问题~已经转啦!

香蕉公司:合作愉快!


然后呢,香蕉公司就把电脑卖给了馒头妖,而百家银行就把钱转到了香蕉公司的户头(实际生活中,结算并不一定是当场进行的,有些会拖延几天)。馒头妖不需要再先去百家银行取出现金,香蕉公司也不需要再跑一趟银行,把收到的现金存进自己的账户,大家都很方便;香蕉银行也在这笔交易中收取了一个手续费。

这样,交易双方和银行都有利可图;降低了交易成本,促进了交易的发生,对于整个社会而言当然都是好事,这也使得磁条式银行卡很快流行起来。


图:人类第一张磁条卡


    在上面这个虚拟的例子中,尽管我们已经把情况大为简化,但主要原理就是如此。磁条卡,就是默认“拿着这张卡的人,就是某个帐号的主人”,便于买方、卖方、银行三者之间结算的一种工具。


啥,你说不是你刷的?

然而……在上面这个交易的例子中,实际上存在着极大的风险。

比如,馒头妖某天上街,钱包被小偷甲偷走了。甲拿着这张偷来的磁条卡,跑到黄瓜公司买了一台吸尘器,照样可以用卡上的钱付账(注意,确切的说,是馒头妖存在百家银行账户里的钱,卡本身只记录了卡号,并没有账户余额的信息)。

而解决办法也很简单:办理这张卡时,百家银行和我约定了一个取款密码(又称为PIN码),比如说“246800”,规定每次我去买东西时,都必须在POS机上输入这个密码。如果输入的确实是“246800”,就认可这个交易;如果输入的不对,就认为不是我在操作,银行有权拒绝交易,也就避免了损失;而我只需要去银行挂失、补办一张银行卡即可。

这个办法是挺好的,但还是不够保险:许多宵小之徒挖空心思,搞出了许多办法来窥探他人的密码,比如在别人用卡输入密码时在身后偷窥、在POS机里做手脚记录密码、在ATM机上装假键盘或摄像头偷窥密码、钓鱼网站诱骗持卡人输入密码等等伎俩,让取款密码也并非绝对安全了。


图:贴在ATM键盘上的假键盘

因此,现在的问题就变成了:

如果我的银行卡取款密码,已经被犯罪分子用某种方式知道了,怎么才能确保我的资金不被盗用呢?

读者当然会想到,把你的银行卡揣好,不要被偷走呗!光知道你的密码,没有你的银行卡,不还是没法盗用啊?

遗憾的是,这种假设并不成立,因为还有一种东西叫做:复制,就像是抄作业那么简单。


你说啥就是啥……

这种缺陷,可能是磁条卡与生俱来、无法克服的。理由也很简单:怎么证明某一张磁条卡,是属于某个人的呢?

答案是:帐号。

确切的说,是包括帐号的一系列信息,写在磁条上,然后粘帖在银行卡上。

然而……关于磁条卡中数据的储存格式、方式等信息,世界上普遍遵守的是ISO/IEC 7813标准。这个标准相当透明,任何人都可以查到。这就意味着,如果窃贼乙知道了馒头妖的卡号“013579”之后,他就可以找一张空白的磁条卡,把这个卡号,按照标准格式写进磁条里,从而得到了一张和馒头妖手里一模一样的磁条式银行卡,俗称“克隆卡”。在馒头妖挂失之前,这张伪造的卡,和银行发给馒头妖那张卡,实际上是有同等的权限的。

也就是说,磁条卡最大的麻烦,在于“你说啥就是啥”,只对磁条中记录的信息负责——而这种信息,究竟是银行写进去的,还是犯罪分子从真卡上抄下来写进去的,实质上无法鉴别。而窃取他人卡号就更容易了,只需要收银员配合,在合法POS机刷卡时,顺道再偷偷的用非法的读卡器刷一次,磁条里的信息就全部到手咯~现在的刷卡器可以做得非常精巧,藏在掌心里是一点问题都没有。


图:一个小型磁条卡刷卡器
?

因此,我们常常可以看到,网上常会有“卡从未丢失,银行卡却在外地被盗刷X万元”的新闻。这种案件,仅仅强调持卡人注意用卡安全是不够的,因为谁也不愿意整天像是特工一样生活,所谓“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要解决问题,还得从卡本身来找答案。


请先回答问题……

而这个答案,就是“金融IC卡”,也就是我们常说的IC卡、芯片卡了。

图:一张IC卡

严格的说,这几个概念并不完全等同,但我们这儿只是做一个简单的介绍,就不展开说了。简单的说,如果你的银行卡正面,有一小块长方形或者椭圆形的小金属片,那它就是一张金融IC卡了。(确切的说,是一张接触式IC卡)

而IC卡最主要的有点,就是防伪造性。尽管IC卡的数据规则也是公开的,但托密码技术,特别是不对称加密技术的福,当我们刷卡时,发卡行并不只是简单的问一下它的卡号,而是要经过一系列复杂的计算,来证明它的合法性,俗称鉴权。而这种鉴权过程,对于绝大多数人而言,是根本无法干预,也无法仿造的。

比如,馒头妖在百家银行开了一个户头,存入了5000欧元;百家银行发给馒头妖一张金融IC卡,卡号是“12345678”馒头妖预设的密码“246800”,这一步和磁条卡还是相同的。

某天,馒头妖来到了橘子公司,要买一台橘子手机。刷卡时,POS机读出了卡号,就通过电话线路(现在也有用网络专线的),联系了百家银行:


百家银行(的电脑):你好,我又是百家银行。(呃,为什么要说又呢……)

橘子公司(的POS机):我是橘子公司。

百家银行:哦,啥事呢?

橘子公司:我这里有个人,自称是馒头妖,拿着你发的卡,卡号是12345678,要求支付一笔4200元的货款,你看这事靠谱不?

百家银行:你让他先输入密码。

橘子公司:好。

(馒头妖输入了密码246800)

百家银行:嗯,密码是正确的。

橘子公司:那你把他的账户上扣4200元,划到我的户头上来。

百家银行:慢着!你让那张IC卡先算个题目给我听。

IC卡:你说吧,我听着呢。

百家银行:请听题!现在的动态密文是346870593416722717693487943497,答案是多少?

IC卡:……根据计算,答案是67934067634079734676479314340013456。

百家银行:唔,根据我的计算,答案也是这个。好的,你就是我发给馒头妖的IC卡,橘子公司,我给你转账啦!

橘子公司:合作愉快!


这里提到了两个东西:动态密文和答案。具体而言,动态密文,就是发卡银行的系统,根据卡号、交易时间、交易金额等等信息,根据复杂的算法,产生的一个巨大的数字(通常都在32位以上,甚至可能是64位、128位的正整数),然后把这个数字传递给IC卡。

IC卡收到这个数字之后,根据预先设置好的一系列公式,算出答案并反馈给发卡行。发卡行的系统,当然也知道这个公式,自己也算一遍,如果得到的答案,与IC卡给出的答案相同,那就说明这张IC卡的确是“亲生的”。


图:用IC卡时是“插卡”?,不是“刷卡”


那么,如果犯罪分子,也知道了这个公式,不就又可以伪造了?

理论上说,这种可能性是存在的。然而,这个公式,或者说密钥,由认证机构(我国是由人行、银联委托中国金融认证中心CFCA进行)、发卡行总行的分级管理,知道最终算法的人,恐怕在每家银行里也不会超过一位数。更重要的是,这几个人每人只知道秘钥/公式的一部分,哪怕其中一两个人泄密,依然是没有任何意义的。

而基层的收单银行、POS机收单机构和持卡人,就更不可能获知这种算法了,这得益于数学上的一类非对称算法,我们可以简单的理解为:甲乙二人,每人持有一个保密的数字;通过一个双方都知道的算法,能够验证对方的数字是否正确,但却无法推测出对方的数字是多少。

比如,甲知道保密数字A,乙知道保密数字B,双方都知道,算法是:用A除以B,求除法的余数(0也视为余数)。

那么,在如下的情形中,虽然甲乙知道各自的保密数字,也知道余数的结果,但却无法直接知道对方的数字。


图:密码算法的一个简单举例

比如乙知道自己的保密数字B是6,却无法知道甲的数字是26还是14;甲知道自己的保密数字是23,却无法知道乙的保密数字到底是3还是7,他们都只知道,根据一个公示,算出来的余数是2,这就说明双方的身份都是真实的了。

当然,在我们这个例子中,因为数字很小,可以利用穷举法去破解对方的保密数字。但现实中的IC卡交易,这个保密数字(密钥)长达数十位甚至数百位,算法公示也远远不止“整除取余数”这么简单,穷举法暴力破解需要的运算量,按照目前人类的计算水平,恐怕需要数十、数百年的时间——这种时候,算出来也没有任何意义了。

因此,要假冒、伪造一张IC卡,还能骗过银行的系统,是非常、非常困难的事情,由此,来保证了银行卡的用卡安全。


折衷办法?

有鉴于此,各国都开始推行IC卡式的银行卡,停止发放磁条式的银行卡,比如,我国银联是从2015年1月1日开始,停止发放磁条卡。然而,这里头还是有一个问题:

我国磁条卡的存量,实在是太大了。

这么多年来,我国各个银行,在全国发行的磁条卡大概有三十多亿张,将它们全部更换完毕,还需要一定的时间;而全国各地银行的ATM机、各个商铺的POS机,要全部换成能够使用IC卡(俗称插卡)的机具,当然也需要时间。

于是,在这个过渡时期,就出现了一种过渡产品:

芯片磁条复合卡



简单的说,如果你的银行卡,正面有一个金属小方块,背面也有一张磁条,那它就是一张芯片磁条复合卡。

这种卡片,既可以在有IC卡读卡功能的机具上使用,也可以在能够读取磁条的机具上使用,适应了目前ATM、POS机具尚未全部换装到位的情况。当只能刷磁条时,我们就把它称为“降级使用”。


图:芯片磁条复合卡的降级使用

然而,这种复合卡的风险也是极大的:犯罪分子虽然不会伪造IC卡,却会伪造磁条卡啊!找个没有IC卡读卡功能的机具,不就是照样可以盗用他人资金了?

这就好像你家里有前后两个门,前门是坚固的防盗门,后门却是胶合板做成的木板门,那小偷显然不会蠢到去撬防盗门呀

人民银行也意识到了这种问题,所以,这次的通知,就是针对这种情况而规定的:


图:人民银行《关于进一步做好金融IC卡应用工作的通知》(节选)


请注意划红线的部分,翻译过来,就是芯片磁条复合卡不允许再通过读取磁条交易,不允许降级使用。

相反,如果只是单纯的磁条卡,显然还是能够使用的;而芯片磁条复合卡,当然也还可以使用芯片进行交易(在有IC卡读卡能力的机具上),并不会出现“银行卡不能用了”的问题。


结语

然而,尽管银行卡过了五一都还能用,人行和银联都还是强烈推荐各位持卡人,尽快到发卡行去,将手里的磁条卡,换成更安全的金融IC卡。毕竟,加强防范水平,是保护持卡人自己的合法利益,也是维护正常的金融秩序,显然是个好事。按照人行的规定,发卡行有义务免费、当场更换卡片,虽然可能还是要花费一些排队的时间,但总体上还是很值得的呢。*

  • 发表于 2017-04-29 00:00
  • 阅读 ( 1218 )
  • 分类:其他类型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相关问题

0 条评论

请先 登录 后评论
admin
admin

0 篇文章

作家榜 »

  1. xiaonan123 189 文章
  2. 汤依妹儿 97 文章
  3. luogf229 46 文章
  4. jy02406749 45 文章
  5. 小凡 34 文章
  6. Daisy萌 32 文章
  7. 我的QQ3117863681 24 文章
  8. 华志健 23 文章

推荐文章

联系我们:uytrv@hotmail.com 问答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