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人VS福建人,谁离普通话更遥远?

生活在幅员辽阔的中国,不同方言区少不了互嘲口音,比如北京人的“胸是炒鸡蛋”、苏州人的“好奔溃”、四川人的“里哟热泪卢”、福建人的“喔细胡建棱”。

作为n/l不分重灾区的四川,和f/h不分代言人的福建,谁离普通话更远?

接下来你将看到:

● n/l和f/h都不分的闽方言要哭了

● 古代人怎么说话?

● n/l不分、f/h不分,是因为他们比较笨吗?

● 被群嘲不敢张口了怎么破?

一开口就被定位家乡的实习编辑 / 马马马

n/l和f/h都不分的闽方言要哭了

-+-

首先要帮四川朋友澄清一件事:“牛奶”“调料”说不清的远远不止四川人!

中国方言的分区,现代较通行的是七分法:官话方言、吴方言、湘方言、赣方言、闽方言、粤语、客家话。其中官话方言又叫北方方言,分北京、东北、冀鲁、胶辽、中原、兰银、西南、江淮八类,与普通话的接近程度递减。

● 1987年版《中国语言地图集》,将徽方言、晋方言和平话独立出来

在这么多方言区里,不分n/l的至少有湘方言区、兰银方言区,以及闽方言、中原方言、江淮方言和西南方言中的大部分地区。

也就是说,除了四川人,你认识的湖南湖北人、重庆人、甘肃人、宁夏人、河南陕西人、苏北南京人、安徽人、贵州人、广西人,统统有可能

n/l不分。

而f/h不分的锅,就主要由闽方言区的人背了,尤其是说闽南语的厦门、泉州、漳州人。

不过福建人并不孤独,许多海南人和台湾人也分不清,另一大片分不清f/h的人群分布在湖南、湖北、江西、四川、广东、浙江等地。

是的,湖南人和福建人既分不清f/h,又分不清n/l。

那么问题来了,古代人怎么说话?

-+-

大半个中国n/l、f/h不分的情况延续了多少年?这就要从汉语发展史说起了。

从先秦到今天,汉语的变化极为剧烈。语言学界一般将其分为上古、中古、近代、现代四段。

按王力先生的划分,商周到南北朝是“上古汉语”,南北朝到南宋前半段是“中古汉语”,宋末到鸦片战争是“近代汉语”,“五四”之后是“现代汉语”。

我们现在听到的n/l不分,f/h不分,很多是古人发音习惯的遗迹。

先秦时代,n和l是两个截然不同的声母,那时候人们喊娘就是娘,打狼就是狼。但是最晚在唐五代时期,甘肃河西地区就出现了n/l不分的方言。敦煌出土的曲子词,相当于流行歌曲歌词手抄本里,以“南”为“阑”,以“赖”为“奈”,以“连”为“年”的现象相当普遍。

江淮地区从六朝开始受人口迁移影响,方言逐渐从吴语变为官话,根据1626年金尼阁的《西儒耳目资》和1888年胡垣的《古今中外音韵通例》推算,最晚到清代中后期,以南京为核心的江淮地区说话已经不分n/l了。

● 看懂配图玄机的举个手...

西南官话的情况要特殊一些,从西南到东北,从云南到湖北,n/l不分的问题是逐渐加重的。

这一格局与历史移民相关。云南桂北移民的主要来源是明初以南京为中心的江淮屯兵,加上云南偏安一隅的地理环境,使得云南方言中保留了更多明初南京方言区分n/l的语言特征。

而四川和湖北在明清两代曾因为战乱和天灾经历了“湖广填四川”等多次移民,并且这两省地域开放,与周边各省接触频繁,也就跟着成了n/l不分的重灾区。

有人脑补福建人笑的时候是不是“发发发发发发”,其实你们真的想多了,闽方言,尤其是闽南语里根本没有/f/这个声母,唐代以前的汉语里也一直都没有 /f/。

福建省在南北朝以前属于所谓“百越之地”,到了东晋,中原汉人为躲避战乱入闽,带来当时的“官话”:中州(洛阳)汉语,使百越族语言发生变化。

第二次汉人大规模入闽发生在武则天“征蛮”时期,再次向福建地区输入中原汉语。到唐末“黄巢起义”王潮入闽时,闽方言已基本定型,再之后中原何时出现了声母/f/,闽地人民是不关心的。

● 春秋“百越”

所以,当古代人说“非敷奉微”这类字时,他们说的是“帮滂并明”。上古汉语没有/f/的这一特征不仅仅遗留在号称“古汉语化石”的闽南语里,它还隐藏于我们生活中的角角落落。例如,普通话把“阿房宫”读作阿“pang”宫、山西地名关龙逢的“逢”读作“pang”、太原南阜的“阜”读作“bu”。

n/l不分、f/h不分,是因为他们比较笨?

-+-

嗯哼,这种地图炮我知是不会随便开的。

n/l、f/h不分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它们实在太像了。不然你以为为什么唐代就开始有人n/l不分,为什么中原地区花了两千年时间才出现/f/这个音?

念一下“路东住着刘小柳,路南住着牛小妞。刘小柳拿着大皮球,牛小妞抱着大石榴”,再念一下“红混纺比黄混纺长一丈,黄混纺比粉红绲纺短一丈,问你到底是红混纺长还是粉红混纺长”——如此相似的两组音,分不清楚的好像才是

正常人。

n/l、f/h的发音部位和方法都极为类似,不过地区性n/l、f/h混读的真正原因,是在很多方言里它们早就不承担区别意义的作用了。

我们把语言里能区分意义的单个发音称为“音位”,每个音位下面还有许多个“可以自由出现在同一语音环境下,不区分意义”的“音位自由变体”。由什么决定一组音是不同音位还是自由变体?

一个重要因素是:听感。

大部分中国人记不住book和boot中的元音谁长谁短,大部分美国人听不出“歪果仁”和“外国人”有什么区别,这是因为汉语英语的音位设置不同,中国人美国人对同一发音的敏感度也不同。

● 人类发音器官解剖图

n/l、f/h也一样。“南”和“蓝”、“福”和“胡”在许多方言区里可以随便替换,并不会引起歧义。只不过当这些方言区的人说普通话的时候,他们在自己家乡习以为常的语言习惯,有时候就会引起调侃、误会,乃至

嘲笑。

被群嘲不敢张口了怎么破?

-+-

人们发明语言是为了交际,而语言的交际功能依托于社会语境。因此,除语音本身的相似度之外,地域、阶层、政治、人口迁移、流行文化等因素都会引起一个族群的语音变化。

大部分情况下,语音变化对本地区人来说都是一种自然现象, 而非刻意为之。因此,在普通话推广到全国的时代,受方言影响的各种普通话语音偏误能纠正当然好,实在改不过来就算了,毕竟一两个发音不影响交际,也没什么好丢人的。

更何况,如果把我们的口头语言记录成文字,每个人说话都是语法漏洞百出,词汇使用错误,上下文之间逻辑混乱。为了避免出错,中国官员很少脱稿讲话,脱稿的时候说话也特别慢。

口语中已经有如此多失误,区区n/l不分,f/h不分又算什么?

  • 发表于 2017-03-17 00:00
  • 阅读 ( 943 )
  • 分类:其他类型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相关问题

0 条评论

请先 登录 后评论
admin
admin

0 篇文章

作家榜 »

  1. xiaonan123 189 文章
  2. 汤依妹儿 97 文章
  3. luogf229 46 文章
  4. jy02406749 45 文章
  5. 小凡 34 文章
  6. Daisy萌 32 文章
  7. 我的QQ3117863681 24 文章
  8. 华志健 23 文章

推荐文章

联系我们:uytrv@hotmail.com 问答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