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古代交通规则太超前,肯定是从现代穿越回去

红灯停绿灯行,行人靠右走,超载超速要扣分罚款,这些都是现代的交通规则,可是这些交通规则并不是现代的专利,古代也有交通规则,虽然没有现在的如此完善,但很多却都是古人的创举。一份来自古代的交通规则正在赶来的路上,请注意查收。

1究竟靠哪边走?

究竟古代的人们靠哪边走?这个问题在不同时期答案是不一样的。

先秦时期时期,采取的是男右女左,即男女走的路不同。

《礼记.王制》中记载:“道路,男子由右,妇人由左,车从中央。”

说白了就是,在道路上,男的要靠右走,女的要靠左走,而车辆则在道路中间通行。

由于早期记载不全面,而且又有很大的地域文化差异性,此时中国并没有完全统一的行走标准,而是伴随着国家的逐步统一,曲折又缓慢地形成。

到了唐太宗时期,国家相对统一,经济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提高,各种交通工具越来越多,如车、船、轿子、牲口,再加上行人,道路十分容易拥堵,交通秩序极为混乱,造成守城士兵对车辆行人进行例行检查时,费时费力。

唐太宗是历史上有名的兢兢业业的皇帝,听说了这个情况后,对这件事情就上了心,奈何一直没有想好的对策。

自己想不出来没关系,手下一帮大臣,总不能让这些人白吃饭不干活呀。

唐太宗就让一帮大臣想办法,这时候马周就举手了。

马周是个孤儿。家境贫寒,不过人却很勤奋又有才华,得到唐太宗的赏识,后来官也做的挺大。

他这一生做了不少有利于唐朝初年政治稳定和经济发展的事,其中一件就是提出“来左去右”,规定人们进城的时候,靠左边走,回来的时候靠右边走。

其实,对于同一个人而言,都是靠右边走,这样即方便守城士兵检查,又缓解了交通压力。

这一举措具有积极的意义,已经和我们现在的行人靠右有差不多了。

不过,这一规定,在很多时候仍是局限于进出城时使用,并没有广泛的应用于道路交通中。

在宋朝时,“来左去右”这一规则还是没有在行人中形成固定习惯。

这从名画《清明上河图》中就可看出。

画中所绘的汴京之繁华可见一斑,街道上车水马龙,可行人却是随意走在路上,没有固定的靠哪边行走,宋朝的首都都是如此,更何况其他地方呢?


2超速超载小心被打屁股

没错,你没看错,就是打屁股,大唐盛世时人口已经超过百万,因此交通规则的制定也就显得十分重要。

根据《唐律》超速超载是要被打屁股的,这可不是在开玩笑。

在没有公私缘由的情况下,在街道、小巷中快速驾马或者驾车的,要被处以竹板或荆条抽背的处罚。

不过由于背部是经脉聚集的地方,一不小心就容易打没命,所以后来把打背部改为打屁股,既能起到警示的作用,又不至于惩罚过重,闹出人命。

不过如果因为超速而造成严重后果的,比如人员伤亡,就不是打屁股这么简单了。

要按照斗殴杀伤人的罪行减一等处罚。

当然可以有例外的情况,比如执行公务,具体的内容就是公文传递,朝廷命令发布,或者是有急病找大夫,有要事要追人,也是情有可原。

这些情况下,可以免于处罚,不过罚款还是要交的。

除了这些情况,其他情况免谈。

再说超载,关于超载,唐朝也有明文规定。

不过唐朝没有客车、货车,一般承担运输重任的是水路交通,即客船、商船。

如果船上超出了五十斤货物,哪怕是只超出了一个人,船主要被打五十大板。

以此类推,超出了多少,就要挨多少板子。

如果超载太多,那就摊上事了,就不再是挨板子,而是要吃上两年的劳饭。

可见古人对于这方面的重视一点不比我们少,而且打击力度还很大。


3培训后上岗

现在我们开车出去最怕什么?最怕无证驾驶。

而在古代车夫这一职业也不是好当的。

所谓六艺,指的就是礼乐射御书数。

其中御一方面指的是帝王的驾驭之术,另一方面就是我们今天所谈的驾驶交通工具的技术。

虽然不像我们现在考驾照一样,但是古代的车夫也不是谁都能当的。要经过专门的培训之后,才能上岗。

秦朝的《除吏律》就有相关的记载,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御人如果四次技术不过关,就要被罚四年的徭役并处以罚款。

而且只有那些车技出众的人才能被选做贵族的车夫。

别小看古代车夫这一行业,要是做好了,讨得哪个皇亲贵族的喜欢,可能随随便便就被封个大官。


4礼让为先

准确的来说,中国古代的交通规则在很大程度上是以伦理为基础,即以礼让为先作为基本准则。

“贱避贵,少避长,轻避重,去避来。”这是唐朝《仪制令》的内容。

宋代后,《仪制令》被刻在石碑或木板上,并立于道路中间,以提醒来往车辆和行人。

现代社会里,尽管交通规则十分完善,可是交通事故和交通纠纷仍是层出不穷,很多都是因为双方缺少礼让的态度,宁可撞一起,也不让一分。

如果人人都能秉持“礼让为先”的态度,很多的交通纠纷就可以避免。

虽然“贱避贵”是封建等级制度的表现,但除去其消极方面,里面的“礼让为先”的价值准则对于现代社会仍有借鉴意义。


?正是于经济的繁荣,社会的稳定,为古代交通规则的出现提供了可能。

虽然从现代视角来看,很多古代的交通规则是不能完全等同于我们如今所谈。

因为它既不系统,又具有随意性,甚至不可摆脱地带有封建制度的色彩。

但不可否认,一些规则确实开创了现代交通规则的先河。

通过这些来自古代的交通规则,我们可以看到属于那个时代的独特的印迹,再现那时繁荣的经济景象,以及对中国古代伦理文化的延续。

这也正是研究古代交通规则的历史意义和文化价值。

历史大学堂官方团队作品 文:赵宛颖

  • 发表于 2017-03-06 00:00
  • 阅读 ( 813 )
  • 分类:其他类型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相关问题

0 条评论

请先 登录 后评论
admin
admin

0 篇文章

作家榜 »

  1. xiaonan123 189 文章
  2. 汤依妹儿 97 文章
  3. luogf229 46 文章
  4. jy02406749 45 文章
  5. 小凡 34 文章
  6. Daisy萌 32 文章
  7. 我的QQ3117863681 24 文章
  8. 华志健 23 文章

推荐文章

联系我们:uytrv@hotmail.com 问答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