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后,捂一身汗就能好吗?

很多人发烧后,有些老人家就会唠叨说“千万不能着凉了,要多盖被子,捂捂汗,捂一身汗后烧就能退了!”但这样真的管用吗?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

一、人为什么会发烧?

人是一个恒温动物,人体是一个精密的“空调”,在人体的下丘脑,有一个专门负责调解体温的“温控器”,我们称为体温调节中枢,它通过体内神经和体液等因素调节人体的产热和散热,使人体的温度维持在一个相对恒定的范围内,如当环境的温度降低的时候,人体就通过产热增加,散热减少,来保持人体的体温,相反,当环境温度升高的时候,人体就通过散热增加,产热减少,来维持人体温度的恒定。

科学研究发现,一些外来的或内生的物质均可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可以调高或者降低“温控器”的温度,破坏产热与散热之间的动态平衡,人体就表现为发热,我们将这些能引起发热的物质统称为致热原,产生这些致热原的主要原因就是细菌和病毒等病原微生物的感染产生的外源性致热原,还有肿瘤等坏死物质产生的内源性致热原。

二、体温多少算发烧呢?

人体不同部位的体温是不一样的,一般认为,人体口腔温度(口温)不超过37.3℃,腋下温度(腋温)不超过37℃,直肠温度(肛温)不超过37.6℃。由于腋下温度容易测量,且温度器容易消毒,临床上人们常常测量的是腋下温度,因此,正常人的体温应该是小于37℃,高于37℃就是发热了。

临床上根据体温将发热分为四类:低热:37.1~38℃;中热:38.1~39℃:高热:39.1~41℃;超高热:41℃以上。

三、发烧后捂汗有用吗?

很多人习惯用“捂”的方法来“治疗”发烧,认为出一身汗,发烧就能好,应该说这段话的后半部分是正确的——在临床上,凡是高烧的病人常常是不出汗的,只要一出汗,烧就会退下来。这是因为在体温上升期,人体会出现毛孔收缩,肌肉收缩,使得散热减少,导致了体温的增高,当体温达到调定点后,就会出现毛孔舒张,肌肉不再收缩,人体的皮肤就会出汗,汗液带出了大量的热量,使得人体的体温开始降低,而达到退热的作用。

而这段话的前半部分是错误的,盖上被子“捂”只能阻止热量的释放,让体温更高,而不能促进体温的降低。建议可以用温水擦浴,通过降低体表温度的方法,来促进热量的释放。

四、发烧是不是一定要退烧?

发烧是人体对外来入侵的反抗措施,当细菌和病毒等病原微生物侵入后,人体的白细胞就会产生细胞因子去攻击它们,清除病原菌,同时还可以产生内源性致热原,这些致热原的刺激人体的大脑后,就会升高体温,这一过程可以调动人体的免疫系统,将人体的防御“部队”动员起来了,消灭外来的入侵者,发烧一定程度上是人体与致病菌斗争的过程,发烧有助于人体调动更多“部队”来对付“敌人”,这样对于健康是有益的,但是如果温度太高,对于人体的消耗太大,同时人体的细胞也不能耐受长时间的高热,这就需要医生的药物干预了,那么,如何把握这个度呢?

一般认为,38.5℃以下的发烧是不需要做退烧处理的,仅仅需要吃药治疗原发疾病,适当多喝点水就可以了。如果体温超过38.5℃,就需要服用退烧药物,甚至打退烧针了。

五、退烧时应该注意什么?

发烧的病人一旦退烧,都会大量的出汗,有的时候可以将整个衣服汗湿,这将会导致人体大量水分和电解质的丢失,这时,对于重病、虚弱和老年的病人,本身体内的水分就不充足,还可能合并有电解质的紊乱,加上自身的调节能力较低,突然大量的出汗,就会导致人体的血压下降,甚至导致心跳的骤停,因此,对高热的病人退烧时,一定要提前补充水分,可以饮用淡盐水,对年老体弱的病人则需要静脉补充液体,以免在退烧的过程中发生意外。

总之,发烧是人体的一把双刃剑,适度发烧对于抵御疾病是有益的,但过高的体温对健康是不利的,这就需要正确把握发烧的度,如果您没有能力把握这个度,还是到医院去接受治疗,或许更为安全。

作者:纪光伟,武汉钢铁(集团)公司第二职工医院,外科主任医师

图片来源:123RF.com.cn图库

版权声明:本文为春雨医生原创稿件,版权归属春雨医生所有,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授权与合作事宜请联系reading@chunyu.me

  • 发表于 2016-11-28 00:00
  • 阅读 ( 790 )
  • 分类:其他类型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相关问题

0 条评论

请先 登录 后评论
admin
admin

0 篇文章

作家榜 »

  1. xiaonan123 189 文章
  2. 汤依妹儿 97 文章
  3. luogf229 46 文章
  4. jy02406749 45 文章
  5. 小凡 34 文章
  6. Daisy萌 32 文章
  7. 我的QQ3117863681 24 文章
  8. 华志健 23 文章

推荐文章

联系我们:uytrv@hotmail.com 问答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