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神演义》所揭露的社会本质,你读懂了吗?

中国的老百姓一般都知道有封神榜的故事,而且略知其中的一些情节。《封神榜》改编成电视剧后,封神榜的故事更是家喻户晓。但和《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等通俗古典小说相比,《封神演义》却没登过大雅之堂。古代文人趣士不屑一顾,现代专家学者也鲜有评述。因此,如何欣赏和评价《封神演义》还是一个新的问题。  


有人认为,《封神演义》所说的“天意”是一种宿命论观点,这种说法是片面的。

商、周之争是二条政治路线之争。

商、周都属于奴隶制社会,都宣扬天命观,但商的天命观与周的天命观是有区别的。

殷商末年的天命观是以“帝”为主宰,这就是原著第二回纣王所说的,“君命召,不俟驾;君赐死,不敢违”。

西周的天命观则以“天”为主宰,这里所说的“天”又是和“德与民”紧紧联系在一起的。

周文王的政治思想是顺天应人,认为唯有德者,才能使民归之,诸侯顺之,才能受民、保民,进而禀受天命。“天意如此”,“天命难违”,这里的“天命”是周文王制定的政治路线的体现,顺之者昌,逆之者亡,这是历史的必然。  


▲周武王姬发(?―前1043年),姬姓,名发,西周王朝开国君主,在位15年。姬发继承父亲遗志,于前1046年消灭商朝,建立了西周王朝。表现出卓越的军事、政治才能,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的一代明君。

《红楼梦》有个纲,就是第四回的护官符,《封神演义》也有个纲,就是第二回苏护的反诗,即“君坏臣纲,有败五常。冀州苏护,永不朝商!”

这里所说的“纲”指三纲,即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五常即仁、义、礼、智、信。

我们知道,三纲五常是西汉董仲舒提出和确立的,尽管纲常思想与奴隶制的天命观有千丝万缕的关系,但它毕竟是封建制度的产物。

《封神演义》反映的不是商周之争,而是借商周之争,通过“君坏臣纲”与“君为臣纲”的直接对立,表明作者对封建纲常思想的态度。苏护的反诗是对封建纲常思想的有力批判。

“君为臣纲”与“君坏臣纲”只有一字之差,却包含着这样的思想,即君要“君为臣纲”,必须不坏“臣纲”,若坏臣纲,臣就可以“永不朝商”。

本来君是臣的纲,臣是没有什么纲的,作者则认为臣也也应该有个纲,虽然君臣之间还有主有从,但不再是绝对服从关系,而是有条件的服从,这个条件就是不坏对方的纲。

这个条件好象一种契约,使君臣之间的关系表现为一定的契约关系。这种“君臣契约论”虽不如卢梭的“社会契约论”明朗,却也有相似之处,而作者所处的年代比卢梭早了二个世纪。这种“君臣契约论”体现了作者初具萌芽的民主思想。  

《封神演义》对封建纲常思想的批判不但在总体上体现在商周争战之中,而且体现在一些具体的情节上。

纣王的儿子,殷郊对纣王抱有幻想,扶纣抗周,殷洪能遵师命,助周灭纣,二种思想二个结果,殷郊难逃天命,殷洪则为周立下战功。

黄飞虎反出朝歌,镇守界牌关的父亲黄滚忠义难以两全,最后还是做出正确的选择,封印辞官。

文王吃长子肉,传位二子,驱逐三子,父子之间的关系更为复杂。

哪吒打死龙太子,受到惩罚是应该的,但哪吒惹祸并非出自邪恶之心,而且剐肉还母,剔骨还父,李靖还不能原谅,这就有点过分了。

瞿留孙则高出一筹,允许土行孙改进错误,促成邓九公父女归周。

以上这些关系,君与臣,父与子、夫与妻、师与徒之间的关系都和封建纲常思想格格不入。作者正是通过这些情节的描述表示了对封建纲常思想的蔑视。  


▲文王求贤图。周文王姬昌(前1152年―前1056年),周朝奠基者,岐周(今陕西岐山)人。其父死后,继承西伯侯之位,故称西伯昌。西伯昌四十二年,姬昌称王,史称周文王。在位50年。

《封神演义》笔锋指向封建纲常思想,因此《封神演义》所描述的商周之争,实际上是封建社会朝代更替的概括和写照。

《封神演义》作者许仲琳所处的时代,封建社会开始从昌盛走向没落,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已处于萌芽状态,这就使作者有可能对封建社会改朝换代的原因进行一番总结。

封建纲常思想(作品中代表旧王朝)是为封建社会的政治服务的,但它同时又和封建社会一定的政治路线(作品中代表新王朝)相矛盾,封建社会这种意识形态自身的矛盾如何解决,《封神演义》作者许仲琳由于历史的局限,也没有一个正确的答案。

但他在这方面所做的探索,以及在这种探索中萌发的民主思想,对仍处于统治地位、尚末被触动的封建意识形态,已经是一种突破。

封建社会的改朝换代虽然没有改变社会的性质,但在改朝换代中,两条政治路线的斗争是存在的。

《封神演义》在揭露纣王杀妻诛子、剖妇敲骨等种种暴政的同时,又紧紧把握周文王提出的政治路线,用这条路线去感化人、号召人,救民于水火之中,显示这条路线的无比威力,合理展开故事情节。

我们正处于改革年代,这种改革与与封建社会的改朝换代有本质区别,但在改革开放的政治路线逐步被认同的同时,旧体制形成的思想观念仍然存在于一些人的头脑中,久久不能离去。

因此,如何把握改革开放的政治路线,用这条路线去统一人们的思想,改造人们的思想,在改革开放的实践中显示这条路线的威力,在这方面《封神演义》确有我们可借鉴之处。

如果说周文王是西周政治路线的制定者,姜子牙则是这条路线坚定的执行者。

姜子牙善于用西周的政治路线去教育人、争取人、团结人,不断壮大西周势力,最后战胜强大的殷商。用现代的语言可以说姜子牙不愧于是一个杰出的思想政治工作者。


▲姜子牙(约前1156年—约前1017年),中国著名历史人物,商朝末年人。是中国古代的一位影响久远的杰出的韬略家、军事家与政治家。历代典籍都公认他的历史地位,儒、法、兵、纵横诸家皆追他为本家人物,被尊为“百家宗师”。

《封神演义》,意在“封神”。“封神”既是本书的题目,又是全书的结局。封神是作者民主思想的的又一体现。

封神的意义在于,在新朝代战胜旧朝代之后,如何正确处理朝代更替过程中征战双方的战将。

作者主张都要给出路,都要安排工作;连申公豹这种两面派也不例外。当然申公豹是做为反面人物被锁在海眼的。

值得注意的是,在如何处理这些人的问题上,作者有二条标准,一是“依劫运之轻重”,一是“循资品这高下”(书后封神部分元始敕),前者以政治路线来划分,后者以个人品德、能力来划分。

为新政治路线服务的人,不乏资品低下者,只是他们在新政治路线的指导下不断得到改造;为旧政治路线服务者,不乏品质较高的人,一部分还有一身绝技,只是人物性格被旧的政治路线所扭曲,闻太师就是一例。

闻太师是纣王政治路线的忠实执行者,可为逆历史潮流动;但就个人来讲,闻太师又是一个资质品位较高的人。“只见闻太师,毕竟他英风锐气不肯让人”(第九十九回),在封神时他还有点不服气。正是由于有双重标准,才使征战双方的战将在新王朝确立之后能各得其所。

作者认为,在新的政治路线确立之后,被旧的政治路线所扭曲的人物性格,有权恢复其本来面目。这和早期资产阶级天赋人权、人本主义等哲学观点,也颇有相似之处,同样体现作者初具萌芽的民主思想。

我们在改革开放中仍然存在这种情况,拥护改革开放的人,有的人为改革开放做出贡献,有的人则给改革开放带来一定的负作用。

对改革开放持保留态度的人,虽然对改革开放有点看不惯,但他们中的大部分人都能对改革开放表示认同,并用自己的智慧和才干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服务。

在改革开放过程中,在对待人的问题上,对各种思想观点各异、资品高低不同的人,如何正确处理,《封神演义》中关于封神的做法,是我们又一可借鉴之处。  

阅读《封神演义》,欣赏电视剧《封神榜》,如果我们能透过神奇怪诞的神仙斗法,看到蕴藏在故事情节中萌发的民主思想,在娱乐的过程中产生一些有益的联想,那就更有意义了。

文:历史大学堂特邀作者—吴茂水

  • 发表于 2016-11-15 00:00
  • 阅读 ( 794 )
  • 分类:其他类型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相关问题

0 条评论

请先 登录 后评论
admin
admin

0 篇文章

作家榜 »

  1. xiaonan123 189 文章
  2. 汤依妹儿 97 文章
  3. luogf229 46 文章
  4. jy02406749 45 文章
  5. 小凡 34 文章
  6. Daisy萌 32 文章
  7. 我的QQ3117863681 24 文章
  8. 华志健 23 文章

联系我们:uytrv@hotmail.com 问答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