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新总统上台,气候学家要小心自己的饭碗了?

近日来,“两个70多岁的老人为同一份工作PK”——也就是特朗普(又称“川普”)和希拉里竞选美国总统这件大事可以说是赚足了公众的眼球。竞选终于在9日尘埃落定:个性鲜明的“大嘴”富商川普获胜,美国迈入川普时代。

川普绝对称得上是一个话题人物,一直以来争议不断。这中间就包括他对很多科学问题的看法和态度。全球气候变暖就是其中较为典型的一个。

川普:全球变暖是一个“烧钱的大骗局”!

川普曾多次公开表示抵制“全球变暖论”,认为这些是科学家们编造的谎言。譬如,他在推特上先后发表的一些说法:

“全球变暖的概念是被中国人而且为中国人编造出来的,目的是为了让美国的制造业失去竞争力。

“国家广播公司(NBC News)刚刚把这玩意儿称作‘大严寒’——一年之中最冷的天气。我们这个国家还在因为全球变暖大骗局浪费钱吗?

“冰风暴从德州一路吹到了田纳西——我现在在洛杉矶,这儿冷的不得了。全球变暖就是一场彻头彻尾的,还很烧钱的,大骗局!

……”

另外,此前川普还表示一旦竞选成功,将取消巴黎气候变化协议。他认为,巴黎气候变化协议会对美国商业造成不利,会使“国外官僚控制美国的能源使用量”。而就在他竞选成功的前后时间,为期两周的全球气候变化大会正在摩洛哥西南部城市马拉喀什举行。他退出巴黎协定的言论无疑会对气候谈判产生不利的影响。

那么,川普关于“全球变暖”的这些言论科学吗?

全球变暖:在争议与质疑中前行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一些科学家发现,20世纪后半期,全球温度上升趋势“非常明显”,并将气候的这种变化归结为人类现代生活方式。1988年6月,美国气候科学家詹姆斯·汉森在参议院听证会上声称,有99%把握确信,人类活动排放的温室气体导致了温室效应发生,并敦促采取具体措施。同年12月,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强调气候变化是人类“共同关注的问题”,并促成了IPCC(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的成立,使气候变暖成为一个影响广泛的国际政治话题。从此,这一科学研究成果逐步走出学术领域,进入公众生活,并为广大民众所熟知。

全球变暖,它看不见、摸不着,甚至不易感知,从提出之初就一直与质疑和争议形影不离。有认为全球变暖是政府和利益集团的炮制的“阴谋”;有人认为全球变暖是地球运行的自然规律,与人类无关;更有甚者,认为全球气候并不是在变暖而是变冷。尤其是在一些大范围持续的冷事件发生后,“变冷论”更是甚嚣尘上。

如2012年年初,欧亚地区发生了大范围的极寒天气,当时一些国际气候专家就指出,欧亚地区的极寒天气只是全球变冷的开端,这样的冷天可能会持续20-30年,甚至还有媒体宣称当年的寒冬显示“地球的小冰河期可能已经来临”。

而在2013年,北极寒冷的夏季导致该地区冰盖面积迅速扩增,与2012年相比增加了60%,超过100万平方英里。于是一些科学家再次发出警告,现今世界正经历气温急速下降时期,可能面临全球变冷。同样,2014年的极端严寒天气以及2015年的“超级寒潮”都让一些人对全球变暖产生了一定的怀疑。

2014年1月6日,美国密歇根州一处被冻住的灯塔犹如科幻大片《后天》中的场景

一次次的冷事件,似乎在“啪啪”地打着全球变暖论者的脸。从上面也可看出,川普对气候变暖的反对言论也多是在遭遇“大严寒”、“冰风暴”这样的冷事件时提出的。

而事实上,我们所说的气候变暖关注的是几十年乃至上百年尺度的长期趋势,并非年际之间的变化,而且关注的是全球平均情况。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不能根据局地的、某个时段内的极端冷暖事件来评判全球变暖或是变冷。

全球变暖已成为社会各界的共识

研究表明,近百年来,气候变化主要体现在全球气温升高、海洋变暖、陆地冰川大范围融化退缩、极地冰冠急剧缩小,海平面持续上升等诸多方面。

首先说下气温情况。据2014年发布的IPCC第五次科学评估报告,近130多年来,全球地表平均温度始终处于增长趋势,到目前大约升高了0.85℃,1983—2012年是过去1400年来最热的30年。

2015年全球平均地表温度打破了所有以往记录,其幅度之大尤为惊人,高于1961-1990年平均值0.76(误差为上下0.1)℃,从而成为有记录以来最热的年份。在有气象记录以来最热的16 个年份中,15 个都出现在本世纪, 2011-2015 年是有记录以来最热的五年期。

从今年以来的观测数据看,2016年1-9月,无论全球陆地表面平均气温,还是海洋表面平均温度,均是有记录以来最暖的。

1971—2010年间,气候系统增加的净能量中有90%以上储存于海洋,造成海洋上层变暖。自1971年以来,全球冰川普遍出现退缩现象,格陵兰冰盖和南极冰盖的冰储量减少,北极海冰面积以每十年3.5%—4.1%的速率缩小。2016年9月份北极海冰面积比1981-2010年平均少了27.8%,南极海冰面积比1981-2010年平均少了2%。20世纪以来,全球海平面上升19厘米,平均每年上升1.7毫米。

自工业化时代以来,在经济和人口增长的驱动下,人类无节制地燃烧化石能源使温室气体排放急剧增多,导致大气中二氧化碳、甲烷、氧化亚氮等温室气体浓度达到了过去80万年以来的最高水平。IPCC综合报告认为,人类活动主要通过排放温室气体影响气候,20世纪中叶以来全球气候变暖一半以上是由人类活动造成的,这一结论的可信度在95%以上。

就在近日,联合国下属的世界气象组织发布的《2011-2015年全球气候报告》再次指出:随着全球气温创下新纪录,海平面也在不断上升,北极海冰、大陆冰川和北半球冰雪覆盖面积不断缩小。所有这些气候变化指标都证实了温室气体导致的长期气候变暖趋势这个事实。

报告指出,地球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在2015年首次达到了破纪录的400ppm,也就是说空气中每100万个分子里,便有400个二氧化碳分子,这是一个重要门槛,因为人类从未见过大气温室气体浓度上升到这么高的水平。地球历史上二氧化碳浓度最近一次超过400ppm,大约是在距今500万年到300万年之间的上新世(Pliocene)时期。

由此可以看出,上述的科学数据与事实都为全球变暖提供了有力证据。另外,除了科学界,全球变暖也已成为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共识。就在去年的12月12日,《联合国框架公约》近200个缔约方共同达成了新的全球气候协议——《巴黎协定》,各方将加强对气候变化威胁的全球应对,以实现将全球气温控制在比工业革命前高2摄氏度以内并努力控制在1.5摄氏度以内的目标。这是继《京都议定书》后第二份有法律约束力的气候协议,为2020年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行动“建章立制”。该协定已于11月4日正式生效。

结语

科学的发展道路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相对论、量子理论也是在争议和质疑中不断发展的。对于全球变暖等科学话题,每个人都有表达自己观点和看法的权利,当然包括川普。我们不能容忍谎言欺骗,同样不允许危言耸听。科学需要怀疑精神,但如果不讲条件、不加理性的推翻一切,更像是一种情绪宣泄,或是一种哗众取宠的噱头。然而,这一切,并不能阻挡科学之轮的滚滚向前。

出品:科普中国

制作:Weather情报局

监制: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


“科普中国”是中国科协携同社会各方利用信息化手段开展科学传播的科学权威品牌。

本文由科普中国融合创作出品,转载请注明出处。

  • 发表于 2016-11-12 00:00
  • 阅读 ( 1127 )
  • 分类:其他类型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相关问题

0 条评论

请先 登录 后评论
admin
admin

0 篇文章

作家榜 »

  1. xiaonan123 189 文章
  2. 汤依妹儿 97 文章
  3. luogf229 46 文章
  4. jy02406749 45 文章
  5. 小凡 34 文章
  6. Daisy萌 32 文章
  7. 我的QQ3117863681 24 文章
  8. 华志健 23 文章

联系我们:uytrv@hotmail.com 问答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