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精准医疗,靠谱吗?

  这两天,精准医学忽然被推上了风口浪尖儿,种种质疑,感到满脑门子冒问号:“嗯?为什么这么写?”。现在,出现了续集,又有院士站出来为精准医学擂鼓摇旗。

批判的声音还是主要针对肿瘤疾病,癌度前两天也写了肿瘤分子检测的十八般武器,一个分子检测我们就能有那么多花样儿,更何况一种疾病呢。

也许未来精准治疗不仅仅是基于基因组信息,它同时还要结合超精准低伤害的影像学,还有化疗、放疗……谁规定治病只准看一个医生?只准用一个方儿的?感觉就跟女人改变命运需要的只是一只口红,忍不住白眼儿:“女人,你别瞧不起命运。”

精准医学(Precision Medicine)是一个生物医学医疗保健策略,对患者给予个性化诊疗、医疗决策、药物、治疗及预后,从而改善生活质量。美国总统巴拉克·奥巴马在2015年1月20日的国情咨文中,宣布启动一个新的精准医学倡议,“我发起一项新的精准医学计划使我们更接近治愈癌症和糖尿病等疾病,给所有人获得个性化的信息,使自己和家人更健康。”

精准肿瘤学,基因组测序可以根据分子特性对肿瘤进行分类,识别和定位肿瘤病变表达的路径方式,而不是根据肿瘤组织学分类或解剖组织起源,这是癌症治疗的革命。我们从新的千年就开始幻想:“每个人以后都能有一张自己的“基因卡”,来量身定做自己的预测、诊断和治疗方式”。

当然,目前还是有很多问题的:

第一个就是科研。在精准诊断方面,其实是需要深入了解基因多态性的,这些都离不开测序,在精准的诊断之后,还要有精准的治疗,要用什么药?是分子靶向药物、抗体药物还是抗体偶联药物等。比如甲磺酸伊马替尼可以精确地把癌细胞作为目标,但是目前病人是否适合使用这个药,这项检测还缺乏特异性。造成这个的原因是我们的研究还不够深入。

第二点是经济和体制方面。“精准医疗”的要素之一就是用药的个体化,医生需要因人用药。新药的开发依靠药物靶点,靶点用于抗癌药物的开发已经非常热门了。

比如2000年后肿瘤信号网络已经被逐渐发现和完善,我们有了针对如VEGF/VEGFRs、EGFR、HER2、ALK等多个药物上市可以使用,病人在用药前通过基因检测,根据基因突变情况来选择用药。这使得药物变得越来越精准有效,但也导致受益于精准药物的人数会越来越少,只有有相应地突变情况,使用相应地靶向药物才会受益。这就出现了越来越小的市场空间和高昂的医药费用怎样去平衡?

现在10000种疾病中,有7000种左右是罕见病,而可治疗的仅有几百种。药厂需要20亿美元左右开发一种新药,而95%的药物在开发过程中会失败。同时,怎么去避免个性化医疗的滥用?

第三点是医疗教育的缺失,现在应该很少有人知道疾病的三级预防是什么(也就是预防疾病的途径)?基本药物的使用是怎么样的?而医生更是没有那么多的时间去为病人讲解,这当然有很多原因,如医生资源严重不足。一个感冒,是病毒型的还是细菌型的,病毒型的感冒吃抗生素是没有用的,等等。从未见一个医生在治病的时候会对病人这样说起。我们现在只知道有病去医院,但是可以吃哪些药物,药物有哪些副作用和禁忌?哪些药即可吃又可不吃?这里面有许多信息资源的混淆。

还有一个问题,互联网时代,信息资源超级可得,一些令人匪夷所思的信息或者看起来明显就很可疑的信息为什么排在搜索排行榜前三名?信息时代过滤信息,找到有效信息成了一个大问题。

目前,我国在非小细胞肺癌筛查、基因组学测序以及基因多态性研究方面与国际研究方向是比较一致的,而在新一代测序和生物标志物方面还是有所欠缺。

2015年3月11日,我国科技部召开的精准医学相关会议决定在2030年政府会在精准领域投入600亿元,其中中央政府支付200亿元,企业和地方财政配套400亿元。政治、经济、科技需要共同作为精准医学的驱动因素,实现医疗政策和公共健康的改革。

作者:id4hehe


癌度APP是专注于癌症相似病友检索、通过癌症发生的基因突变、用药和治疗、预后康复等多个参数指标,对癌症患者的相似度进行精准的运算,为用户推荐病情和治疗相似的病友,相互交流治疗和康复经验。

关注我们:搜索微信公众号“癌度”,了解更多关于肿瘤和基因的资讯。

  • 发表于 2016-11-03 00:00
  • 阅读 ( 734 )
  • 分类:其他类型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相关问题

0 条评论

请先 登录 后评论
admin
admin

0 篇文章

作家榜 »

  1. xiaonan123 189 文章
  2. 汤依妹儿 97 文章
  3. luogf229 46 文章
  4. jy02406749 45 文章
  5. 小凡 34 文章
  6. Daisy萌 32 文章
  7. 我的QQ3117863681 24 文章
  8. 华志健 23 文章

联系我们:uytrv@hotmail.com 问答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