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内地居民香港投保?

上周末,一则“在香港无法再刷银联卡缴保费”的传闻迅速被传播,接着中国银联在周末连夜发了两则声明,“并未停止境外保险类商户的银联卡支付服务”并重申监管政策。但按照监管政策,银联卡只可以进行个人旅游、消费类支付,但不能购买人寿险等具有投资性质的保险产品的。

事情的原委已经弄清楚。按照我国外汇管理制度,内地居民购买境外投资分红类保险,属于金融和资本项下的交易,是尚未开放的项目。按照监管政策要求,境内发行的银联卡在境外仅可进行个人旅游、消费类支付,不得用于资本和金融项目交易,因此,银联卡在境外仅可用于与意外、疾病等旅游消费相关的经常项目保险,不能购买具有资本项目投资性质的人寿险。

然而,来自香港保险业监理处的数据显示,2016年上半年,香港保险业的毛保费总额为2075亿港元,其中,2016年上半年香港个人新单保费为815亿港元,这其中来自内地访客的新单保费达301亿港元,贡献比高达36.9%,而2015年末、2014年末、2013年末的贡献比分别为24.2%、21.4%、16.1%。我们相信这里面绝大多数是以真实投资回报为目的的。但也确实不乏规避外汇资本项管制,借助购买香港保险转移财富至境外的行为。既是以投资为目的的香港投保也不符合现有中国大陆的外汇管理制度。

中国证券网报道说,银联国际在上周末两度发声的同时,保险监管部门也在进行相关摸底与调研工作。多方针对违规投保境外保险的整肃行动正在持续进行。其实,早在今年3月中旬就已经传出“境内居民通过跨境电子支付购买人寿保险、投资性返还分红类保险产品被叫停”的消息。当时笔者就撰文指出,以开放经济思维对待内地居民买香港保险。那么,如何看待这次对内地居民购买香港保险的收紧与整肃呢?笔者再次呼吁,还是要以开放经济思维来看待与对待。

人民币资本项目开放或者说人民币无限制地自由兑换和使用改革是大势所趋、势不可挡,香港又是中国的特别行政区,是人民币最大的离岸市场,何不率先在内地与香港实行人民币自卑项目下完全自由兑换使用呢?在策略上,何不采取灵活宽容一点的做法,适度放宽内地居民购买香港资本项下的保险产品呢?

同时,人民币加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特别提款权篮子于10月1日生效后,人民币汇率市场化决定步伐明显加快。这就要求人民币资本项目自由兑换改革必须加快推进,在这种情况下整肃内地居民购买香港保险资本项目有点逆潮流而动的感觉。

再者,既然内地出现“资产配置荒”,内地居民投资渠道少而风险较大,那么,不限制内地居民购买香港保险,是给内地百姓办的一件实实在在的实惠事。突然叫停和限制内地居民购买香港保险,不利于拓展内地百姓投资渠道,打压和损失的是内地百姓的财富。

其四,叫停和限制内地居民购买香港保险,虽然是资本项目保险产品,但给全球投资者的印象是,中国开始利用行政手段管制外汇,收紧百姓使用外汇政策了。这必或将给国际社会以口实,得不偿失。

以开放经济思维不限制内地居民通过电子商务、银联等渠道购买香港保险有利于内地保险行业的发展。给内地保险行业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外部压力,倒逼内地保险公司产品升级、加大创新力度,给投保人提供更高回报、更强保障能力的保险品种。

目前,随着网络大发展,跨境支付结算渠道越来越多,行政手段限制内地居民购买香港保险或不一定能够限制住。从宏观政策大趋势上看,鼓励企业走出去,鼓励居民海外投资是宏观政策大方向,这是开放型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可能被扭转或背道而驰。

从微观层面来说,很多内地顾客已在香港开立银行账户,加上有其他支付工具选择,对内地居民在香港买保险影响或不大。同时,由于银联没有就每年用卡次数设限,保险公司可将保单收费分拆多次处理,也不受单次限额影响。

当然,与其这样遮遮掩掩,给内地居民带来如此麻烦和交易成本,倒不如完全放开内地居民购买香港保险,同时,放开内地居民购买和投资香港其他投资品和理财产品,让内地百姓光明正大、堂堂正正通过跨境网络交易渠道、银联平台等身在内地就可以无限制地购买香港保险,投资理财,分享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红利。

  • 发表于 2016-11-14 00:00
  • 阅读 ( 675 )
  • 分类:其他类型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相关问题

0 条评论

请先 登录 后评论
admin
admin

0 篇文章

作家榜 »

  1. xiaonan123 189 文章
  2. 汤依妹儿 97 文章
  3. luogf229 46 文章
  4. jy02406749 45 文章
  5. 小凡 34 文章
  6. Daisy萌 32 文章
  7. 我的QQ3117863681 24 文章
  8. 华志健 23 文章

联系我们:uytrv@hotmail.com 问答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