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念控制——你可以拥有的超能力

神舟十一号载人航天飞船已于10月19日凌晨与天宫二号成功对接,航天员33天的太空之旅持续受到关注。除了为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在轨运营提供物资服务外,航天员还会开展并参与航天医学实验,空间科学实验,在轨维修等技术试验以及科普活动,其中备受关注的是一项科幻色彩浓烈的前瞻性研究:由意念控制的脑机交互实验。

说到意念控制者,大家都不会陌生,比如著名的都敏俊教授,不用人为操作就可直接用意念控制灯泡明灭、用意念隔空取物等等,还有《X战警》的X教授,拥有强大的心灵感应和精神控制的能力。然而这样的“意念控制术”是否只存在于影视小说中呢,随着脑科学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我们和都教授之间到底还差多少个阿尔法狗。

从科学体系的角度讲:意念控制技术包括了神经科学、认知科学、计算科学、物理学、数学等多领域学科,这种技术的初级阶段,主要是脑机交互(BCI,Brain-Computer Interface)。“脑”即是人脑,说准确一些,是人脑的神经系统,“机”就是任何用于计算和处理的设备,从芯片、电路到计算机都算。脑机交互就是利用大脑在做神经活动时产生的脑电信号(EEG),实现人脑与计算机或其他电子设备的直接通信和控制,实质为计算机通过脑信号推断人的想法或目的。

要理解脑机交互,首先得知道什么是“脑电”和它如何被提取。生物电现象是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之一,各种生物均有电活动的表现,大到鲸鱼,小到细菌,都有或强或弱的生物电。英文细胞(cell)一词也有电池的含义,无数的细胞就相当于一节节微型的小电池,是生物电的源泉。人脑中有许多的神经细胞在活动着,并成电器性的变动。脑中的电器性震动我们称之为脑波。通俗来说,脑波是由脑细胞所产生的生物能源,或者是脑细胞活动的节奏。现代脑电图学中,根据脑电频率与幅度的不同, 将脑电波划分为四种波段:α波、β 波、θ波和δ波。

由于脑波活动具有一定的规律性特征,且和大脑的意识存在某种程度的对应关系,在兴奋、紧张、昏迷等不同状态之下,脑电波的频率会有明显的不同,脑波这种随情绪波动而变化的特性,使得人类对于脑波的开发利用成为了可能。但由于人的大脑被头盖骨紧紧包裹,屏蔽了大量的脑波,脑电波的提取必须依靠电极等精密的电子仪器,从头皮上将脑部的自发性生物电位加以收集、放大并记录。

脑机交互的实现依赖于脑机双向适应性。一方面是要求使用者采用合适的方式和手段不断调整自身大脑状态,产生最佳信号,以适应计算机解析算法。另一方面计算机执行合适的解析算法对脑电信号进行分析,分析结果控制计算机或者电子设备。反馈是实现BCI系统中“脑对机的适应性”主要交互手段。

BCI系统主要的反馈手段是生物反馈,它不同于传统控制系统中的反馈。该反馈是系统将输出结果反馈给使用者,使用者将结果与期望进行对比,然后对自身思维意识进行合理调节,使得系统的输出结果更接近于期望值。当大脑通过不断地反馈,修正,产生最佳脑电信号后,计算机可利用机器学习获得解析算法,产生控制命令。

当然,意念控制脑机交互作为一项前瞻性实验,目前还在起步阶段,困难重重,包括BCI信号处理速度慢,信号提取精度低,信号采集和处理方法需改进,脑电信号抗干扰性弱,自适应差,机器学习技术不成熟等。但是一旦这项黑科技得以实现,它给我们带来的将是无法想象的颠覆。如果说VR改变我们看世界的方式,语音技术改变我们听说世界的方式,那么意念控制技术将会彻底改变我们与世界交互的方式。它可以帮助残障人士更好地与世界相处;控制机器人替身去完成高风险的任务作业;探知大脑工作原理,治疗精神疾病患者;改变人类的社交方式以及成为人与机器和谐相处的终极答案。

出品:科普中国

制作:未来人团队

监制: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

“科普中国”是中国科协携同社会各方利用信息化手段开展科学传播的科学权威品牌。

本文由科普中国融合创作出品,转载请注明出处。

  • 发表于 2016-11-02 00:00
  • 阅读 ( 874 )
  • 分类:其他类型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相关问题

0 条评论

请先 登录 后评论
admin
admin

0 篇文章

作家榜 »

  1. xiaonan123 189 文章
  2. 汤依妹儿 97 文章
  3. luogf229 46 文章
  4. jy02406749 45 文章
  5. 小凡 34 文章
  6. Daisy萌 32 文章
  7. 我的QQ3117863681 24 文章
  8. 华志健 23 文章

联系我们:uytrv@hotmail.com 问答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