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永远别公开表扬一个人?

不久前,我参加了一名首席执行官及其部分下属的一场私人会议。在会议开始前,首席执行官转向其中一位下属说道:“那件事你干得漂亮,搞得不错,做得很好!”

这正是公认的正确表扬方式:要表扬一个人,就应该立即、明确而且公开地说出来。

我看着那个刚刚受到表扬的人,觉得他变得高大了一些。接着我又看看桌子边的其他人,觉得他们全都变矮小了一些。

我经常见证过这种效应。如果有人告诉一位记者,他最新的那篇文章非常精彩,这时候你仔细观察在场其他记者的表情,就会发现:他们虽然假装若无其事,甚至能附和几句、说那篇文章写得确实精彩,但嘴唇周围有些皱起,就好像刚刚吸了一口柠檬——酸酸的。

专家们对表扬的看法是错误的:永远不应当众表扬一个人。表扬是一种危险而有效的东西,对被表扬者有着巨大而积极的影响,但最好在私下里做。

我始终怀疑专家们的这个看法,但现在数据为我的怀疑提供了佐证。新的研究表明,表扬带来的副作用甚至比我以为的还要糟糕。旁观者不仅敌视受表扬人,而且他们马上就会开始讨厌那个提出表扬的人。他们嫉妒受表扬者,也憎恨提出表扬的人。

该研究报告来自埃莱娜·尚(Elaine Chan)和贾伊迪普·森古普塔(Jaideep Sengupta)——我最青睐的一条管理学观点也是这两人提出的。两年前,他们证明,恭维话再多都不为过。即便我们知道这恭维并非发自肺腑,但我们仍甘之若饴,无论这些话有多大帮助。

现在,他们致力于研究恭维对无辜旁观者的副作用。这份发表于《消费者研究期刊》(Journal of Consumer Research)的研究报告描述了一场实验。在实验中,研究人员让数百位学生想象这样一种场景:在一家服装店里,自己听到店员夸赞另一位顾客看上去很漂亮。

研究人员首先问学生们,听到这个以后的第一反应是什么。然后又问他们,经过考虑以后的反应是什么。学生们的本能反应全都是负面的,而经过考虑后(即适合公开说的)的反应则不太那么激烈。然而更能说明问题的是如下事实:那些学生与被恭维者的关系越近(比如他们在同一所大学上学),他们的嫉妒感就越强烈。

职场的情况显然也是如此:如果你偶然听到另一个部门的某位员工受到表扬,你会无所谓,但如果是坐在你身边的同事受到你的老板表扬,你就会酸溜溜的。

这意味着大多数经理人错得离谱。他们受到的教导是,自己的一项关键工作就是在办公室里四处走动,表扬一下这个,再表扬一下那个。他们认为这种做法是正确的:庆祝一些人的成功,并激励其他人更加努力。但实际上,他们制造了不满,并招致极大怨恨。

同样,所有受到“好”雇主青睐的管理方法——比如评选每周最佳员工、或在公司简报中撰写某名员工光辉事迹——全都弊大于利。

你可能会说,只要公开表扬能让所有人更加努力,那么伤害一些员工脆弱的自尊心无所谓。但事实是否真的如此?答案是,这得看情况。

心理学家尼尔斯·范德芬(NielsVandeVen)认为,有两种形式的嫉妒。一种是良性嫉妒,它激励你努力超过你嫉妒的人。另一种是恶性嫉妒,它让你想要排挤你嫉妒的人,并偷偷给他们下绊子。

在实验中,当学生们认为恭维是发自内心的,他们就会产生良性嫉妒。在这种情况下,嫉妒的效果是积极的:许多学生说,听到店员那样说以后,他们为自己购买昂贵的服装的意愿变强了,因为他们想让自己显得更漂亮。

但我猜测,在大多数职场中,表扬引发的嫉妒大多是恶性的。即便某人确实值得表扬,这种表扬也只有在得到其他同事认同的情况下才能产生良性效果。但通常情况下,对一名员工的表扬都不会得到其他同事的认同,这就是人性。

关于这方面的最佳管理教程是儿童系列图书《调皮小子亨利》(Horrid Henry)。对“完美彼得”(Perfect Peter)没完没了的表扬一秒也没有让“调皮的亨利”努力变好。相反,这让亨利成天想着如何陷害弟弟,简直把这当成了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


文:露西·凯拉韦  译:邹策

  • 发表于 2016-11-15 00:00
  • 阅读 ( 813 )
  • 分类:其他类型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相关问题

0 条评论

请先 登录 后评论
admin
admin

0 篇文章

作家榜 »

  1. xiaonan123 189 文章
  2. 汤依妹儿 97 文章
  3. luogf229 46 文章
  4. jy02406749 45 文章
  5. 小凡 34 文章
  6. Daisy萌 32 文章
  7. 我的QQ3117863681 24 文章
  8. 华志健 23 文章

联系我们:uytrv@hotmail.com 问答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