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样的举动算是无脑的善良?

我们常常劝人向"善",认为抱着善良的心态一定会使事情得到最圆满的结果。

然而,善良也分种类。有些善良,能够让自己、他人都获得愉悦;而有些善良,却是害人害己。

这是一种愚蠢的善良,不经考虑的善良可能导致更大的灾祸。就像许多电视剧中,主角一时心软原谅了无恶不作的反派,但转眼反派就又捅了主角一刀。

那么,什么样的举动算是无脑的善良呢?

-01-

没有知识水平的善良

为生病的人推荐各种未加验证的「偏方」。

把陆龟放生到水里,致其活活淹死。

《法证先锋1》里,高彦博(欧阳震华饰)的妻子古泽瑶(刘锦玲饰),瘫痪且患上癌症,被好心的玉姐喂了十天的民间偏方,因此「斑蝥素」中毒导致心脏衰竭而死。

-02-

道德绑架,特别是针对富人的

马云这么富有,他应该为天津爆炸事故捐上几亿!

不过就是撞坏他的豪车吗?他这么有钱就不应该让穷人赔钱。

-03-

善恶不分,不去同情受害方

反而同情起了作恶方

你的室友不就是不做家务乱丢垃圾吗。你应该善良点,不应该对她发牌气。

你的父母虽然当年抛弃了你,但你现在应该善良些,原谅他们。

注:前例取材自网文《对不起,我不是个善良的人》,后例取材自周立波逼女孩认亲事件。回看视频,发现周立波多次使用「善良」这个词,真是讽刺。

-04-

和稀泥式的调解方式

虽然你丈夫又赌博又喝酒又家暴,但好歹夫妻一场,你还是原谅他吧。

虽然他抢了你客户,但好歹是一个部门的同事,就算了算了吧。

-05-

自虐式的善良

对恶人善良,甚至是对害过自己的人善良。

港剧《溏心风暴》里,唐家妾侍王秀琴为了争夺财产,一再挑拨离间、放暗箭,最后还打起了争遗产官司,而唐家的人却一再原谅她。

如何看待「初三女生扶老太被讹后不计前嫌反资助其千元」?

我对如「初三女生扶老太被讹后不计前嫌反资助老太千元」这则新闻的评价是:既使这个老人真贫穷,真需要捐助。谁都能捐助,就是这个被讹诈过的女生不能捐助。

这个女生的行为是很蠢,不但蠢了自己,还间接会导致很多人日后同样被讹诈。

《吕氏春秋》和《智囊全集》都记载了「子贡赎奴」和「子路救溺」的故事:

鲁国的法令规定:凡鲁国人做了诸侯的奴隶,能将他们赎回的人,可以从官府拿回赎金,子贡去诸侯家赎回一个鲁国人,却不肯接受赎金。

孔子说:"子贡的做法错了。圣人的行事可以移风易俗,教化百姓,不只是自己的行为高尚就行了。当今鲁国富人少穷人多,拿回赎金并不损害自己的道德,不拿回赎金就不能鼓励其他人来效法了。"

子路救起溺水的人,那人以牛答谢子路,子路接受下来。孔子很高兴地说:"以后一定会有很多鲁国人勇于拯救溺水者了。"

《吕氏春秋》对两则故事的评价较简单:

孔子能从细小的事情上看到结果,他对事物的发展变化看得多远啊。

《智囊全集》有收录袁了凡(明朝思想家)对两则故事的评价,更有深入的剖析:

以世俗的眼光来看,子贡不接受赎金,似乎比子路接受牛高尚,但孔子却认为子路可取子贡不可取,于是大家才知道人做善事,不应只着眼于当时的做法,而应着眼于它所产生的流弊;不应只着眼于一时的好处,而应着眼于永久的影响;不应只着眼于自身的得失,而应着眼于天下的利害。

古人诚不欺我,袁了凡虽然是明朝人,但他的话用来评价「女孩被讹不计前嫌」这则新闻,仍是相当贴切。

再者,「以德报怨」从来就不值得赞扬的,我查过资料,孔子和老子都没有赞同过「以德报怨」:

《论语.宪问》里的原话是这样的: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孔子认为:别人对你很差,你还对他好,那你怎么对得起那些对你好的人呢?

凤凰网上有一篇文章《"以德报怨"的历史考察与价值沉思》,详细地分析《老子》里的「以德报怨」。认为可能是断句的问题,也有可能是出土帛书错乱的原因,或者是断章取义了。《老子》里出现的「以德报怨」也不是赞同态度。

延伸知识

不仅仅是做善事,做任何事前,得慎重考虑做事之后会不会产生错误的连锁反应。举几个例子:

贞观年间,工部尚书段纶上奏请求征召巧匠杨思齐进宫,唐太宗让他尝试制做,段纶就让杨思齐先造一个木偶。唐太宗却不高兴,说道:"得到能工巧匠,是希望为国家制造器物,你却让他先造玩具,这难道是在鼓励众工匠做淫巧器具吗?"于是降低段纶的品阶。

北宋有一个宦官刘承规,历事三朝,深所倚信。刘承规的文化素养很高,不但对度量衡很有研究,也参与编修《太宗实录》及《册府元龟》等史籍。刘承规还曾参与封查府库,平定土民动乱,防备契丹等事件,可谓他的一生做出了很多贡献。

真宗朝,刘承规病重将死,请求真宗封他为节度使。真宗很是同情,便向位居相位的王旦求情道:"刘承规要得到这个职位才能瞑目。"可王旦坚持不可说:"将来又有宦官要求当枢密使该怎么办?"从此宦官最高的职位不超过「留后」。

注:「留后」是唐代就有的一个官职,在节度使入朝或不在时掌管军事,就相当于「代理节度使」。

一天,宋仁宗处理事务到深夜,又累又饿,很想吃碗羊肉热汤,但他忍着饥饿没有说出来,第二天,近臣知道了,就劝他:"陛下日夜操劳,千万要保重身体,想吃羊肉汤,随时吩咐御厨就好了,怎能忍饥使陛下龙体受亏呢?"

宋仁宗对近臣说:"宫中一时随便索取,会让外边看成惯例,我昨夜如果吃了羊肉汤,御厨就会夜夜宰杀,一年下来要数百只,形成定例,日后宰杀之数不堪计算,为我一碗饮食,创此恶例,且又伤生害物,于心不忍,因此我宁愿忍一时之饿。

-06-

无节制的帮助有时会起到反效果

《儒林外史》里的杜少卿对谁都慷慨,久而久之,周围人什么事都找他要钱。杜少卿最终散尽家财,一无所有。

百度「升米恩,斗米仇」或「斗米恩,担米仇」或是「养仇人」等关键词,可以看到很多个反应自己一心一意帮助亲戚朋友,最后亲戚朋友却跟他反目成仇的帖子。

-07-

表达同情心,有时也不恰当

对穷人、残疾人表示出强烈的同情,其实会让他们内心很不舒服。

王小波在《我看老三届》一文里,提到自己有一个先天残疾但很自强的老师。文中王小波提出了一个观点:对残疾人的最大尊重,就是不把他当残疾人。

法国电影《触不可及》里,瘫痪在床的白人富翁菲利普炒掉了多位「同情他」的看护,唯独留下了做事毫不细心的黑人德希斯,因为德希斯常常忘记他是个残疾人。


文:凡尔礼 | 来自公众号大五人格

  • 发表于 2016-11-14 00:00
  • 阅读 ( 713 )
  • 分类:其他类型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相关问题

0 条评论

请先 登录 后评论
admin
admin

0 篇文章

作家榜 »

  1. xiaonan123 189 文章
  2. 汤依妹儿 97 文章
  3. luogf229 46 文章
  4. jy02406749 45 文章
  5. 小凡 34 文章
  6. Daisy萌 32 文章
  7. 我的QQ3117863681 24 文章
  8. 华志健 23 文章

联系我们:uytrv@hotmail.com 问答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