坏心情也浑身都是宝,10项心理学实验作证

小友说:貌似大部分人对坏心情的态度都像对待老鼠屎一样,十分厌恶,想尽量躲避这种情绪,但是正如那句说到烂大街的谚语所说,every coin has two sides,坏心情也不尽是带来坏处的。

对于我们人类而言,伤心难过是无可避免的,就像R.E.M.乐队《Everybody Hurts》唱的那样:“每个人都会哭泣,每个人都受过伤。”

但我们通常认为坏心情是一种不愉快的状态,就像网络上永远充斥着很多“教你如何更快乐”之类的技巧和文章,人们想通过这些技巧,尽可能减少我们的痛苦情绪。

痛苦时什么也不想做

然而,我想采取不同的方法去探索拥抱坏心情对我们是否有好处。这里不说那些严重的(如轻度抑郁)坏心情,而是倾向于说普通的、中等水平的情绪。

简单来说,我发现了一些心理学研究表明,感受一点低落情绪是有潜在好处的,例如以下这十项研究:

1. 坏心情变好有激励作用(2011)

一批软件开发人员参与了一项测试,每天两次,一共55天。研究人员评估后发现,与整天都处于快乐或厌烦状态相比,从坏心情转变为好心情的情况,反而更有助于软件开发人员的工作。这一发现与工作投入的“情感转移模型”是一致的。

这些都是人们在工作中不可避免遇到危机、冲突和错误,能够理解和接受消极的事件和情绪是有好处的,或许也是不可或缺的,因为在没有负面经验的情况下,人们会认为没什么必要做出行动,工作投入水平较低。

心情变好,主要要有“变”的过程

2. 对负面情绪保持什么态度才是关键的(2015)

研究者先是采访了365名德国参与者,问及他们对正面和负面情绪的态度、身心健康状况。

之后,研究者通过智能手机监控了参与者的情绪状态达三周以上。结果表明,人们负面情绪的出现频率高低,以及负面情绪导致心理和身体上的消极结果之间的关系,取决于他们对消极情绪所持有的态度如何。

那些对负面情绪持消极态度的参与者更多遇到那种常见的结果:经历的负面情绪越多,他们的短期/长期身心健康状况都会越差。

心情坏,身体不好,身体不好,心情更坏,恶性循环

然而,在面对负面情绪持有积极态度的参与者中,负面情绪导致消极结果的关系程度会大大降低,在某些情况下甚至不存在这种“恶性循环”的关系。

3. 在人陪同下大哭一场很治愈噢(2011)

如果你最近的情绪状态并不太好,那就给沉溺在悲伤中的自己一个可以宣泄的机会吧。

有97名女大学生在40~73天内完成了一次名为哭泣日记的测试。结果显示,在大多数情况下,哭泣后人们的情绪没有发生改变(60.8%),但有30%认为哭泣后情绪出现积极的变化,只有8.8%认为哭泣导致情绪恶化。

研究还发现,哭得越凶越惨烈,心情可能好得越快(但别哭太久),在大哭一场后有一种无力感,但会引起情绪的积极变化。

还有一点是,哭泣时身边有人陪伴比独自一人哭,或面对很多人哭更能引起积极的情绪变化。

陪伴是灵药

4. 悲伤时的你更有说服力(2007)

首先,让参与者观看喜剧片/某人死于疾病的短片,分别引起参与者快乐/悲伤的情绪,然后请参与者写下自己的观点论述(比如对澳大利亚学费和原住民土地权等问题的看法),写这段话的目的是说服其他人,让他们改变对有争议问题的看法,

经过多次测试后发现,处于悲伤状态的人比处于快乐状态的人会写出更多有效信息,也就说,他们观点更具说服力。导致这样的结果可能是由于悲伤的人比快乐的人发现了更多具体而明确的论据。

喜剧容易让人亢奋,因而会更难集中注意力

5. 轻度抑郁可能会增强同理能力(2005)

抑郁的人通常会被认为有点脱离这个世界。

然而加拿大皇后大学的心理学家发现,轻度抑郁的学生有很强的情绪识别能力,他们可以通过只显示了人的眼周区域的照片,就能判断出照片中的人是什么情绪。

不幸的是,这种“优势”有时候也会适得其反。研究人员说,对情绪的超敏感性容易导致个体的抑郁问题。越是敏感,焦虑和抑郁的人对解读短暂的情绪上越可能出现负面偏差。

我理解你

6. 发脾气并不会影响你的心理表现(2016)

在今年发表的一项研究中,研究人员让参与者连续五天进行相同的心理测试,测试内容包括记忆和处理速度。每天在测试之前,参与者都要完成综合性情绪测量。

研究人员发现,参与者的情绪和心理表现在进行心理测试的过程中会出现波动,但两者之间并没有联系,换言之,目前没有证据可以证明人们会因为坏心情而在心理测试中表现更差。


7. 悲伤的领导者鼓励分析性思维方式(2013)

一些商学院学生接收到经理通过视频说出的任务指示和鼓励,经理的用语措辞对所有人都一样,只是一部分人看到的是经理愉快地说出这些话,而另一部分人看到的则是经理在悲伤状态下说出同样的话。

视频结束之后,看到愉快经理的学生出色地完成了创造性任务(如提出你对用一杯水可以做什么的想法),而看到悲伤经理的学生则会运用分析性思维的方式,在数独游戏上表现出色。

悲伤时会更冷静

8. 悲伤时你不易被误导

1.参与者先观看了车祸现场的图片。

2. 大约一个小时后,参与者需要回忆一个发生在他们生活中的快乐或悲伤的事件,使自己处于快乐或悲伤的状态。

3.接下来,他们要回答关于车祸照片情况的问题,其中包含一些具有误导性的问题,比如“你看见消防员拿着消防水管了吗?”(事实上没有消防水管)

一个重要的发现是,与快乐的参与者相比,悲伤的参与者会更少的被虚假信息误导。

研究人员说,这次的研究结果和其他研究得出的结果是一致的:消极情绪往往促进一种更灵活和细致的信息处理方式,由此导致人们做出更准确,更不扭曲事实的判断和推论。

9. 悲伤时你不易受骗(2008)

根据一项发表于2008年研究,悲伤能使人不易受骗,也能让人更好地辨别谎言。

研究中,参与者先观看适当主题的电影,处于快乐或悲伤的状态。然后他们会观看一段视频,视频中的人会被提问:“你有没有从别人的房间偷走电影票?”

参与者需要判断视频中的人是说谎了还是说实话了。在这过程中,悲伤的参与者对视频中人的反应持更强的怀疑态度,当视频中的人说谎时,他们能做出更准确地辨别。

悲伤的我已戴上防护面罩,你骗不了我

研究人员说,研究结果可能有助于突出消极情绪的潜在有利影响,而在某些情况下,良好的情绪也有可能会导致不良后果。他们补充道:在负面情绪下认知加工方式是外向型的,这种认知优势应该得到更多的包容和理解。

10. 坏心情是有意义生活的一部分(2013)

俗话说傻人有傻福,只有傻瓜才会快乐。这说起来可能有点夸张,但2013年发布在美国的一项调查发现了一致的情况,人们普遍认为经历越多的压力、焦虑和烦恼,生活才越有意义。

Roy Baumeister带领的研究团队认为,到目前为止,这种很有意义但相对不快乐的生活得不到足够的关注,甚至尊重。他们说,人们为了参与建设性的社会活动而牺牲了个人乐趣,这样往往更有可能会为社会做出实质性的贡献。社会需要培养和鼓励这样愿意奉先的人,这可能是积极心理学中有价值的目标。

-end-

译者:钏钏钏

图片均源自网络

广东医科大学应用心理学在读

友心人实习编辑,还在练舞的HIPHOP迷妹

作者| Christian Jarrett

原文链接:

本文由友心人出品,转载前请联系邮箱media@yoxinli.com

  • 发表于 2016-09-21 00:00
  • 阅读 ( 812 )
  • 分类:其他类型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相关问题

0 条评论

请先 登录 后评论
admin
admin

0 篇文章

作家榜 »

  1. xiaonan123 189 文章
  2. 汤依妹儿 97 文章
  3. luogf229 46 文章
  4. jy02406749 45 文章
  5. 小凡 34 文章
  6. Daisy萌 32 文章
  7. 我的QQ3117863681 24 文章
  8. 华志健 23 文章

联系我们:uytrv@hotmail.com 问答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