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叫我伏特加酒,在俄罗斯,我就是传奇!

文/李虓   (原创作品,转载请联系)

“再爬进点儿一看,他们在胸前画十字还喝着伏特加———啊,肯定是俄国人! ”这是作家列斯科在作品中的描述。可以想象,周边环境战火连连,重重杀机,拨开草丛,发现一支劲旅正在休憩,是敌?是友?哦,喝着伏特加,俄国人!这种描述显然有夸张的成分,但的确说明了俄罗斯人对于伏特加酒的沉迷。

另一个有意思的说法,俄罗斯是个信奉宗教的国家,他们虽然相信上帝能够创造一切,但他们却不认为上帝创世之前天地是一片混沌的,因为起码还有伏特加,可见他们对伏特加酒的极度崇拜。

不错,伏特加酒对于俄罗斯人而言就是具有这般传奇的地位,有的时候,我们的确搞不清楚是俄罗斯人的伏特加,还是伏特加的俄罗斯人。从沙皇统治,到十月革命、卫国战争,再到苏联解体,伏特加酒一直伴随着这个北方雪国的起起伏伏,也一直作为一剂精神良药,支撑着俄罗斯民族的永远向前。

然而,就像每个硬币都有两个面,俄罗斯人对于伏特加酒的醉心,也为他们带来了喜与忧,成为俄罗斯人心上的“红与黑”。

“红”:伏特加酒泡出了俄罗斯人的真性情

伏特加酒,对于俄罗斯的民族性情、国家政治、文化文明等方面都有巨大的作用和影响,这些是伏特加酒对于俄罗斯人而言好的一方面,是他们心头上的“红色部分”。

据说,俄罗斯人每人每年大约平均要喝掉 67 瓶伏特加酒,伏特加酒作为一种烈性酒,在一个民族中有这样的饮用量,简直不可思议,把俄罗斯民族比作泡在酒里的民族,名副其实。然而,俄罗斯人这种饮酒情节的形成,并不是自然而来,而是和俄罗斯人的性情秉性有很大关联。

俄罗斯人坐拥广袤而肥沃的土地,俯仰天地之间,巨大的生存空间,让俄罗斯人在心灵上极其放得开,豪爽、逞强、自负成为俄罗斯人性格的写照。然而,气候上的变化,却促成了俄罗斯人性格的另一面。温暖的夏季过后,预示着俄罗斯人要面临着漫长的寒冬,在寂静、白雪以及凛冽寒风中,让俄罗斯人倍感精神的沉重,所以懊悔、忧愁、伤感也时常在俄罗斯民族的心头上徘徊。这就是俄罗斯人的双重性格。然而就是这样的真性情,在伏特加酒的浇灌下,相互影响,碰撞出激烈的火花,向着两个方向更加张扬。

无论是当下俄罗斯一贯强硬的外交形象,还是遥想久远的沙文主义,俄罗斯人大魄力的格局,彰显了俄罗斯性情中的积极面。这种俄罗斯人的积极面和伏特加酒甘冽、劲爽的感觉同出一辙,并且在伏特加酒的刺激下,俄罗斯人的这种正向的态度和行为变得更加坚定不移。此外,俄罗斯人正向的性格同样通过伏特加酒体现在市井之中。在俄罗斯人的日常生活中,喝酒是一个随走随喝,想喝即喝的事情,不一定追求佐酒菜品,也不一定讲究繁文缛节,这种大气豪放的饮酒之风、脾气秉性,很难讲是伏特加造就,还是因伏特加而更加浓烈。

俄罗斯人的性格,就如同这伏特加具有的两重属性,既有水的外在,也有火的内涵,既能在壮志凌云中畅饮,也能在萎靡不振中独酌。在俄罗斯人消极厌世、郁郁寡欢的时刻,俄罗斯人习惯于一饮伏特加,利用酒精的力量麻痹自己的神经,进而暂时忘记忧愁。而痛饮后的放荡的行为,体现出俄罗斯人对于不良情绪的发泄。就像当代作家叶夫金尼·波波夫所坚信的那样,在这个不那么完美的国家里,正是伏特加支撑着俄罗斯人民去面对生活中的种种挫折。

哈佛大学人类学家张光直所言,“达到一个文化的最佳途径之一就是通过它的肚子。”伏特加酒不仅仅与俄罗斯人相互影响,形成了独特的性情,而且还在俄罗斯文化的构成中,添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如果把俄罗斯文化比作一株开满鲜花的园地,那么伏特加酒就是浇灌这片土地的水源,在俄罗斯的很多知识分子看来,伏特加酒作为俄罗斯文化的核心,绝不为过。

无论是流亡作家亚历山大·库普林,还是诺@bale@文学奖得主米哈伊尔·肖洛霍夫,亦或是大文豪托尔斯泰,他们都深爱着伏特加酒。每一方水土都会滋养出代表一方的文学,就像每一方水土都会酿造出代表一方的美酒,然而文学与饮酒,二者之间能够绝美演绎的地方,我想只有在俄罗斯这一片土地了。作家波波夫曾说:“伏特加令构思情节更加容易”,一句话说出了伏特加与文学之间的玄妙。不仅仅是文学,在俄罗斯,戏剧、绘画、建筑都能够看到伏特加的身影,而这些艺术大作背后的俄罗斯艺术家与建筑师,也均钟情于伏特加酒,伏特加给予了他们心灵上的慰藉。

俄罗斯作家维克托·耶罗费耶夫曾说过: “我们喝的不是伏特加,我们正在喝的是我们的灵魂和精神。”在严寒中,无论是拿破仑的铁骑,还是希特勒的巨炮,如果没有伏特加,俄罗斯的卫士们还能否阻止他们侵略的脚步?或许俄罗斯将变成另外的样子。伏特加酒不仅让俄罗斯人民铸造了不屈不挠的战斗民族性格,更形成了别具特色的俄罗斯军旅文化。

早在18世纪,起伏特加酒就走进了军队。彼得大帝曾在 1716年的军事条令中规定每日发伏特加酒给士兵饮用。19 世纪,骑兵诗人大卫德夫在诗中赞扬伏特加,他说伏特加酒与战马、军刀一起构成了骠骑兵军旅生活不可缺少的三种要素。值得一提的是,在伏特加酒灌溉下的俄罗斯军旅文化中,喝酒要有不同的方式,第一种是士兵式的饮酒方式,即一口气喝掉一杯酒,同时还要咯咯几声以示高兴; 第二种是军官式饮酒方式,讲求小口喝酒,慢慢细品。这些都组成了有趣的的俄罗斯军旅酒文化。

“黑”:俄罗斯酗酒和禁酒的跌宕起伏

想当初,“伏特加”还仅仅是指“将各种药草、浆果等物质在酒精中浸泡后的溶液”,只应用于医疗方面。然而,历经变化,“伏特加”已然作为一种饮品一次又一次地席卷整个俄罗斯。在俄罗斯土地上演绎一次又一次酗酒和禁酒的势力抗争,留下那一段跌宕起伏的历史记忆。这就是伏特加酒在俄罗斯人心头上“黑暗”的一面。

在世界范围内,禁酒的事件时有发生,然而对于禁酒的原因,大都是因为节约粮食,或者为了累积军备物资。然而俄罗斯的禁酒,却是基于减缓社会矛盾和维护身体健康的原因。有关调查指出,仅仅在莫斯科就有 1.7 万名深度酒精中毒者,隐性酒精中毒者有11 万人,已经到医院求治的酒精中毒者约为 50 万人。与此同时,酗酒不单单损害健康,更会影响到饮酒者的行为,有数据显示,俄罗斯每年70%的犯罪是由于醉酒造成。

俄罗斯的禁酒,可谓一波三折,屡禁不止,为什么如此?除了与俄罗斯人的传统与习惯有关之外,更重要的是伏特加酒关系到俄罗斯的经济命脉,此外,伏特加酒也曾在战争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据了解,上个世纪30年代,世界笼罩在二次世界大战的战火硝烟之中,斯大林取消了此前的禁酒令,扩大了伏特加酒的产量,正因为此决策,伏特加酒支撑了苏联财政。不仅如此,战争打响后,苏联国防部规定每天给前线的战士分发100克伏特加酒,让战士们在冰天雪地里能借酒驱寒,这就像“喀秋莎”一样给士兵带来了力量。

伏特加酒对于俄罗斯而言,就像一把双刃剑,砍伤别人的同时,也会砍伤自己,所以酗酒和禁酒一直以来是俄罗斯领导人脑海中盘旋的问题。从彼得大帝到沙皇尼古拉二世,从列宁到斯大林,从赫鲁晓夫和安德罗波夫到戈尔巴乔夫、叶利钦等,酗酒—禁酒—解禁—再酗酒—再禁酒—再解禁的像是车子的轮毂循环演进。

17 世纪,彼得大帝曾下令保证沙俄士兵每天能喝到两大杯酒。而为了打赢日俄战争,沙皇尼古拉二世政府又在 1904 年 8月发出禁酒令,以至于成为1905年革命的助因。“不要造酒、喝酒、卖酒,要起来革命”布尔什维克曾这样号召工人阶级。十月革命后,苏维埃政权就实行禁酒政策,此后禁酒令又被斯大林开放。后来的赫鲁晓夫和安德罗波夫也没有执行禁酒政策,但在安德罗波夫时期,廉价劣质伏特加却弥漫开来。

领导人的地位至高无上,但是想要在俄罗斯撼动伏特加酒的权威,还真需要掂量一下。上世纪 80 年代,来自前苏联政府的秘密报告指出,无度的酗酒已对国家安全构成威胁,由此戈尔巴乔夫于 1985 年 5 月颁布了《关于消除酗酒的措施》,采取了关闭伏特加酒厂,取缔酒类商店等等一系列严厉的禁酒措施。禁酒取得成效,但是意想不到的是,为了在家里酿酒,人们开始纷纷抢购并且储藏食糖。更有甚者有人开始饮用各种有毒的致醉品,比如古龙水、和洗甲水甚至饮用机车使用的刹车油。严峻的事实迫使戈尔巴乔夫不得不放弃禁酒令。

叶利钦上台后,酒戒大开,并于1992年颁布法令,废除国家对伏特加的垄断。然而假冒伪劣产品却因此而四处泛滥,极大地影响到俄罗斯伏特加产业的信誉和形象。一年之后,迫不得已之下,国家又重新对生产、储藏、批发和零售伏特加实行垄断。

俄罗斯人对于伏特加酒的感情,就是这样爱恨交加,俄罗斯人的骨子里无不透露出伏特加酒的豪气,俄罗斯人的血液里无不流淌出伏特加酒的爽劲,俄罗斯民族无时无刻不与伏特加酒发生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无论是爱是恨,无论是“红”是“黑”,在俄罗斯人心上,伏特加酒就是传奇!?

作者简介:李虓,发酵工程硕士,观察评论人,科普作家,酒类食品类研究者,创意传播策划人,《国家名酒评论》编辑,酿酒师。联系微信或QQ:1693204970

  • 发表于 2016-06-19 00:00
  • 阅读 ( 745 )
  • 分类:其他类型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相关问题

0 条评论

请先 登录 后评论
admin
admin

0 篇文章

作家榜 »

  1. xiaonan123 189 文章
  2. 汤依妹儿 97 文章
  3. luogf229 46 文章
  4. jy02406749 45 文章
  5. 小凡 34 文章
  6. Daisy萌 32 文章
  7. 我的QQ3117863681 24 文章
  8. 华志健 23 文章

联系我们:uytrv@hotmail.com 问答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