猝死现场,你会急救吗?

29日晚,北京地铁6号线呼家楼站的站台上,年仅34岁的天涯社区副主编金波突然晕倒,身旁路人对其进行心肺复苏和人工呼吸,但最终抢救无效去世,死因还在调查中。近年来,随着社会压力的逐渐增大,经常能听到各种各样的关于猝死的事件,其中不乏中青年猝死。如果我们平时多注意身体健康,懂得一些护理常识,或许这种事情就不会发生。


猝死有迹可循

猝死是指突然发生的非人为因素所致的死亡,死者生前可以使健康人,或患有某种疾病,但病情一般较稳定或正在康复中。猝死纵然令人措手不及,但是并非完全无踪迹可寻。

据有些猝死者家属回忆,在死亡当日这些人会有特别疲劳的埋怨、心绞痛、心悸或呼吸困难。这些猝死者猝死前往往突然面无血色、大汗淋漓、血压下降、心律紊乱,这些常常是猝死的预兆。在引起猝死的常见病因中,心肌梗死占38%,脑溢血占19%,其他还有肺动脉栓塞、心脏起搏器故障等。

如何预防猝死

中、老年人每年至少应进行一次全面健康检查,观察原有疾病的变化和有无新发疾病,对这些疾病,应积极治疗,更应避免情绪激动、过度劳累、饱餐饮酒等诱因。出现症状时,要到医院去检查、治疗或立即卧床休息,必要时拨打120叫救护车送往医院救治,以防发生猝死。


学会猝死的救治知识

所谓猝死是指自然发生、出乎意料的突然死亡。其临床特征主要是突发意识丧失,大动脉搏动消失,在20~30秒的叹息样呼吸后呼吸停止。猝死发生前可能是胸疼、气急,也可毫无预兆就突然发生。


当发现有人突然意识丧失而倒地时,应立即使其平卧,拍击其面颊并呼叫,同时用手触摸其颈动脉部位以确定有无搏动,若无反应且没有动脉搏动,就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

猝死发生时,学会及时救助身边人

急救,是一场跟死神的赛跑。当事故发生的时候,我们不能单纯等待医护人员到现场抢救,而浪费了宝贵的急救黄金时间。我们应该充分把握抢救的关键时间,实施抢救。掌握科学的急救知识,当灾难降临时,为自己和他人抢得一份先机。


本文部分资料来自《百名医学专家讲科普》,由安徽省科学技术协会主编,科学普及出版社出版。

编辑:薛燕男  张旭

本文系原创作品

(专家:王健平,安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健康管理中心主任,副主任医师;审校:陈志,北京急救医疗培训中心副主任)

关注我们:搜索微信号“科普中国”(ID:Science_China)

转载文章请注明来源公众号ID及作者

  • 发表于 2016-06-30 00:00
  • 阅读 ( 701 )
  • 分类:其他类型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相关问题

0 条评论

请先 登录 后评论
admin
admin

0 篇文章

作家榜 »

  1. xiaonan123 189 文章
  2. 汤依妹儿 97 文章
  3. luogf229 46 文章
  4. jy02406749 45 文章
  5. 小凡 34 文章
  6. Daisy萌 32 文章
  7. 我的QQ3117863681 24 文章
  8. 华志健 23 文章

推荐文章

联系我们:uytrv@hotmail.com 问答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