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免疫力?呵呵,别忽悠了

“多吃这些食物可以提高免疫力”、“服用xx丸可有效提高人体免疫力”,诸如此类的话想必大家都不陌生,我们经常在网络上、广告中看到这样的描述,甚至一些“养生书籍”堂而皇之地用它来当标题。但“免疫力”是什么?“提高免疫力”真的就是好的吗?

“免疫力”并不是一个科学概念

“免疫力”是什么?这个问题好像很简单,免疫力,不就是人体抵御疾病的能力吗?

然而这就大错特错了,“免疫力”并不是一个科学概念。

随便翻开几本《医学免疫学》教材,可以发现,在它们的名词概念索引部分,均没有列出“免疫力”这一词条。这也就是说,在免疫学的科学体系里,不存在“免疫力”这一概念。(以下为笔者手头的三本不同《医学免疫学》教材的索引拼音M部分及相应的封面)

除此之外,我们都知道,无论是医学、生物学还是地质学、气象学,一个真正的自然科学词条,都是有其对应的英文名称和正规的教科书解释的,既然教科书上找不到“免疫力”这个词条,那我们来网络上找找看。

网络搜索显示,“免疫力”的英文为“immunity”,很不幸,在几本免疫学教材中,这个单词都是“免疫”的意思。而词条解释呢,在网络词条“免疫力”一开始写着:“免疫力是人体自身的防御机制,是人体识别和消灭外来侵入的任何异物,处理衰老、损伤、死亡、变性的自身细胞,以及识别和处理体内突变细胞和病毒感染细胞的能力,是人体识别和排除“异己”的生理反应。”且不说这个句子里存在两次“处理细胞”的重复冗余问题,只提取主干来看——“免疫力是……的防御机制,是……的能力,是……的生理反应。”什么鬼?免疫力到底是机制还是能力还是反应?显而易见,教科书上不会出现如此荒谬的定义,这一定义并不科学。

免疫系统的功能不只有抵御疾病

说到免疫系统,我们往往首先想到疫苗接种、白细胞吞噬病原体,很多人认为,免疫系统的功能就是识别入侵的病原体并加以清除,这可就太小看免疫系统了。

免疫系统的功能包括三个方面:

一是免疫防御,也就是大家熟知的抵御、清除入侵病原微生物的防护功能,它有“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两种类型,固有免疫是与生俱来、没有特异性的,包括可以吞噬病原体的巨噬细胞、单核细胞和分泌的溶菌酶、抗菌肽等,适应性免疫是后天的、特异性的,可以识别病原体并加以清除,这也就是“免疫应答”过程;

二是免疫自稳,也就是维持体内环境稳定,主要通过对自身的成分耐受而不攻击,和及时清除衰老、损伤、变性的细胞这两招来“维稳”;

三是免疫监视,是及时识别和清除体内的突变细胞,避免肿瘤发生。

生活中常接触的疫苗,就是通过人为地将病原体的“尸体”或“碎片”送进体内,使人体产生免疫应答,获得对特定疾病的长期乃至终生的免疫。

“免疫力”可不能随便提高

如果说,“免疫力”不是一个科学概念,但用在口语中,它可以代表“免疫系统的工作能力”,所以“提高免疫力”就是“提高免疫系统的工作能力”,这样可以吗?

抱歉,“免疫系统的工作能力”胡乱提高,人就该生病啦!

“免疫系统的工作能力”应该处于一个适中的水平,过高和过低都属于异常,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免疫防御功能过低的后果大家都很清楚,人就会发生免疫缺陷病。大名鼎鼎的艾滋病就是因为HIV病毒攻陷了一系列免疫细胞,导致免疫防御功能大大减退。除此之外还有许多种先天和后天的免疫缺陷病。

免疫防御功能过高呢?结果可不是“百病不侵”,而是发生“超敏反应”。药物/食品/花粉过敏、胰岛素抗性糖尿病、重症肌无力、血清病、接触性皮炎等等都属于超敏反应。通俗地来说,就是免疫系统太敏感了,对刺激产生了太强烈的反应,导致我们患病。

免疫自稳功能也同样不是越高越好,如果免疫系统干起这份工作来太积极太热心,就会把不该清除的健康细胞也列入清理范围,或者不能正常识别“自己人”,产生的后果便是“自身免疫性疾病”,也就是免疫系统不分青红皂白地疯狂攻击自身的正常细胞和组织。电线杆上的常客——“系统性红斑狼疮”和“银屑病”,就都是由于固有免疫过度激活而导致的。在免疫应答过程中的许多个环节失常均可诱发自身免疫病。

事实上,人体有一系列精细、复杂、多层次的免疫调节机制,使免疫系统发挥各项功能时都被限制在一定的强度、范围和时间段内,既能有效清除该清除的,又能避免损伤该保护的。对于一个健康人来说,多吃任何蔬菜水果或其他食物,都不能“提高免疫力”。

有时候,“免疫力”还是低一些的好

虽然靠吃什么养生食物就能“提高免疫力”纯属子虚乌有,但确实有药物可以抑制免疫系统的部分功能,这一类药物被称为“免疫抑制剂”。不同的免疫抑制剂通过抑制特定免疫细胞活化、降低免疫分子表达或竞争免疫信号通路中的结合位点,来有针对性地抑制免疫系统的特定功能。

在许多自身免疫病的临床治疗中,免疫抑制剂正是卓有疗效的药物。在器官移植手术中,免疫抑制药是迄今临床防治移植排斥的最主要策略,极大地提高了移植的成功率和患者的生存率。我们常见的治疗皮炎湿疹的软膏,很多都含有皮质激素,它也是通过抑制局部皮肤的免疫炎症反应,来缓解症状。

更特别的例子,是在一些传染病中。对于大多数传染病来说,免疫系统功能强健的青壮年,比免疫系统功能尚未健全的儿童和免疫系统功能衰退的老人更容易死里逃生,但也有少数疾病例外。这两年最令人闻风丧胆的病毒“埃博拉”,和我们最常见的病毒之一“流感”,就都具有这样的特性。1918年~1919年,一次流感大流行,造成数千万人死亡,而两年前的埃博拉疫情,至今还让人心有余悸,奇怪的是,一场瘟疫横扫人间后,人们发现,死者反而以青壮年居多。

这是因为,埃博拉病毒和流感病毒,在入侵人体后,都设法抑制了免疫应答,然后大肆复制,随着大量细胞被病毒侵染后解体,细胞内的物质被释放到血液中。免疫系统对各种物质都有相应的反应,一旦发现细胞内的物质,就说明有细胞解体,免疫系统就会赶快动员起来,赶来清除死亡崩解的细胞。这下可糟了,因为病毒导致太多的细胞内容物进入血液,随之产生的免疫效应也就太强,引起了广泛而剧烈的生理反应,全身各处的血管和器官承受不起这么疯狂的冲击,患者最终死于自己免疫系统的过度激活。青壮年的免疫系统功能完善,反应迅速,效应强,于是更容易死于这些疾病中。

  • 发表于 2016-06-17 00:00
  • 阅读 ( 720 )
  • 分类:其他类型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相关问题

0 条评论

请先 登录 后评论
admin
admin

0 篇文章

作家榜 »

  1. xiaonan123 189 文章
  2. 汤依妹儿 97 文章
  3. luogf229 46 文章
  4. jy02406749 45 文章
  5. 小凡 34 文章
  6. Daisy萌 32 文章
  7. 我的QQ3117863681 24 文章
  8. 华志健 23 文章

联系我们:uytrv@hotmail.com 问答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