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医院,最忌讳的动作是什么?

1)擅自调整输液速度

很多病人在门诊输液的时候,一问护士姐姐输液时间需要半天,就心急得不得了,觉得家里小孩没人带,工作没做完,朋友聚餐要错过。

于是总是在护士转身之际,心急火燎地把输液速度调到最快。不出一刻钟,呼叫铃声就此起彼伏:”护士,我头晕胸闷。护士,我手臂太痛了。”来到跟前一看,这输液速度快得呀,一问:“是不是调输液速度了?”整个人就不敢吭声了。

一般情况下,成年人输液速度常在40~60滴/分钟,小儿、老年人不宜超过20~40滴/分钟。如果患者有心脏或肺部疾患,输液速度一般为30~40滴/分钟。

因为滴速过快可以加重心脏负荷,引起心力衰竭或肺水肿。若患者脱水严重或失血过多引起休克,则要快速补液,以补充血容量。有的还需要用大号针头或加压输液,每小时输液可达几千毫升。另外像刺激性比较大的药物如红霉素类,甘露醇类以及激素类药物都会适当地把滴速降低。

2)说好的一个疗程的口服药,回头剩下一半

“回家记得按时吃药,一天三次,一次两粒,三天后回来复查。”这是很多门诊医生常见的交代。然而,很多病人不是在三天后回去复诊,而是一个星期或者两个星期后直接回医院住院了。

问其原因:“吃了一天的药,顿时觉得好多了,剩下的药,觉得没用了,而且晦气,所以扔了...”扔了...此时此刻医生内心是想掀桌的...

这么有主见的病人,后果就是病情加重,直接在医院躺上了半个月。

病人对医嘱“消极怠工”主要有四大表现:

一是擅自停药、增减药物。不少患者因担心药物副作用、工作太忙、嫌麻烦、健忘等原因,无法做到按医生的建议按时按量服药,导致疗效大打折扣,不得不多次往返医院;

二是不把医生的生活调整建议当回事,尤其是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对医生的“运动处方”、“饮食处方”重视不够。以高血压为例,某医院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仅有42.5%的患者能做到遵医嘱;

三是治病心切,觉得正规医生的方案疗效太慢,转而寻求各种“偏方、特效药”,导致病情恶化;

四是无法做到规范复诊。一项针对急性脑血管病出院患者的调查显示,能做到规范复诊的患者仅占17.52%。

3)手术前,说好的禁饮禁食呢?

妇产科实习的时候,有个孕妇,个头比较小巧玲珑,但是肚子里的孩子比较大,入院检查了一下骨盆情况,临界的样子,家属最终决定要做剖宫产。

大家都知道手术前是要禁食禁水的哈。术前禁食8-12小时,禁水4小时。因为她是接台,手术时间不确定,比较不好把握时间,所以连续几个医生都去嘱咐她,可能会等久一点比较辛苦,但是千万别忍不住到了中午吃东西噢。

在病房准备送去手术室的时候,我们还又问了:“没吃东西没喝水吧?"

产妇和家属都连连摇头表示没有。推下去手术室了,麻醉医再次问的时候,也说没有。于是麻醉医生把麻药开了,准备开始麻醉了:

产妇突然小小声说了一句:“那个,嗯,其实我喝了一点点水。”

麻醉医生可能是听成了“一点点”,于是还很淡定,继续准备药品,一边问:“大概喝了多少啊,啥时候喝的?”

“唔……11点多喝的吧……喝了……半杯吧……”

麻醉医生的手停住了,抬头看了一眼钟,再问:"半杯是多少?"

"其实……其实喝了一杯……一次性水杯那种……"

麻醉师深吸一口气,把手里准备的东西都放回去了,怒:"不是告诉过你不能喝水的吗!为什么还喝那么多!"

"因为……因为吃了一个牛油果,有点腻……"

你问后续?后续就是产妇在手术当中吐了满身的牛油果,还差点引起吸入性肺炎。

手术前禁饮禁食都是有它的道理的。一般来说胃里面的食物排空需要4-6h,而麻醉后(主要是全麻),人的意识和咳嗽反射会暂时消失,此时胃中的食物或水容易返流到口腔、流入气管,造成肺部感染、化学性肺炎,甚至堵塞气管造成窒息。

有文献报道,成人麻醉相关的反流误吸发生率是万分之五,儿童的发生率是成人两倍,新生儿及婴儿的这一发生率则是儿童的十倍。

尤其值得一说的是,孕妇反流误吸的发生几率,又比一般成人高许多。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怀孕会导致食管下段括约肌张力下降;随着子宫增大,胃被向上推移,更容易出现呕吐。更何况,中国传统习惯上对临产孕妇大多不限制进食,可能决定手术时孕妇依然处于「饱胃」的状态,无疑增加了麻醉医生的处理难度。

4)酒鬼看过来:吃抗生素的时候别喝酒

很多病人出院后,医生都会开医嘱,让病人带一些消炎药回家继续服用,这当中很大部分消炎药就是抗生素。而老酒鬼们在庆祝自己重获新生的同时,恨不得马上聚集亲朋好友,大喝一顿,宣布自己重返江湖。

然而建议你喝酒之前最好看看随身服用的药物是什么:如头孢类药物如头孢哌酮、头孢咪唑、拉氧头孢等等,其他还有硝基咪唑类药物,如甲硝唑;其他抗菌剂,如氯霉素等;口服降糖药,如磺酰胺类药物。

这些药物与酒精结合容易引起双硫仑样反应:可能会引起胸闷、胸痛、心前区疼痛、恶心、呕吐、面色潮红、呼吸困难、搏动性头痛、幻觉、恍惚等等,甚至会出现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呼吸衰竭导致猝死等情况,而且是酒喝得越多反应越重。人生得意须尽欢,别欢乐完后,旧患未好又添新伤。

我们总是闹哄哄的抢着去最好的医院,去看最好专家,却不愿意在这些小细节上多听医生一句话:学会做个听话的病人,会令你疾病好得更快。

参考资料:第三个例子来源于《中国医学论坛报》



本文系就医160原创文章,作者:十三医,转载须注明来源和作者,并标明原文网址,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 发表于 2016-06-01 00:00
  • 阅读 ( 656 )
  • 分类:其他类型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相关问题

0 条评论

请先 登录 后评论
admin
admin

0 篇文章

作家榜 »

  1. xiaonan123 189 文章
  2. 汤依妹儿 97 文章
  3. luogf229 46 文章
  4. jy02406749 45 文章
  5. 小凡 34 文章
  6. Daisy萌 32 文章
  7. 我的QQ3117863681 24 文章
  8. 华志健 23 文章

推荐文章

联系我们:uytrv@hotmail.com 问答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