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不能停”,但吃药也要讲究方法?

前段时间,网络上曾经有一句流行语“药不能停”,一时间红遍大江南北。的确,在全球范围内,有相当一部分人受到急性或慢性疾病的困扰,从而需要服用药物;而实际上,从小到大没有经历过生病服药的人,在如今几乎不会存在。不过,你是否知道,服药可并非只有“吞药—喝水—下咽”那样简单?基于药物的剂型、吸收特点、作用时间和治疗疾病等特性,每种药物其实都需要我们在服用方法上加以注意,以免降低药效,或造成本不应存在的不良反应。

服药次数和时间的千差万别

在很多人看来,和服药有关的众多事项中,最不需要注意的就是服药的次数和时间了,毕竟“药物只要吃下去就会治病,又何必在意什么时候吃?”这实际上是一种不折不扣的谬论,因为药品说明书上记载的用药次数、时间都不是空穴来风,如果不能做到遵守这些注意事项,轻则会影响药物的治疗效果,严重时甚至会产生额外的不良反应。

药物的服药次数往往取决于它在血浆中的半衰期(即血浆浓度因人体的清除效应而下降一半所需的时间),因为只有血浆中的药物浓度达到了足以治疗疾病的水平,药物才能发挥正常效果。由于很多药物单次服用后的半衰期很短,因此为了令药物在服药期间能持续发挥效果,它们需要一天两次甚至多次服药;而对那些具有很长半衰期,或是能够在血浆浓度下降后依然会存在疗效(即“剂量后效应”)的药物,很多时候可能一天一次用药即足矣。

至于服药时间上的安排,很多情况下这一点取决于药物及其所治疗疾病的特性。例如因肾上腺疾病而需要补充皮质类固醇的患者,往往需要在清晨和下午各服一剂药物,以模拟激素本身的分泌特点;需要控制餐后血糖的糖尿病患者,通常会在餐前使用降糖药物,这样既能够治疗餐后升高的血糖,又规避了降糖药物导致低血糖的作用。

空腹还是餐后服药?这是个问题

我们在药品说明书中,总是能看到这样的叙述——“药物应于空腹时(即进食前一个小时之前,或进食后两个小时之后)服用”、“药物的服用无需考虑食物的影响”。这经常会让服药的患者一头雾水,也是医生经常需要解释的注意事项之一。其实,很多药物的吸收都会在不同程度上受到食物等干扰因素的影响,有些药物也有着可被食物所抵消的消化系统不良反应,如此种种因素决定了药物与食物之间的“爱恨情仇”。

在介绍药物与食物的关系之前,我们不妨先认识这样一个概念——“生物利用度”。对于可以口服的药物而言,生物利用度一般是指药物口服后相对于理想吸收情况(通常这个“理想吸收情况”为胃肠外给药途径,尤其是静脉注射)的吸收程度,在绝大多数时候,这一数值都会小于100%,因为胃肠外给药的吸收往往较口服好上不少。不幸的是,很多药物的生物利用度是可以受到食物(甚至是食物的不同类型)影响而大幅上升或下降的,如果每一个患者都选用自己所钟爱的方式服药,便难免会出现不一致的吸收情况,影响药物的治疗效果。

为了规避这一问题,药物生产企业通常会以药物的某一种理想化吸收情况(如空腹或餐后)为基准制定服用剂量,并指导患者采用与基准相同的方式服药,从而使药物的吸收情况处于可控范围之内。当然,某些具有消化系统不良反应(如胃溃疡)的药物,说明书中也会指明需“与食物同服”,以借助食物的作用避免药物对消化道的刺激作用。

除了上面提到的食物对药物的影响之外,一些药物还有着自己独特的“规矩”:治疗真菌感染的伊曲康唑和酮康唑,它们的吸收严格依赖于胃酸,因此在服药时需要避免与能够中和胃酸的药物(如铝碳酸镁)同时服用,倘若病人患有胃酸缺乏,甚至需要在服药同时饮用可乐或将药物溶于稀盐酸;牛奶之类的食物由于富含金属离子,能够与氟喹诺酮类抗生素(如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发生络合反应,而不能与此类药物同时服用。

儿童服药,只是“简单照搬”?

相信很多家长都会遇到这样的麻烦事:孩子生病需要用药,但药物或是没有儿童可以服用的剂型,需要将药片或胶囊分开服用;或是药物本身有着不悦的味道,从而让孩子望而却步。在这种时候,我们首先需要考虑的是“孩子是否必须要服用这种药物”,但如果确有必要,在无法获得可接受的儿童制剂的情况下,药物生产企业也给出了制备儿童剂型的方案。

在考虑自行制备儿童用药剂型之前,我们一定要先仔细阅读药物的说明书,以确认制备儿童剂型的可行性。一般在专利药物说明书中,都会有相应的指导步骤,而某些药物(如非骨架型控/缓释制剂、非微丸型肠溶制剂,这点详见文章《有哪些你不知道的用药冷知识?》)基于其自身剂型的特点,是不适合自行制备儿童制剂的。

对于能够制备儿童制剂的药物,首先可以考虑将药物溶于可以接受(即不会导致药物理化性质发生改变或发生药物相互作用)的液体之中(一般为水,但只要没有特别注明,橙汁等非碳酸饮料也可接受,不要使用牛奶、西柚汁),然后让患儿服下含有正确剂量药物(有时可以靠注射器来确定最终剂量)的溶液,最后再用同种液体冲刷容器中的剩余药物,让患儿服下冲刷液体即可。

而在某些时候,需要服用胶囊制剂,但患儿尚不具备吞咽胶囊能力的情况下,也可以采用下列的步骤:将胶囊内容物打开,取出载有正确剂量的胶囊内粉末,将其混于糖浆(如巧克力糖浆、花生酱)后,让患儿服下即可。

  • 发表于 2016-05-30 00:00
  • 阅读 ( 820 )
  • 分类:其他类型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相关问题

0 条评论

请先 登录 后评论
admin
admin

0 篇文章

作家榜 »

  1. xiaonan123 189 文章
  2. 汤依妹儿 97 文章
  3. luogf229 46 文章
  4. jy02406749 45 文章
  5. 小凡 34 文章
  6. Daisy萌 32 文章
  7. 我的QQ3117863681 24 文章
  8. 华志健 23 文章

推荐文章

联系我们:uytrv@hotmail.com 问答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