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有人听首歌就能“皮肤高潮”?

当你听着某一首好歌的时候,有没有过一种感觉——突然间脊椎从头到尾一激灵?或者突然间手臂肩膀起了鸡皮疙瘩?

这种体验被称为“战栗感”,这是一个意为“审美冷颤”的法语术语,代表着一种如潮般一阵阵在你皮肤上游走的快感。有的研究者甚至将其称为“皮肤高潮”。

聆听动人心弦的音乐是触发“战栗感”最常见的诱因,但有的人可能在欣赏一幅绘画佳作、观看电影中格外感人一幕或者是与他人进行肢体接触时感受到这股“战栗感”。研究表明,大约三分之二的人口都能感受到“战栗感”,而新闻网站Reddit上喜欢“战栗”的用户甚至创建了一个专门的网页,来分享其最爱的引发“战栗感”媒介。然而为什么有些人能感受到“战栗感”而其他人不能呢?

是什么导致了这种伴着冷颤的兴奋感?

科学家们正在努力解锁“战栗感”现象背后的秘密。过去五十年来的大量研究表明,“战栗感”的源头可以追溯到我们对身边环境中意外刺激(尤其是音乐)做出的情绪上的反应。

一段乐章所包含的出人意料的音调、突变的音量或者突入的一段感人独奏往往会触发“战栗感”,因为这些因素以一种积极的方式远远超出了听众的预期,这就好像在2009年,籍籍无名的苏珊大妈(Susan Boyle)在英国达人秀(Britain’s Got Talent)上首次登台时造成轰动那般。

当一名小提琴独奏家演奏着一段格外感人的乐章、营造出一段美妙的高音的时候,听众很可能会为这一高潮时刻感到心潮澎湃,为目睹如此难驾驭的曲子得以被成功呈现而倍感兴奋。

然而科学上首先需要得出解释的是为何这种兴奋感会让人起鸡皮疙瘩。

有些科学家认为鸡皮疙瘩是我们远古多毛的祖先进化过程中遗留的产物。我们的祖先通过在皮肤表面和毛发间形成一个储存热量的吸热层来为自己保暖。突发气温变化(比如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里突然被一股冷风吹到)后产生的鸡皮疙瘩会让毛发暂时竖起而后倒伏,对这一保温层进行“重置”。


图:为何一首歌和一阵凉爽的微风会导致同样的生理反应?

自从人类发明衣服之后,我们越发不需要这种吸热层了。然而这一生理结构被保留了下来,而且可能被转接到另一功能上了:在受到艺术佳作或自然美景带来的的情感刺激时产生“审美冷颤”。

关于“战栗感”普遍性具体数值的研究大有分歧,有研究表明总人口的55%到86%之间的都可能体验到这一现象。

就皮肤如何对音乐做出反应进行监测

我们预测,如果一个人更沉浸于倾听某段音乐,那么他/她会因为对音乐中的刺激关注更多而有更大可能性体验到“战栗感”。而且我们怀疑,一个人是否会沉浸于倾听某段音乐首先是由他/她的个性类型决定的。

为验证这一假设,一项实验中,参与者们被一些专用器材链接到到一台仪器上。该仪器用于检测皮肤对电流的反应,检测目的是记录人们被生理上“唤醒”时皮肤电阻的变化。

然后参与者们受邀聆听几首乐曲,同时实验助理员们就他们对音乐的反应进行着实时监测。

研究所选乐曲样本包括:

巴赫(Bach)《约翰受难曲》(St. John’s Passion):第一部分—“主啊,我们的主人”(Herr, unser Herrscher)的头2分11秒

肖邦(Chopin)《第一钢琴协奏曲:第二乐章》(Piano Concerto No. 1: II)的头2分18秒

空中补给合唱团(Air Supply)慢摇滚乐曲《Making Love Out of Nothing At All》的头53秒

范吉利斯(Vangelis)《火星神话:第六乐章》的头3分21秒

汉斯·季默(Hans Zimmer)《龟大师飞升》(Oogway Ascends)的头2分钟

每段乐曲都含有至少一段已知可能导致听众“战栗感”的激动时刻(有几段以往研究中用过)。比如说巴赫的乐曲,头80秒由管弦乐队营造出来的紧张气氛因合唱团的加入得以释放—这就是格外能引发“战栗感”的时刻。

参与者们聆听这些乐曲的时候,实验室助理员们请他们通过按下一个小按钮来反映自己的体验,为每一时段创造一份暂时记录。

然后,通过将这些数据与参与者们已完成的生理检测及人格测试进行对比,该实验首次得以得出一些有关为何某些听众会比其他人更频繁地体验到“战栗感”的结论。

图表:本图表展现的是实验室中一名听众的反应状况。图表里每条线的峰值都代表着参与者在认知上或者情感上被音乐格外强烈地“唤醒”了。在这种情况下,每个代表兴奋的峰值都恰好对应着参与者汇报的其因音乐带来 “战栗感”反应的时间点。这名参与者在一项名为“经验开放性”的人格特征测试上得分很高。

个性速配扮演的角色

人格测试结果表明,能体验到“战栗感”的听众同时在一项名为“经验开放性”的人格特征测试上得分也很高。

研究表明,拥有这一特征的人往往有着积极的想象力,能欣赏自然与美。他们寻求新鲜体验,深刻反映自身感受,并且热爱生活中的变化。

这一特征的某些方面体现在内在情绪上(偏好,对美的欣赏),而另一些则表现在认知领域(想象力,求知欲)。

由于以往的研究已经将“经验的开放性”与“战栗感”联系在了一起,大部分研究者得出结论认定听众体验到的“战栗感”是由其对音乐深刻的情感反应导致的。

与之相反,这项研究结果显示,是“经验的开放性”在认知领域的组成部分,如对音乐的展开做出心理预期或对音乐意象进行想象(一种加工音乐并把听和幻想结合起来的方法),而非情感部分在更大程度上与“战栗感”有联系。

这些成果近期已在《音乐心理学》杂志上发表。成果表明,理性地沉浸在音乐中的人们可能会比其他人更频繁、更强烈地体验到“战栗感”。

如果你是能感受到“战栗感”的幸运一份子,那么你可以看看Reddit网站。经其“战栗感”组群鉴定,Lady Gaga在2016年美国橄榄球超级杯大赛上演唱的美国国歌以及一份粉丝自制的星战三部曲精彩预告都格外能让你打起冷颤来。

  • 发表于 2016-06-12 00:00
  • 阅读 ( 674 )
  • 分类:其他类型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相关问题

0 条评论

请先 登录 后评论
admin
admin

0 篇文章

作家榜 »

  1. xiaonan123 189 文章
  2. 汤依妹儿 97 文章
  3. luogf229 46 文章
  4. jy02406749 45 文章
  5. 小凡 34 文章
  6. Daisy萌 32 文章
  7. 我的QQ3117863681 24 文章
  8. 华志健 23 文章

联系我们:uytrv@hotmail.com 问答工具